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不再贈送耳機了?
功能機時代曾經一度標配的耳機產品,在智能手機普及之後,反而標配程度越來越低了,尤其是價格低於2000元的國產手機,大多都不在配送耳機了。
這看起來是一個反常的舉動。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很多場景還是需要用到耳機的:吵雜的環境打電話;公共場所聽音樂,公共場所看視頻......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產手機,要逆消費者需求,不再贈送耳機了呢?
肯定是有原因的。
首先,企業都是追求利潤的。利潤的途徑無非開源和節流,如果採取「節流」,那自然就得控制成本,你別看耳機的成本並不高,但是因為手機在拼殺「性價比」,以及進入千元機時代之後,利潤空間本來就低,能壓縮一個耳機的成本,也是不錯的,是非常有效的控制成本的手段。
其次,降到「開源」,那不標配耳機之後,就造就了一個「開源」的機會。因為耳機畢竟還是用戶有需求的,手機廠家不配送,那就得自己買唄。標榜原廠耳機和手機更匹配,效果更好,還是有不少消費者願意買單的。
既然是買賣,自然就可能造就利潤。對於企業來說,原本一個需要付出成本的產品,卻堂而皇之的變成了一個可以賺取利潤的產品,合了而不為呢?
以及,減少不必要的產品風險。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用戶以及發燒友對音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就更加懂得耳機的質量和標準,如果在配送低成本的耳機,不但不能得到用戶的認可,反而可能會造成用戶的不爽。
而把耳機發展成為一個子產品線之後,可以向手機一樣生產不同配置不同價位的產品,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同時又能提升用戶滿意度,似乎是一個多贏的選擇。
以及,耳機實際上還能錦上添花,畢竟當手機產品越來越同質化之後,耳機發展成為新的產品線之後,可以通過耳機來實現差異化,最終實現的也是整個手機產品的差異化。
當然,核心原因肯定還是成本和利潤的博弈。


※為什麼蘋果公司使用的技術總比安卓晚到幾個月甚至幾年?
※為什麼那麼多人買了MacBook後,卻把系統換成Windows的?
※作為正常人,有必要用兩個手機號嗎?
※華為的手機晶元,為什麼不像高通一樣賣給其他國產手機廠商使用?
※日本人為何如此熱衷機器人產業?
TAG:多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