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日本最傑出的畫家,就連梵高和莫奈都模仿過他的畫
梵高舉世聞名,但如果說梵高的部分作品靈感來源這個畫家,或許會有很多人都不相信... ...而且大多數人可能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他就是——葛飾北齋。
今天就來講講這位日本美術史上最傑出的藝術大師。
葛飾北齋(日語:葛飾北斎/かつしか ほくさい Katsushika Hokusai,1760年10月31日—1849年5月10日),本名中島時太郎,1760年生於江戶(現東京),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師,日本化政文化的代表人物。
葛飾北齋
他14歲學雕版印刷,18歲便和另一位浮世繪師勝川春章學畫,開始了自己漫長且多產的畫畫生涯——但葛飾卻是等到了60歲以後才開始出名的。
凱風快晴(赤富士)
1826年,為了配合當時的日本內地旅遊業的發展(多半也因為個人對富士山的情有獨鍾),北齋以富士山不同角度的樣貌為題,創作了《富岳三十六景》一系列的風景畫,因而遠近馳名,其中以《赤富士》和《神奈川沖浪里》最為知名。
《神奈川衝浪里》| 葛飾北齋
《神奈川衝浪里》是葛飾北齋在72歲時完成的巨作,這裡的巨作倒不是說這幅畫的尺寸巨大,而是他的影響力,這幅畫的尺寸也就比我們常用的A4紙稍大些。畫的名稱有必要在這裡解釋一下,名稱並不是說在神奈川這個地方衝浪,正確的斷句應該是神奈川沖·浪里,神奈川是地名,「沖」是指代附近的海域,「浪里」是指船在巨浪下面。
畫面上被梵高譽為「鷲爪」的驚濤駭浪激起飛沫,即將吞噬小舟。葛飾北齋把視點降低,彷彿自己在小周中隨波翻騰,仰望浪頭及富士山。身臨其境的捕捕捉住整個場面,將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氣勢抒發的淋漓盡致,其絕妙之處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
他的繪畫風格對後來的歐洲畫壇影響很大,德加、馬奈、梵高、高更等許多印象派繪畫大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
梵高曾在給弟弟提奧的信里寫道,自己所崇拜的畫家是葛飾北齋。
(這樣看是不是毫無違和感?)
梵高的《星夜》中的漩渦星空就被認為參考了《神奈川衝浪里》,梵高的另外一幅畫《唐吉老爹》則直接出現了浮世繪繪畫作為畫面的背景。
《唐吉老爹》
莫奈的《聖阿德雷斯露台》的創作與構圖亦是致敬葛飾北齋的名作《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聖阿德雷斯露台》
《五百羅漢寺榮螺堂》
而馬奈的《吹笛少年》用幾乎沒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畫法,表現人物的實在,這些都很明顯的受到了浮世繪版畫的影響。
《吹笛少年》
法國作曲家德彪西也是受《神奈川衝浪里》的影響,才創作出舉世著名、震撼人心的交響詩——《海》。
作曲家德彪西
魯迅先生也對葛飾北齋極為推崇,他在 1934年給日本友人山本初枝的書簡里寫道: 「關於日本的浮世繪,我年輕時喜歡的是北齋所作的,現在則喜歡廣重,其次則為歌麿的人物。」接著他又說,「不過依我看,適合一般中國人眼光的,恐怕還是北齋。」
葛飾北齋82歲時的自畫像
2000年,美國雜誌《生活》把葛飾北齋列入「百位世界千禧名人」,讚揚他一生都在力求進步,想辦法讓自己的畫更加完美的精神。他是入選「千禧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名人」中的唯一的一位日本人。
《富士越龍圖》,1849年,絶筆之作
葛飾北齋作為日本美術史上最奇特最有才氣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日本人民的風俗人情,擅長工筆人物和描繪自然景色,繼承傳統繪畫技法而有所革新,形成北齋流派,與喜多川歌、安藤廣重合稱浮世繪三大家。
葛飾北齋 畫像
但是葛飾北齋一生貧困,青年顛沛流離,中年喪妻,兒子寄養於他人,長女、次女皆因病早逝,晚年一場火災毀掉了他數十年的畫稿和資料,他的一生經歷了很多坎坷,也創作了很多名畫。
章魚與海女
江戸日本橋
葛飾北齋晚年的畫號是「畫狂老人」,看似張揚,但卻及其謙卑,他在去世前曾說「如果再給我十年壽命,我將成為真正的畫家」,他於1849年去世,享年90歲,雖未達到自己活到100歲的目標,但是他的成就是舉世矚目的。
他去世之後,留下了大量的優秀作品。
葛飾北齋追求的主題既有自然,也有人間生活、鬼怪世界。他畫市井、人物、風景、花鳥、傳奇、春情蕩漾的男女,運用各家各派技法融會貫通,他在浮世繪、捲軸、肉筆畫、漫畫上都做到了頂尖。
農人、漁民、女眷和奴僕也是畫作的主角,他推崇、重視生產勞作和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篤信佛教的他,一生有如畫中的漁夫,坦然面對生命中驚濤駭浪,平靜地順著自然的律動隨波逐流。
他的一生告訴我們:如何定位自己的一生,如何在混亂邊緣處變不驚,不要抵抗人與天地的關係,順著自然的律動隨波逐流吧。
葛飾北齋作品欣賞:
漲知識:
「浮世」二字出自佛教,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即,此岸或穢土,即,憂世或塵世。
浮世繪,也就是日本的風俗畫,版畫。它是日本江戶時代興起的一種獨特的民族藝術,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藝術。主要描繪人們日常生活、風景和演劇。
浮世繪的誕生、發展和代表作標誌著17-19世紀的整個日本藝術史。浮世繪藝術簡潔並優雅地描繪了日本的服飾和文化,尤其是江戶地區(即過去的東京),當地的百姓為了擺脫日常生活的痛苦,沉迷於世俗的享樂之中。
文字和部分圖片來自搜狐公眾號 《滿藝》


※明代名家:丁雲鵬國畫作品欣賞
※明代畫家藍瑛作品《溪山雪霽圖》賞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這套菊譜太美了!書畫相得益彰!
※誰都可以畫的厚,但不是誰都可以畫的這麼美!
※花鳥大師高冠華先生精品畫作欣賞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