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根性學》概論(三)

《根性學》概論(三)

老子說,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愛因斯坦說,世界是簡單而和諧的。

我說,萬物歸根,乃萬物之屬性,即為根性。

根性學由一個公理和一個定理構建而成,歡迎指正。

五、運動及運動傳播

相對於初態的變化均為運動。它包括事物的產生、發展、滅亡,以及物體位置、速度的變化等。

如改革為運動;革命為運動;電場的變化為運動;磁場的變化為運動;根性學的產生為運動;物理學的發展為運動;哲學的終極為運動;物體由位置a到位置b為運動;速度由5米/秒到10米/秒為運動……。

任何運動都會受到其毗鄰的阻礙。

如遊動的魚,運動時受到其毗鄰水的阻礙;飛翔中的鳥,運動時受到其毗鄰空氣的阻礙;真空中的物,運動時受到物毗鄰的阻礙;電場的變化必然受到其毗鄰的阻礙,表現為磁場,即電場的變化產生磁場;磁場的變化必然受到其毗鄰的阻礙,表現為電場,即磁場的變化產生電場;孫中山革命時,必然受到毗鄰的阻礙,表現為封建勢力的鎮壓;思想觀念的更新,必然受到其毗鄰的阻礙,表現為習慣勢力的反對;宣講根性學,必然受到其毗鄰的阻礙,表現為周圍人的嘲笑……。

有些人能夠想通「魚運動時,受到其毗鄰水的阻礙;鳥運動時,受到其毗鄰空氣的阻礙」,但就是想不通「真空中的物運動時,受到物毗鄰的阻礙」。試問:電場的變化何以產生磁場?磁場的變化何以產生電場?光線何以從遙遠的太空傳到地球?

任何運動都會受到其毗鄰的阻礙,並以此將這種運動向周圍傳播,形成波動。其數理關係符合因果關係:f(果)=f』(因),其傳播方式為毗鄰阻礙。這就是「廣義波動說」,此為根性學的核心觀點。

「廣義波動說」是歸納推理的結果,我至今還沒找到一個反例,大家可以幫忙一起找。

我曾鄭重地承諾:如果誰能舉出一個「廣義波動說」的反例來,我將給誰我擁有的一切。

例1:如圖一所示,平靜的水面上有水分子1、水分子2、水分子3……。已知水分子1的毗鄰為水分子2,水分子2的毗鄰為水分子3,……。當水分子1運動時,必然受到其毗鄰水分子2的阻礙,表現為水分子1帶動水分子2運動;水分子2運動時,必然受到其毗鄰水分子3的阻礙,表現為水分子2帶動水分子3運動;……這樣以此向前傳播,形成水波。顯然水波是前後、左右毗鄰阻礙的結果,因而為橫波。

例2:如圖二所示,靜藹的空氣中有空氣團1、空氣團2、空氣團3、……。已知空氣團1的毗鄰為空氣團2,空氣團2的毗鄰為空氣團3,……。當空氣團1運動時,必然受到其毗鄰空氣團2的阻礙,表現為空氣團1推動空氣團2運動;空氣團2運動時,必然受到其毗鄰空氣團3的阻礙,表現為空氣團2推動空氣團3運動;……這樣以此向前傳播,形成聲波。顯然聲波是上下毗鄰阻礙的結果,因而為縱波。

例3:如圖三所示,電子e1、e2、e3、e4……在某段導體內作定向連續運動。已知電子e1的毗鄰為毗鄰2,毗鄰2的毗鄰為毗鄰3,……。電子e1運動時,必然受到其毗鄰2的阻礙,表現為電子e1帶動毗鄰2運動;毗鄰2運動時,必然受到其毗鄰3的阻礙,表現為毗鄰2帶動毗鄰3運動;……;這樣以此向前傳播,形成波動。這種波動的傳播速度為光速c。

同理可以考察電子e2、e3、e4……的波動形式,如圖三所示。箭頭的方向,表示毗鄰運動的方向。箭頭的長短,表示毗鄰運動的能量大小。

顯然圖三所示為電子e1、e2、e3、e4……的前後、左右毗鄰對其運動的阻礙,形成橫波。這種橫波可以使小磁針偏轉,表現為整齊的排列形式,即所謂的「磁場」如圖四所示。

至於電子e1、e2、e3、e4……的上下毗鄰,對其運動的阻礙,由歐姆定律I=U/R可知,與該物體內部結構有關。

無容置疑,真空中的物體運動時,也會受到其毗鄰的阻礙,也同樣把這種運動向周圍傳播,形成波動。其傳播速度為光速c。

值得欣慰的是,跟性學可以定量地給出,理想的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水平方向受到其毗鄰對它的阻力公式(公式推證詳見《勻速直線運動分析》)。

fB=m··tga

其中m為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質量(注意:該質量m不隨物體運動狀態地改變而改變),為該地、速度V時的運動趨勢,sina=V/c,a∈,fB為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受到其毗鄰對它的阻力,方向總是阻礙該運動。

當質量m單位取千克,運動趨勢單位取米/秒2時,毗鄰阻力fB單位為牛頓。

下面舉一個例子,簡單說明公式的應用。

例4:質量為1000千克的物體在極地作勻速直線運動。求速度為3000米/秒時的毗鄰阻力。已知極地g=9.8322米/秒2,極地半徑r=6.3568×106米

可以看出,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時的毗鄰阻力,遠遠小於其動量mV。因而,作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可近似為零。

聯繫例1、例2、例3、不難看出,「廣義波動說」可以統一一切波動現象——任何波動都是通過「毗鄰的阻礙」向前傳播,與介質沒有必然關係。有介質時,這種阻礙表現為介質的阻礙;無介質時,這種阻礙作用照樣存在,這種運動也照樣向周圍傳播。當這種阻礙來自前後,左右毗鄰時,形成橫波,如水波;當這種阻礙來自上下毗鄰時,形成縱波,如聲波。

未完待續

註:公式推證詳見《電磁詮釋》。

追溯宇宙起源,描述靈感產生,回答思維過程,道出人生真諦,指出因果·陰陽關係,探尋股票·期貨運行原理,分析電磁現象·勻速直線運動,論證運動·力·時空·質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根性學」。因它窮盡一切真理,包絡各門學科,統一一切現象,因而,冠以「人類全部智慧的結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根性學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TAG:根性學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