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為致殘主要原因 膝關節炎佔比超三成
金羊網記者 余燕紅
老齡化、高強度鍛煉、肥胖給我們的關節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到2020年骨關節炎將成為致殘的第4大主要原因。
10月12日正值「世界關節炎日」,為促進膝關節炎的規範治療,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舉辦了大型義診活動,為患者提供專業的現場諮詢和指導,並藉此提高大眾對關節炎疾病的認識,做到早預防、早診斷、早治療,防止致殘。
退化:年齡增長,膝關節帶來的煩惱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關節炎患者超過1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骨關節炎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佔比高於30%。膝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退行性膝關節病變,其發病率與年齡密切相關,尤其老年女性更易患病,致殘率高。而廣州地區老年人口逐年增多,有膝關節炎的老年人群不在少數。
此外,肥胖者、高強度鍛煉者、負重工作者、基因遺傳者、有創傷者等也是患關節炎的高危人群。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風濕內科副主任鄭東輝介紹,年輕人的膝蓋骨之間有合理的縫隙,存在著關節滑液,這些滑液起著潤滑的作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一些其他因素,關節滑液變性,膝關節軟骨及其組織的磨損程度也在逐漸加重,膝關節退化幾乎難以避免。
鄭東輝解釋,在早期,軟骨會變得粗糙不光滑;到中期時軟骨會磨損脫落;到晚期,骨頭之間會長出骨贅,也就是骨質增生。
很多人以為患了關節炎「得過且過」,但專家提醒,如不及時治療,不僅膝關節會變形導致羅圈腿,還可能因長期致殘導致抑鬱、骨質疏鬆、冠心病等疾病,給患者和家庭帶來經濟和精神的雙重打擊。」
自測:上下樓梯可知關節健康
如何知道自己的膝關節是否出現問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關節外科副主任許傑提醒:「上下樓梯時關節的感受是一個很重要的自測方法。當下樓梯時膝關節疼,這是黃色預警;疾病進一步發展,出現上樓梯也疼,這是橙色預警;最後當走平路也疼和晚上睡覺也感覺腿疼,這說明膝關節問題嚴重了,發出了紅色警報。當感覺下樓梯膝蓋疼時,就應到正規醫院及時診斷和治療了,醫生可根據不同情況採取針對性治療,延緩疾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
保護:避免運動誤區,穿對一雙好鞋子
目前膝關節炎的治療方案以非藥物治療聯合藥物治療為主,必要時再輔以手術治療。在膝關節炎的非藥物治療中,運動治療也是一項重要的治療手段,然而很多患者對此存在誤區,過度運動和錯誤運動都會對膝關節「雪上加霜」。
「除了重視膝關節炎的規範治療之外,還要進行適當運動,運動療法對於膝關節炎的治療是非常有效的,患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酌情做一些有氧運動,比如游泳、散步、慢跑、踩單車,但是像登山、長跑、深蹲等運動要少做,否則對膝關節的磨損將會更加嚴重。」鄭東輝強調,「已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在從事走路或其他活動前,要進行溫和的肌肉力量訓練,增強肌肉的能力,保護關節。如果在能走路的情況下最好適當走動,例如走10分鐘休息5分鐘,但不要勉強。如果還能爬山,走斜坡會比走階梯好。下坡或下樓梯比上坡或上樓梯辛苦,可盡量選用交通工具替代。」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穿對一雙合適的鞋子能有效預防骨關節炎。鄭東輝提醒:「選擇具有緩衝和防滑功能、鞋底較大,且鬆軟有彈性的鞋,鞋後跟的高度以高出鞋底前掌2厘米左右為宜。休閑鞋、運動鞋是預防骨關節炎的不錯之選,這樣的鞋穩定性較高,可避免摔倒造成骨關節損傷,同時鞋面也有保護足弓的作用。」
治療:膝關節更規範治療
對於膝關節炎患者而言,規範的藥物治療也十分必要。由於膝關節炎患者的個體化差異比較明顯,需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找出誘發因素提供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鄭東輝強調,如果患者有明顯的肥胖現象,那麼在治療的同時需要合理地減重;如果患者是因為關節滑液變性,溶液減少,則可以選擇注射交聯玻璃酸鈉注射液,替代患者已經退化的關節滑液;而對於中晚期的患者來說,如果疼痛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質量,那膝關節置換手術也是必要的。針對不同患者不同的治療方案才是合理有效的。編輯:李禹


※年輕時長期劇烈運動,年紀大了易得關節炎!
※它才是真正的「秋果之王」,每天吃幾顆腰好腿好腎好,還可治療關節炎!
※對抗關節炎,記好三大誤區、四大注意!
※十幾年的風濕性關節炎好了,竟然沒去醫院,是這種草的效果
TAG:關節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