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剝奪了「冒失的自由」的新一代
最新
10-13
英國媒體人米蘭達·格林在《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說,今天的青少年已經被剝奪了「冒失的自由」,這是抑鬱症在青少年中流行的重要原因。
所謂「冒失的自由」,指的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叛逆行為。這種叛逆行為是每代人中的大多數都會經歷的。
有些叛逆行為會成為聚會時的談資,還有些永遠變成了秘密,只有極個別人知道。但是在當下的語境中,卻產生了一個新的變數:社交網路。
格林引用一位專業人士的話說:「青少年的生活更公開了,他們距離被別人貶損,永遠只差Snapchat的一張照片,或者Facebook的一個帖子。」格林曾經在一場中學辯論賽中當評委,這場辯論本來是關於假新聞的,但卻變成了青少年對如何管理自身在線角色的焦慮的討論——他們糾結於一個觀念而不可自拔,「認為在自己16歲時,可能會在網上遭遇一些可怕的事情,由此毀了自己的餘生。」
因此,格林認為,同之前的幾代人相比,現在的青少年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冒失的自由」被剝奪了。他們擔心自己的冒失行為在社交網路上放大,搞得自己身敗名裂。因此,也就不奇怪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更願意宅在家裡玩手機,也不願意出去社交, 「他們在生理上更安全了,但心理上卻更脆弱了」。
格林給出的解決方案是:與其逼著青少年戒掉手機和社交網路成癮,不如培養他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緒。現在歐美一些學校甚至有了冥想課和心理輔導師。格林的觀點也能給社交網路同樣發達的中國家長一些啟發。


TAG:今日腦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