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兵:魯迅,你憑什麼罵中醫?
文章來源/網路整理
導讀:
魯迅為什麼說「中醫都是有意無意的騙子」?魯迅為什麼赴日本留學學習西醫?以及魯迅至死相信西醫不用中藥,其主要原因就是魯迅的父親死在中醫手裡。
重現魯迅父親的醫案
魯迅的父親周伯宜於1893年冬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勢日加嚴重,直至1896年10月12日(農曆9月6日)去世,終年三十七歲,中道夭亡,他到底死於什麼病?
根據分析主要死於肝硬化(肝癌?),俗稱膨脹病,中醫稱單腹脹。期間邀請中醫治療。事後,魯迅非但不感謝中醫延長了他父親的壽命,減輕了他的痛苦,反而盡尖酸刻薄之能事,諷刺挖苦攻擊中醫。這種類似於今天醫鬧的做法,確實詆毀了中醫,流毒至今。其實也害了魯迅他自己。這是後話。
100多年後江南才子大富豪陳逸飛因為同樣的病死在上海最現代化的醫院裡面,我沒聽見有人說過西醫一句不是,大家都認為他得了該死的病。
殖民地的思維已經深深印在奴才們的骨子裡,只要是中醫治好的病,都是個案,不具備統計學意義。只要是服用中藥出現了問題,那就不是個案,就要藉此摧毀中醫學體系。沒關係,惡人自有惡人磨。祝願反中醫人士和魯迅、梁啟超一樣,寧要科學的草,不要中醫的苗。身體力行,死得其所!
下面根據史料,分析一下魯迅父親的發病治療經過,功過得失,自在其中。
一、病因:郁怒成積、酒精中毒
01 郁怒成積
1893年秋,魯迅祖父周介孚科場賄賂案發,魯迅的父親周伯宜在杭州鄉試,與案情有涉,故被拘捕審訊,又革去秀才。在精神上蒙受沉重打擊,憂鬱惱怒,肝失疏泄、失其條達,日久郁怒成積。
02 酒精中毒
憂愁無處發泄,借酒澆愁,酒後常甩筷扔碗,大怒傷肝,酒精對肝臟損害更大,日久肝鬱血液。周伯宜愛用水果作下酒物,魯迅常去上街買鴨梨、蘋果、花紅之類給父親下酒。根據紹興人飲灑習慣,凡用水果作廠酒物者多飲的是白酒(燒酒),白酒含酒精濃度大,因此對肝臟損害更為嚴重,而其父在生病期間照樣喝酒,從不忌口,故造成病況每下。
二、癥狀:牙齦出血、口吐鮮血、浮腫腹水、疼痛不止
01 牙齦出血
魯迅還在一篇叫做《從鬍鬚說到牙齒》的文中講到自己"牙齒也很壞……終於牙齦上出血了,無法收拾。"並說"這是我的父親賞給我的一份遺產。因為他的牙齒也很壞。"由此猜測魯迅父親也有牙齦出血癥狀,此亦是肝硬化的常見臨床表現之一,興許他的肝硬化尚伴有"脾功能亢進"的病況,也說不準。中醫認為是肝火克脾,是酒毒的表現。
02 口吐鮮血
周伯宜由最初的慢性牙齦滲血逐漸發展到了突然大口吐血,當時魯迅母親用墨汁止血毫無效驗。對於創傷出血,用草木灰和墨汁都能有效的止血。而魯迅父親是在嘔血,血從胃中湧出。是由於肝硬化,門脈高壓造成胃底靜脈曲張,郁怒或酒的刺激,而致的胃底血管破裂所致。這時用墨汁止血,根本無濟於事,只有請醫生急救結紮血管止血,但也只能緩解一時。有的病人會因食道靜脈破裂,吐血而死。
03 浮腫腹水
吐血量大,造成貧血,血漿濃度低可出現水腫;更主要的是門脈高壓,下腔靜脈受阻,造成下肢浮腫,後逐漸加重,腹水壓迫,漫腫到了胸腔,連呼吸也感到困難。用他父親感受說,好象一匹小布緊裹身體一樣難受。有的肝硬化腹水病人會出現肚臍膨出,醫學上叫做臍疝。
04 疼痛不止
肝硬化日久不愈,可致肝癌,肝硬化本身加上嚴重腹水也可造成劇烈難以忍受的疼痛。由於疼痛不止,起初他服鴉片救急,漸漸地有些非此不能止痛了。這已經是毒品依賴。
三、中醫治療
當時在魯迅居住的紹興城裡,一位頗有名望的中醫隔日一次為他父親診治水腫,維持患者生命長達兩年。隨著疾病的發展,加之患者依然酗酒,病情逐日加重,令人擔憂。
魯迅在《父親的病》中寫道:「父親的水腫是逐日利害,將要不能起床」。有一天那名醫來診,問過癥狀,自感江郎才盡,便極誠懇地說自己所有的學問都用盡了,再也無計可施,遂薦本領又勝一籌的何廉臣來高治。
這位何廉臣先生當時在醫界是位頗有影響的人物。他對魯迅父親的治療,常常開有奇特的藥引子,如同巢的蟋蟀一對、結了子的平地木十株以及經霜三年的甘蔗等。魯迅曾不以為然,因之小視,進行過諷刺,這是後話。但從醫學講無論如何,這前兩味均是目前治療腹水的良藥。蟋蟀利尿消腫作用明顯,尤適用於體弱氣虛者水腫,有攻補兼施之妙。平地木主產於華東,是"生在山中樹下的一種小樹,能結紅子如小珊瑚的,普通都稱為"佛老大" ,有清熱利水、活血退黃功能。如今已廣泛應用於肝病臨床。
陳先生即何廉臣,也確是當時名醫,雖治療偏於古怪,但用藥相信不會沒有道理。何廉臣在用湯藥的同時,有一種特別的丸藥——即敗鼓皮丸。這藥丸"就是用打破的鼓皮做成;水腫一名臌脹……。"從魯迅的這些記述中,父親得病是"臌脹"無疑。
臌脹病名,中醫專有,多因情志鬱結,飲酒過多,或感染蟲毒以及黃疸積聚而發病,現代醫學肝硬化、腹腔內腫瘤、結核性腹膜炎等形成的水鍾,均屬於"臌脹"範圍。那種神奇的"敗鼓皮丸"服用了一百餘天「有什麼用呢?依然打不破水腫,父親終於躺在床上喘氣了。」
魯迅筆下除反覆寫了父親的水腫外,氣喘也多次提及:"父親的喘氣頗長久,連我也聽得很吃力,然而誰也不能幫助他"又在另一篇題叫《自言自語》的文中說:"我的父親躺在床上,喘著氣,臉上很瘦很黃,我有點怕看他了"。
兒子因父親的病而恐懼,又無可奈何。這種氣喘,概為大量腹水,使膈肌抬高致呼吸困難所致,"喘氣頗長久",是由於長期利水低鉀而致的代謝性鹼中毒的呼吸淺慢,屬於中醫的呼多吸少,腎不納氣。父親氣虛至重,連說話也覺不支,試看魯迅對父親的描述:"什麼呢?……不要嚷……不……他低低地說,又較急地喘著氣,好一會,這才復了原狀,平靜下去了。"由於二、三年的病苦纏繞,父親很想平靜一下子的,但卻總顯得煩躁易怒,合乎肝病易怒之特點。
末了,何廉臣先生治療,"仍舊泰然地開了一和方,但已經置敗鼓皮丸不用,藥引也不很神奇了,所以只消半天葯就煎好,灌下去,卻從口角上回了出來。"這說明父親的腹水病已極其頑固深重,肝病導致的脾胃失職,已不能受納水谷,後天不養,若非緊急"實脾"無以保全。
綜上病因病史、臨床表現和治療預後情況,我們可以初步診斷魯迅的父親所患為(酒精性)肝硬化腹水--臌脹。
四、死因: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難醫
膨脹病本是難治之症,即「風、癆、膨、膈」為內科四大證;膨脹一證,素來棘手,有諺雲「神仙難醫膨脹病」就是這個意思。即便在今天的醫療下,最後也將成為不治之證而病故。
魯迅由於對父親的死「其中大半是因為他們耽誤了我的父親的病的緣故罷,但怕也很抉帶些切膚之痛的自己的私怨」 (《墳·從鬍鬚說到牙齒》)。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難醫。年少無知,卻怪醫生。不反省其父酗酒傷肝,反而怪怨中醫耽誤。請問即便在今天對已經肝硬化的病人,如何治療才叫不耽誤?悲哀的是中醫就這樣成了魯迅先生的筆下的犧牲品。
#今日評論互動主題#
請談談您的讀後心得?
(歡迎大家在下方積極留言)
——END——


※鼻炎是搓好的 比藥物都好用
※又吃出來一個大病;全民「四高」增長迅速,一定要重視!
TAG:醫承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