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

而是因為不再相信。

1

不知道大家注意沒,

我們身邊總有不少這樣的人,

質疑一切成功,懷疑一切美好。

「他成功,還不是有個有錢的爹。」

「上次加薪是她,這次升職是她,一定有背景。」

「他兒子讀了北京四中,不知道送了多少錢。」

…………

王朔的《知道分子》出版後,

曾有一段內心剖析,大意是說: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們對社會上一切的事情,

非要往最下三濫的地方想才安心。

彷彿只有這樣,

才能證明自己所有的預想都正確,

才能為自己總是「遭冷遇」「不成功」「生活在底層」找到合理開脫,

從而也證明了自己機智過人,

總有一雙洞悉世事的眼睛。

2

最近讀了心理學家麥基寫的《可怕地錯覺》,

我才明白了這個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麥基在研究很多人的經歷後,

提出了一個概念: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某種情緒時,

心裡就會帶上強烈的個人偏好暗示,

繼而會導致主體從客體中去佐證。

「喜歡某個人或事物的時候,

我們的心靈會讓自己在現實中搜尋印證,

然後再用這些似是而非的印證,

來佐證自己的心理預期,

最終形成一種『真是如此』心理定勢。

若是憤怒、仇恨或是懷疑時,

我們又會不斷尋找材料來強化自己的臆想,

在偏執於憤怒、仇恨的情緒里,

讓暫時壓抑的情緒感得以宣洩。」

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們選擇看到的樣子。

你相信什麼,你就能看到什麼。

你相信錢規則,就會發現無數錢規則。

你相信不公平,就會發現無數不公平。

而你相信努力,就會發現努力真有回報。

你相信美好,就會發現生活處處有美好。

小測試:你能看到的第一眼,是少女還是老嫗?

3

而且,麥基還發現了一個秘密:

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人的一生正如他天天中所想的那樣,

你怎麼想,怎麼期待,就有怎樣的人生。」

琢磨這句話,發現現實生活還真是如此。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寫過一篇《相信奮鬥的力量》。

文中講了他一段經歷:

高中時,他的老師對全班同學說:

「你們在座的,沒有一個能考上大學,以後一定都是農民。」

很多同學就這樣相信了。

不是中途退學,就是考一次就放棄了。

但是俞敏洪不相信階層會永遠固化,

他只相信努力和奮鬥終會有回報,

所以考了一次不成,就考第二次。

考了第二次不成,就考第三次。

最後終於考進北大,人生從此改變。

這個世界,就如麥基所說: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

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

你擁抱什麼,才能成為什麼。

4

2012年,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寧,

受母校之邀,回北大做了一個演講。

演講中,她說了一段發自肺腑的話:

「我唯一的害怕,

是你們已經不再相信。

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

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

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

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這不是唱高調,而是真心話。

「懷疑一切往往就會失去一切。」

很喜歡顧城的一首詩:

「你不願意種花。

你說,我不願看見它,一點點凋落。

是的,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我們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

往往不是因為不夠聰明,

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相信,

因為不再相信,而避免了一切美好的開始。

5

記得某年冬天的某個下午,

我打車回家,坐上「渝B1T792」。

一上車,我就發現這輛車很溫馨,

裡面還掛著香包和裝飾。

我剛坐下,司機就問:「您冷不冷?我備有暖手寶。」

車一啟動,司機又問:「您餓不餓?我備有零食。」

遇到堵車,司機又遞上幾本雜誌:「您翻翻。」

這樣的服務讓我大吃一驚:「你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的?」

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

以前,他是一個喜歡質疑一切的人:

「這社會,太不公平了。」

「沒錢沒權,什麼都行不通。」

有一天,他聽一檔廣播節目說:如果你想改變生活,首先就應改變自己。如果你覺得世界太黑暗,那麼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不開心。

「於是我決定停止抱怨,善待每一位客人。」

以前他生意很一般,還經常遭人投訴。

現在卻業務火爆,無數乘客搶著預訂他的車。

他說:「我自己改變後,世界就變得美好起來了,

遇到的每個人彷彿都是我的貴人。」

我下車時,他說了一句讓我一輩子難忘的話:

「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6

小時候最容易相信,

但很快會被教育輕易信任是很不理智的行為,

是一種單純的、幼稚的、沒有見識的行為。

有了一點經歷後,我發現,

在越來越難以相信的成人世界,見識越多的人反倒越容易相信。

你跟他們說奇聞逸事,荒誕觀點,他們會覺得,嗯,有意思。

見識越多的人,因為時常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知道這世上有那麼多與己不同的人和生活,有無數多彩的人生,和絢麗的夢想。

他們相信,這世上有人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

而不輕易下判斷做定論,

不把"怎麼可能?"掛在嘴邊。

我知道,現在的世界,要讓人相信,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情。

我也是在走出原來的小世界後,

遇到了那麼多有趣的人,才知道有那麼多無功利心的人。

人們只願相信跟自己價值觀相同的人,

而把其他一切看作虛偽。

人們只會看到自己能到達的地方,

而把不可抵達的遠方,想像得危險叢生。

甚至,只願相信一顆有用的心才是負責任的心,

而把一切看似無用的情懷看作矯情。

人一旦不相信本真,就無法擁有信仰。

從輕易相信到凡事質疑,裡面包含著理性之光,

然後,從凡事不信到再次願意相信,

背後是見識和格局。

7

卡夫卡說,

「信仰什麼?

相信一切事和一切時刻的合理的內在聯繫,

相信生活作為整體將永遠繼續下去,

相信最近的東西和最遠的東西。」

我理解的最近的東西,就是你眼前真實的情感,

最遠的東西就是你的盼望。

那麼,信與不信有那麼重要嗎,也許並沒有。

但是只有我們相信的東西,才有可能反過來選中我們。

我不想輕易說不信,因為很有可能是自己見識太少。

理性與智慧並不代表質疑一切,

眼界會讓我們變得更加慈悲,

相信人性中好的一面,

同時原諒人性中壞的一面。

人人命運不同,

選擇信是一種命運,不相信也是一種命運。

人生路越走越窄,

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不再相信。

8

所以,請你也一定要守住心裡那份光與熱,

那樣的你即便會被烏雲籠罩,

但身體里會擁有一把利劍,

不需期盼烏雲的散去,

它們早晚會被你刺穿。

看不到太陽,我們就成為太陽,

成不了太陽,我們就追著太陽。」

很喜歡這段話所表達的意義:

一個人相信什麼,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靠近什麼。

你相信什麼,才能看見什麼。

你看見什麼,才能擁抱什麼。

你擁抱什麼,才能成為什麼。

你所相信的,就是你的命運。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心靈驛站:「一對一個案心理輔導」體驗
寶圖心靈驛站:「如何提高孩子的專註力」體驗沙龍
所有關係都是與自己的關係

TAG:心理夜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