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鋼煉鐵達人秘笈系列之朱偉君醫藥篇

馬鋼煉鐵達人秘笈系列之朱偉君醫藥篇

導讀

月圓之夜,高爐之巔;

點將談兵,「做」而論道。

近年來,馬鋼高爐穩定順行方面取得令人歡欣鼓舞的成績。此過程中,馬鋼煉鐵達人與高爐試手喂招無數日夜,付出可謂嘔心瀝血,積累總結的心得體會,匪夷所思!

馬鋼家園微信選取了部分精品以饗讀者。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馬鋼煉鐵達人朱偉君心得——《強化分廠管理,提升高爐體檢效果》。

在武俠世界裡,武林高手似乎不再是一流的醫者。但在現實世界裡,醫藥仍是一種強有力的武功,能救人也能毀人,更能控制人的身心。因此,只有一流的醫者才是真正的武林高手。

高爐操作技術團隊堅持以高爐體檢為工作核心,在日體檢、周分析、月總結的基礎上,將團隊分工更細緻化,對參數變化均安排專人跟蹤分析,對統計的數據與得出結論及時發布微信群里共享信息,給高爐操作調整做出更為全面的數據支撐。高爐體檢就是靈丹妙藥,內丹就是自身,外丹就是對症的丹藥。

朱偉君,馬鋼第三煉鐵總廠煉鐵分廠副廠長。

強化分廠管理,提升高爐體檢效果

三鐵總廠兩座4000m3高爐自去年年底實現穩定運行1000天以來,2017年持續保持穩定運行狀態,目前兩座高爐已經實現穩定運行超過41個月。雖然兩座高爐依託高爐體檢運行機制,解決了順行問題,但在2017年的生產過程中,仍存在生產階段性欠穩定、指標進步不明顯、設備影響爐況等問題。

一、高爐主要經濟技術指標簡析

通過與去年同期產量、煤比、燃料比三項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對比可看出:產量:2017年1~7月份,兩座高爐合計完成鐵水產量367萬噸,較2016年同期下降月3萬噸。其中1~5月份,產量優於去年同期,6~7月產量下降較多;煤比:整體優於2016年同期,2017年1~7月份,平均煤比146 kg/t.Fe較2016年同期上升5kg/t.Fe,其中2017年3~4月份兩座高爐全月平均煤比超過150kg/t.Fe;操作燃料比:2017年上半年操作燃料比與去年同期基本相當,均為502 kg/t.Fe,其中,7月份受A爐電纜故障長時間非計劃休風與恢復爐況影響,全月平均燃料比較高。

通過原因梳理,認為有以下主要原因:1、兩座高爐今日一代爐役第11年,爐缸以及設備隱患較多,休風率上升,其中A爐尤為突出。2017年,A爐共計休風11162min(186小時),涉及上料N1皮帶更換、爐缸局部溫度高開孔灌漿、電纜損壞修復等非常規檢修項目,較2016年同期2733min(45.5小時)增加8433min,增加的檢修時間合計影響產量7萬噸左右;2、外部原燃料條件有變化,高爐應對不足。今年4~5月份,新區焦炭強度指標持續下滑,高爐內部操作應對不足,造成5月底兩座高爐大幅退負荷、減氧調整爐況,高爐指標階段性下滑。3、在尋求指標突破的過程中,技術儲備不足,對爐況的把握不到位。1~2月,我廠以維持生產穩定,確保高爐穩產、高產為重點,高爐操作制度調整未做大的調整。3月初,廠內召開提升煤比公關研討會,制定提升煤比操作方針,下部送風制度與上部裝料制度均實施探索性突破,兩座高爐煤比均階段性達到160kg/t.Fe,但高煤比操作對馬鋼大高爐來說,仍是一項需要持續研究和突破的新技術,煤比突破160kg/t.Fe後,對爐況的把控仍存在總結與改進之處。

二、2017年圍繞高爐體檢的主要工作

1、不斷深入細化高爐體檢,做全程呵護的高爐「保姆」。2017年,為了確保高爐穩定運行與指標提升,高爐操作技術團隊堅持以高爐體檢為工作核心,在日體檢、周分析、月總結的基礎上,將團隊分工更細緻化,原燃料、爐前渣鐵處理、爐型參數、氣流參數變化均安排專人跟蹤分析,對統計的數據與得出結論及時發布微信群里共享信息,給高爐操作調整做出更為全面的數據支撐。堅持高爐早、晚操作會制度,早上7:10~7:40,下午16:10~17:00,對上班爐況做分析,制定下一班的具體操作方針。在持續高爐工藝值班的同時,廠內高度重視生產事故、設備故障等影響生產穩定的事件發生,今年以來,多次安排總廠、分廠級廠領導值班,及時協調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保證生產組織穩定。

2、優化高爐操作技術團隊。我廠自去年開始組建了煉鐵、燒結、球團、設備、生產保供5個技術組,技術組的成立為高爐的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我廠對技術組進行進一步優化,在兩座高爐分別成立一個煉鐵工藝技術組,每個技術組3名成員,分別由各自高爐上核心作業長擔任,分廠負責對技術組的日常管理。技術組的人員優化與管理,讓離高爐最近的人持續對它跟蹤與分析,有利於更準確地摸清它的特性,將管理責任下放至分廠,有利於管理細化與針對性。

3、尋求突破。2017年冬季生產過程中,兩座高爐維持爐況穩定,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均達到近年來冬季生產的最好水平,但為了實現高爐能在更高水平上的穩定順行,高爐技術團隊積極尋求突破。3月初,在兩座高爐煤比均穩定在150kg/t.Fe以上的基礎上,廠內召開提升煤比公關研討會,制定提升煤比操作方針,下部送風制度與上部裝料制度均實施探索性突破,其中下部擴大了風口面積, 兩爐分別增加了兩個Ф130mm風口,A爐風口面積由0.464 m2擴大到0.468 m2,B爐由0.466 m2擴大到0.47m2。上部裝料制度主要是擴大礦批、拓寬平台(A爐布料平台9.2°擴至9.8°,B爐由9.0°擴至9.6°)、邊緣礦焦碼齊等措施。以及8月份B爐再次開始實施韓方專家提出的COO布料模式,也是想拓寬思路,追求高爐經濟技術指標的進一步提升。

三、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自2014年推行高爐體檢制度以來,兩座高爐基本解決了順行問題,實現了長周期的穩定運行。在今年的工作中,依然堅持以數據研判爐況,技術團隊24小時跟班值守,但仍存在以下方面不足,造成高爐指標未能實現進一步提升,高爐穩定運行的水平也未能實現突破。

首先,是對設備管理不到位。我廠兩座高爐已運行10年以上,設備老化問題日顯突出,這就要求高爐工藝人員對設備投入更多的關注,對高爐運行設備真正起到主體責任。但是,在2017年的工作中,工藝操作人員更多的精力仍放在了爐內操作上,對頻發的和偶爾發生的小事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習以為常的思想嚴重,總想著處理好了就沒事了,從而為大事故的發生埋下了禍根,A爐「7.11」事故就是典型的案例。其次,未能做到高爐指標的進一步突破。近年來,我廠高爐基本解決了順行問題,未出現過懸料、管道等異常爐況。但是部分經濟技術指標在與全國同類型高爐相比,仍處於相對落後水平,尤其是煤比。我廠兩座高爐基本長期維持140~150kg/t.Fe的煤比水平,2016年下半年以及今年3月份,均對突破160kg/t.Fe煤比進行了攻關,但對煤比突破160kg/t.Fe後的爐況把握仍有所欠缺,特別是高煤比下外部出現原燃料質量變化,爐況穩定性與指標均下滑明顯。

四、明確後續工作重點

通過對2017年工作得失的梳理,為了能讓高爐的體檢效果更加顯著,實現更高水平的穩定運行,在持續推進和完善高爐體檢制度的同時,分廠還需強化管理,提升體檢效果。

1、完善技術組的管理,提升技術儲備。成立分廠級的技術組是我廠技術改革的重要舉措,如何用好技術組,切實發揮技術組的作用,還需進一步完善對技術組的管理,明確技術組成員分工與職責,以技術組對數據的分析為支撐,確定高爐調整方向,制定完善的應對措施,讓技術組真正起到「總結過去、解決當下、謀劃未來」的作用,促進高爐指標進步,實現更高水平的穩定順行。

2、強化設備管理。針對高爐設備老化,設備隱患日顯突出的現狀,分廠以抓制度落實為基礎,將「生產方是設備的主人」的思想灌輸到每一位職工的心中,加大群檢力度,並以群檢的細緻化、全面化為重點,做到小事故不錯過、大事故不放過,確保設備的安全穩定運行,不能因設備問題影響高爐穩定。

3、加強爐缸安全管理。爐缸是高爐的核心組成部分,兩座高爐均持續運行超過10年,爐缸的安全管理尤為重要。完善爐缸的監控手段,對測溫電偶故障及時消缺,重點部位時時監控,爐缸安全隱患及時彙報,及時處理,確保高爐安全運行,努力延長高爐爐齡。

工作中的朱偉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鋼家園 的精彩文章:

馬鋼煉鐵達人秘笈系列之聶毅醫者篇
馬鋼煉鐵達人秘笈系列之彭鵬斗轉星移篇

TAG:馬鋼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