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你沒有生病,只是渴了

你沒有生病,只是渴了

「你沒有生病,只是渴了。」

缺水時的明顯癥狀及發展趨勢:口渴——口乾——疼痛。

口渴時,不可思議的是,人們往往會犯最基本的、災難性的錯誤:當身體急需水時,我們卻給它茶、咖啡、酒或用工業化學方法生產的飲料,而不是純凈的天然水。這些東西里含有大量脫水因子,進入身體後,不僅讓進入身體的水迅速排出,而且還會帶走體內儲備的水。久而久之,水的新陳代謝功能就會紊亂。這時,即使供水量十分充足,人體也會缺水。

節食和吃無鹽食品是一種火上澆油的教育——鹽是天然的抗組胺藥物。許多常用藥都有直接或間接地具有較強的抗組胺作用。抗組胺藥物對骨髓和人體免疫系統影響極大。組胺能夠調節身體中的水分。

由於身體內部沒有隨時可以提水的水庫,只能通過優先配置系統對存量水或攝入體內的水進行分配。

現在的許多媒體和廣告讓你們錯誤地認為所有液體都等同於水,可以滿足身體的需求,這是許多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且與人體超重有關聯。大部分軟飲料含咖啡因。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使人上癮。軟飲料產業為了推銷產品,媒體為了討好他們,輕描淡寫地稱之為「咖啡因依賴症」。吃過人造甜味劑或喝過甜飲料後,進食的慾望可以持續90分鐘。這意味著,當味蕾受到甜味的刺激,卻沒有糖進入人體時,「大腦」在較長的時間裡依然會有進食的需求。甜味使大腦指示肝臟儲備供給物,而不是消耗儲備物。

人生的旅程中,身體就像一艘帆船,如果大腦思維偏離了原來的目標,忘記了身體的生理結構,一味聽任人工合成、非常規的產品(如香料)過分刺激味覺,長此以往,身體就不能處理接踵而至的虛假信息,不能做出正確的化學反應,身體就會受到傷害。

大家應該注意主動飲水,做到「先渴而飲」。等到口渴了才飲水,就像等到土地已經乾涸開裂時才進行澆灌一樣,是不利於健康的。你一天最少要喝6-8杯水(250-300毫升一杯)。隨著飲水量的增加,飲水機制的效率會大大提高。身體對水的要求可能會超過上述最低量。

我們不必用數字告訴大家水有什麼效用,因為身體已經表示它迫切需要水。人體局部缺水時會自行調整,以便適應脫水狀態,有人給它們貼上了各種疾病的標籤。這是誰的過錯?製藥企業制定的標準有為自己謀利之嫌,在評價各種治療方法時,我們有什麼理由非得對他們言聽計從?他們的論斷並不準確,反而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痛苦。實際上,人們需要的只不過是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