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雲陶藝術探索者:李衛忠

雲陶藝術探索者:李衛忠

在雲南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干著與農民一樣不起眼、又臟又累的活計。

可他們卻能讓手裡的泥巴變成藝術品,賦予它飽含民族文化藝術特性的生命力,變成國家民族財富。

他們一路堅持著默默潛心鑽研,最後成為了大師、教授甚至是對外交流的大國文化使者。他們熱愛著這片土地,熱愛著這片土地上燦爛多彩的民族文化。

李衛忠教授就是他們這群人中的一員。

李衛忠

李衛忠,筆名:語墨,1968年出生,本科學歷,陶藝家。

現為雲南省陶瓷工藝大師,雲南省楚雄技師學院客座教授,雲南省民族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首批昆明市科技眾創空間創新創業夢想導師,雲南省紫陶研究會副會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雲南省陶瓷書畫研究會副秘書長,雲南省美術家協會昆明分會會員、當代雲南省重彩雲陶藝術實力派名家。

近日,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系列文化活動在昆明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順利開展。

此次文化活動包括:

「李衛忠中國文化經典暨龍泉古鎮院士之鄉雲陶藝術作品展」

「劉建坤鄉土文化版畫作品展」

「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名家工作室掛牌儀式」

據了解,此次文化活動由昆明風景畫學會、昆明龍泉古鎮文化研究院主辦,目的在於將雲南本土文化以藝術作品的方式更好的展現。

昆明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王延春、盤龍區委宣傳部部長張紅昆、雲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湯海濤、昆明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羅建華等多位領導及藝術家出席了本次文化活動。

李衛忠雲陶藝術作品展海報

在此次作品展中,我們能夠欣賞和學習到雲陶藝術家李衛忠先生的《漢簡.道德經》、《爨體.南詔德化碑》、《西南聯大詩詞》等書法作品及陶藝作品。

李衛忠用藝術手法和創作集中反映了雲南遠古、近代歷史的史前文化、古滇文化、爨文化、南詔大理國文化、漢文化主流時期、西南聯大文化、滇西抗戰文化幾個不同歷史階段的重要文化發展歷程。

作為雲南本土的藝術家李衛忠,用獨特的藝術視角關注云南的歷史文化,從展出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文化的符號和沉澱,這源於其對傳統的思考和尊重。

李衛忠展出的爨體書法

雲南爨文化與李衛忠現代陶藝的有機結合

爨[cuàn]文化是指分布在中國雲南曲靖陸良地區,自東晉經南北朝至唐天寶七年,爨氏統治南中地區長達400餘年間所造就的歷史文明。

爨文化包括禮樂、詩歌、習俗、典祀、服飾、飲食、醫藥、建築、工藝等幾方面內容。

縱觀歷史,雲南古文化的創造者均是當地土著民族,富有強烈的民族性與區域文化特徵。

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曲靖人們稱它為『爨地』或『爨鄉』。

李衛忠

自古以來滇東高原既有盤江便利的水利,又有烏蒙豐盛的牧草,這就使其在文明發展史上形成了獨特的農、畜並存的地域文化特徵。

這種文化特徵,也可以說就是爨文化的基本經濟特徵。

李衛忠教授,在他創作的眾多陶藝作品中溶入了爨碑書法及明清竹枝詞等具有雲南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

讓歷史傳統文化與現代陶藝文化有機結合,為雲南爨文化及民間詩詞文化傳承和研究起到了積極帶頭作用。

李衛忠帶有爨碑書法的陶藝作品

建水紫陶與李衛忠教授的剪紙繪畫藝術

建水紫陶是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工藝品,其製作源遠流長,自宋末年間開始生產陶器,至今已有九百多年的歷史。

歷史上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瓷,清有紫陶」的說法,紫陶屬傳統的名優產品。

1953年在北京舉辦的全國民間工藝品展覽會上,建水紫陶被列為中國四大名陶之一,與江蘇宜興陶、廣東石灣陶、四川榮昌陶並駕齊名。

從元代到明代,建水青花瓷業進入了百花爭艷的鼎盛時期,成為雲南省生產陶瓷的中心,僅次於江西景德鎮,產品遠銷省內外和東南亞,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被視為我國「國瓷」重要的一部分。

李衛忠的剪紙繪畫作品

自清代開始,建水又燒制了名聞中外的紫陶,以其別具一格的書畫藝術風格而獨步天下。

建水紫陶集書法、繪畫、雕刻、鑲嵌、燒制、磨光等工藝於一身,是中國漢族傳統藝術的一朵奇葩。

李衛忠以謙恭之心,潛心鑽研向眾多大師學習,對自己的每一件紫陶作品都注入了他對於紫陶工藝與傳統文化的技藝與理解,用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手法,把一件件精美絕倫的作品呈現在世人面前。

李衛忠說過:

「我在乎的不是擁有多少榮譽,更不是得到金錢上的回報,而是當有關部門對我說:你的作品作為國家財富被國家永久收藏!這時我才意識到,我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家,我身負傳承國家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我將不斷努力學習創新並堅持下去,我每天堅持工作十多個小時,我現在總是感覺到時間不夠用,所以,我要更加的努力」。

李衛忠的剪紙繪畫作品

追溯歷史立足於本土文化並在此基礎上傳承創新

雲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民族文化孕育出多彩的雲南陶瓷。

雲南青花就是其中一種。

它以鈷作為發色元素一次性燒成白底藍花或藍底白花釉下彩陶瓷器,是一種具有明顯藝術特徵和審美價值的民窯青花藝術類型。

李衛忠

雲青花在歲月中消失,又從歷史中走出、在沉寂中燦爛!

它與江西景德鎮、浙江江山一起,被稱為「中國青花瓷器的三大產地」。

李衛忠作品

李衛忠說:

「我覺得作為一個陶瓷的研究者和創作者,首先是對傳統陶瓷文化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從中找到其根源所在,只有立足於本土的傳統文化根源之上,才能夠創新,而不是丟掉了傳統文化的根源去胡亂創新,在繼承傳承的基礎上,保持青花的本真,還原陶器的古樸與渾厚,融新古器時期、古滇青銅時期、漢文化時期的藝術元素於一體,又符合現代審美藝術內涵。」

從匠人、大師、大學教授到民族文化使者的蛻變

2017年春節之際,李衛忠受邀隨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家代表團赴緬甸仰光慰問,現場展示中國傳統書法和陶藝作品,並受到中國駐緬甸大使洪亮及夫人王雪鴻女士的親切接見和高度讚揚。

藝術講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只有賦予了文化內涵的作品,才更具有生命力和藝術價值。

因為藝術記錄了歷史,承載了文化淵源,而不僅僅是一件雕飾精美的工藝品或僅僅是一件實用的器物,這就是其價值魅力所在!

李衛忠

李衛忠用他的一雙巧手,在泥土與火鑄之間,用自己的智慧,在千年紫陶的製作工藝上溶入了一千六百多年前的爨碑文化與雲南的民族風情及自己的藝術個性,賦予了這些泥土厚重、鮮活的生命!

在當代藝術的語境下體現出獨特的東方氣質和個人表達。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洪小麗

喜歡這篇文章的還喜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卡戳 的精彩文章:

了解陶瓷文化內涵 邁入藝術精品收藏世界

TAG:卡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