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000年,我國三處古水利工程被確認為世界遺產!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中國水利網
10日,從墨西哥傳來讓國人振奮的消息。
在世界灌排委員會執行大會上,
我國又有三處古代水利工程,
被確認成功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這三處古代水利工程是:
寧夏引黃古灌區
GIF/1898K
陝西漢中三堰
GIF/734K
福建黃鞠灌溉工程
GIF/1949K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與世界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農業文化遺產等,都稱為世界遺產,是國際灌排委從2014年開始評選的世界遺產項目。
其遴選標準較為嚴格,必須滿足建設年代在100年以上的灌排工程,在工程設計、建設技術等方面領先於其時代等等。
此前,我國的陝西鄭國渠、四川東風堰等10處灌溉工程,已成功入選,加上這次入選的3處,我國已有13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千年歷史的古代水利工程
寧夏引黃古灌區
寧夏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三面被沙漠包圍,黃河流經這裡雖然不足400公里,但卻是這裡的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寧夏引黃古灌區(圖/中國水利網)
2000多年前,人們就開始利用河道、地勢的特點,興修水利,實現了無壩引水和自流灌溉,漸漸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灌溉網。而這些水利技術的應用,也使寧夏成為自漢代以來,西北最古老、最大的人工灌區之一。
寧夏引黃灌區渠系圖(圖/中國水利網)
寧夏引黃灌區河西總乾渠閘(圖/中國水利網)
陝西漢中三堰
陝西漢中三堰,分別是山河堰、五門堰、楊填堰,這三處古堰都是漢代修建的重要灌溉水利工程,已有2000多年的灌溉歷史。經過歷代多次改造,至今仍在發揮著巨大的灌溉和防洪效益,滋潤著漢江以北的沃野千里。
山河堰(圖/中國水利網)
五門堰(圖/中國水利網)
楊填堰(圖/中國水利網)
福建黃鞠灌溉工程
黃鞠灌溉工程地處福建寧德市,由隋朝諫議大夫黃鞠主持興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工程分右岸龍腰渠、左岸琵琶洞渠系兩個灌溉工程系統,骨幹渠系長1萬多米,灌溉面積兩萬多畝,具有農業灌溉、生活供水、水力加工等綜合功能。
龍腰水渠(圖/中國水利網)
琵琶洞渠(圖/中國水利網)
更多新聞
監製/唐怡 主編/張天宇
編輯/王爍
央視新聞


※李在鎔案今天將二審宣判 青瓦台文件曝光 內容堪比宮斗劇
※三星太子李在鎔今日二審判決 此前一審被判5年監禁
※國慶假日你錯過了哪些新聞?趕快補上
※太揪心!胎兒瀕死 醫生做了這個決定……
※我與你道別 在今夜
TAG:央視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