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4 上班通勤車極致還是中庸?

4 上班通勤車極致還是中庸?

日常上下班通勤,有目前大部分人無法逃避的一件事兒,就是經歷著無數的早高峰晚高峰,甚至是不少坑窪,複雜的路面。千變萬化的天氣,因而影響著車輛本身的各項性能。那麼,對於一台日常通勤之用的車子來說,改裝是要往極致規劃還是「中庸」?而有好多人改車前,就想著要最大馬力提升多少,刷個幾階幾階段就能到達多少多少匹馬力,幻想著百公里加速能縮短個幾秒。微信車友群里,不時也會有人問,換了XX,刷了XX能有多少秒提升。至於懸掛方面,更有不少追求「一步到位」的車友會選擇最高等級避震型號等等。

但這些極致取向的改裝,往往伴隨著不少日常使用的問題。

高轉bangbangbang?

有好多人改車前,就一定想著最大馬力,刷個幾階幾階段就能到達多少多少匹馬力,幻想著百公里加速能縮短個幾秒。微信車友群里,不時也會有人問,換了XX,刷了XX能有多少秒提升。但是說實話,給你如此高的「馬力」又有何用?您確定您在日常當中有施展的空間?整個扭矩馬力平原後移,雖然帶來了巨大的高轉馬力,卻嚴重忽略了日常更常用的低轉扭力區間。

圖:除了常見的外掛電腦之外,更有不少車友會選擇ECU刷寫的方式。在車友群體裡面,也經常會聽到XXX品牌多少階段可以到XXX馬力。事實上呢?日常駕駛中並沒有太大的變化,慢車下的駕控甚至惡化,車子更難開了,為什麼要這樣呢?

圖:常見於朋友圈的馬力扭矩曲線圖。其實除了看最大馬力最大扭矩的進賬之外,更應該關注的是日常使用轉速區間的扭矩提升是否足夠。

對於日常市區等路況駕駛來說,充沛的扭力,以及靈敏的油門反而是更為重要的,其實不妨參考目前的WRC拉力賽車。馬力數字並沒有多高,反倒是扭力高得驚人,更有利於穿梭於狹窄的路面之上。因此,對於通勤車而言,不要迷戀某些程序供應商宣稱的「唇上馬力」能去到多少,更應該關注的是扭矩是否有提升並提前,日常使用轉速範圍內的馬力與扭矩是否有足夠的長進。

前置大中冷?

炎炎夏日,大部分人的命,都是空調給的。汽車空調系統裡面,必定有冷凝器用於空調製冷之用,您大可以將其理解為是一個散熱器。通常都會被安裝在車頭的最前方,因為這樣才能保證冷凝器足夠的撞風散熱,保證製冷的效果。

而目前很多為了所謂的大馬力,會選擇改裝前置大中冷。而這個中冷就會放置在最前方,此時冷凝器就會被中冷器遮擋。然後,不少改用了前置大中冷玩家都會抱怨,天啊,我的空調咋就這麼熱呢?水箱的散熱效率也低了不少。對於日常通勤之用的車子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好處。

圖:改用前置大中冷後,中冷器主體居於最前,隨後才是空調冷凝器以及散熱水箱。嚴重影響了空調的製冷效果以及水箱的散熱,在走走停停的市區更是如此。

圖:部分車型如果改用了前置大中冷後,管路變得冗長無比,隨之而來就是效率的降低,嚴重的渦輪遲滯。

就拿筆者自己日常駕駛的這台Impreza來說,原廠的EJ255發動機採用的是頂置的中冷,但是很多的玩家都有改前置大中冷,拋開空調製冷的效果不談,改用前置大中冷後,進氣管路變長了太多,以至於帶來了痛苦的渦輪遲滯問題。

圖:如果原廠中冷實在是不滿意,其實不妨選擇原裝位置的加厚中冷,提升散熱的效率,無需改動管路。

極致的賽道化絞牙?

前幾天跟一位在金融行業工作的朋友吃飯閑聊,了解到原來他之前安裝了一套相當高規格的賽道取向絞牙避震,花費自然不菲。極限表現是相當好的,不過十分有趣的就是,這套絞牙避震在日常使用卻相當不友好,除了尾部過於活躍之餘,在起伏較大的路面會有非常奇怪的車身擺動。而日常更要駕駛這台車通勤,因此裝了不到三個月就將這套頂級絞牙拆下。

圖:純賽道取向的競技絞牙避震,除了有非常複雜多變的調校方式之外,各項設計都是以賽道性能為目的。其實並不利於日常街道行駛。

原因何在?除了是阻尼調校過於賽道化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避震產品自身定位的問題。相當多的玩家,甚至是部分專業的店家都存在一個誤區。其實並不是最貴最頂級的賽用避震就一定適合於街道的日常使用。首先要明白到,車輛雖然在賽道上有著非常激烈的操控,但是並沒有像街道般複雜多變。起碼正常的場地賽跑道不會有減速帶和沙井蓋對吧?反倒不少針對街道使用開發的避震有著極強的適應性,即使遇到沙井蓋,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圖:不要以為街道取向的避震產品一定就是「低級」,其實很多避震大廠旗下都有偏向街道使用的高端絞牙避震系統。

而且,很多高階型號的賽用避震需要頻密的保養維護,隨時可以拆解保養。這顯然並不十分合適用於日常通勤使用。有錢要用在刀刃上,改裝店一定跟你說最貴的性能最好,但這個最好只取決於兩個因素:一他們是否會調得好;二是否適合日常使用。但絕不包括他們賣這套避震給我能賺更高的利潤為前提。

高性能輪胎適合日常通勤?

前面的幾期的【點改車】已經提及過,一般車輛原廠配備的輪胎真心不咋滴,抓地力一般至於可能還伴隨著略大的胎噪,因此升級輪胎成為了首選。但是難道就要選擇使用高性能或更高級的半熱熔的輪胎?如今在路面上也有不少車友會選擇使用。在乾地時,高性能級別RE71R、AD08R極佳抓地力。但實話說街道遠比賽道複雜,濕地積水、灰塵落葉極容易導致這類輪胎打滑和長剎車距離。(此乃筆者親身體驗,路面乾淨與否對此類輪胎影響極大!)

圖:在路面較為乾淨的情況之下,此類高性能輪胎性能還是相當有保證的。只不過,面對日常通勤更加複雜多變的路面狀況,就顯得力不從心。而且還有更加嚴重的問題就是,這類輪胎的磨耗指數較低,日常使用損耗率較低,使用成本頗高。

相反較低一個等級的運動輪胎則更看重日常街道使用,1、一般會有3-4條排水溝槽來排出胎面積水;2、胎面有多條交錯胎紋來劃破水膜提供抓地力;3、胎面有靜音設計(大多是破壞胎面與路面之間的小氣隙);4、胎塊面積不大和胎壁剛性不太大,或許不足以達到你們所想的性能,但若是加入舒適性來談性能,Sport胎則可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勝任。反正在市區駕駛,開心多了。

圖:市面上有不少品牌的運動型輪胎可挑,基本各大品牌都有對應系列產品。反正作為Sport級別輪胎用戶,這類型的輪胎在舒適性與性能方面的確讓筆者感到滿意。

所以對於日常通勤的車輛來說,筆者還是更加偏向於使用Sport胎。

競技卡鉗競技剎車皮?

目前市售的制動卡鉗,大可以歸類為街道用卡鉗,以及賽用卡鉗。雖然廠家方面建議,以及不少地方的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賽用卡鉗是不能夠在日常的街道上使用的。不過在國內的市場,卻有著不少的人選擇在自己的車上使用賽用卡鉗。

圖:AP RacingCP6169賽用卡鉗,除了有著極致的輕量化設計之外,可見活塞並沒有配備防塵套。對於賽用卡鉗,基本上每場比賽下來就要將卡鉗打散進行一次清潔保養,防塵套啥的,忽略啦。

制動卡鉗的選擇,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清楚自己的需求,對於大部分玩家來說,日常街道使用居多,少部分會偶爾參加一下賽道日活動。那麼對於這部分車友而言,選用一些高性能的街道用卡鉗就好。而那些賽用卡鉗,自然是For那些賽車了。最為簡單的一個原因那就是賽用卡鉗,出於會長期處於高溫狀態以及輕量化處理的考慮 ,賽用卡鉗的活塞並沒有配備防塵套。

圖:APRacing CP9200卡鉗,CP5200的繼任者,作為一款街道用產品,防塵套是必不可少的,有效保護活塞。

至於那些競技用制動片,儘管有著非常強悍的制動能力,熱衰退性能要比街道用皮好得多。但是值得留意的就是,由於此類產品的工作溫度普遍較高,在日常街道使用的時候,剎車溫度實際上根本沒有辦法達到其正常的工作溫度,制動能力大打折扣。而且耐久度低,粉塵量巨大,還極容易有非常煩人的「吱吱」響聲。

看完這些,可能就會有一些抬杠的讀者說,那還改啥,開原廠不就好了?其實筆者想要表達,第一是改裝升級切忌切忌走極端,第二是日常通勤使用的車輛在改裝的時候,更應該考略到各種各樣的情況,而非經常提及到賽道性能,是要原有的平衡整體向上提升。換句話來說,就是改得就像是有如原廠一樣的適應性。日常通勤最重要的是啥?最緊要開心!車是為人服務的,而不是給你帶來無休止的煩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敵汽車網 的精彩文章:

城市精靈 雷諾Twingo
混動86?豐田推GR HV Sports Concept
歷史名車 淺談AZ-1小故事
痛車EK9 走訪日本的痛車文化……
簡述大眾集團C車架平台

TAG:無敵汽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