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趣聞】usb的圖標設計成這個樣子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趣聞】usb的圖標設計成這個樣子到底有什麼特殊的含義?

  

小編說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把

u

盤或硬碟要翻幾次才能插到

usb

口上,要是在會場或是台上,就更加令人尷尬了。


那麼,作為國際通用的

usb

口,它的圖標有什麼含義呢?






USB是英文Universal Serial Bus的縮寫,翻譯成中文就是「通用串列匯流排」,也稱通用串聯介面。 


1994年,康柏、IBM、英特爾、微軟和 DEC等幾家公司計劃開發一種通用的數據交換介面,以取代當時各種電腦上互不兼容的各種數據介面。1995年,英特爾工程師Ajay Bhatt開發出第一個通用串列匯流排(USB)介面。1996年,作為行業標準的《USB 1.0細則》正式發布。


根據《USB 1.0細則》,USB圖標設計靈感是來自羅馬神話中的海神尼普頓(Neptune)(也是海王星的名字)的武器「三叉戟」,一支強有力的三齒魚叉。




不過,為了避免魚叉形狀的設計暗示人們拿著自己的USB存儲設備到處亂插(叉)。設計師對三叉戟的三根尖齒進行了修改,將左右兩根的三角形分別改成了圓形和正方形。這三個不同的形狀意味著,各種不同的外部設備都可以使用USB這一標準進行連接。




USB1.0時代


1996年USB 1.0出現,其速度為1.5Mb/s(位每秒);在1998年升級到速度為12Mb/s的USB 1.1。目前,大部分MP3為此類介面類型。 


USB1.1是較為普遍的USB規範,其高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5Mbps。b/s 一般表示位傳輸速度,bps 表示位傳輸速率,數值上相等。而B/s與b/s,BPS(位元組每秒)與bps(位每秒)又有所不同。1MB/s(兆位元組/秒)=8Mbps(兆位/秒),1.5MB/s=12Mbps。 


USB2.0規範是由USB1.1規範演變而來的。它的傳輸速率為480Mbps,折算為60MB/s,能夠滿足大多數外設的速率要求。





USB2.0時代



在USB 2.0中,「增強主機控制器介面」(EHCI)定義了一個與USB 1.1相兼容的架構。即是USB 2.0的驅動程序可以驅動USB 1.1設備,那些支持USB 1.1的設備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介面上使用,不僅如此,USB 線、插頭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USB傳輸速率的大幅度提高,為印表機應用帶來了莫大的變化。12Mbps的連接速度,相比並口的速度提高達到10倍以上,縮短了列印文件傳輸時間。而USB 2.0標準的介面速度為480Mbps,是普通USB速度的20倍,大大地降低了列印文件的傳輸時間。



USB3.0時代



USB3.0是由Intel、微軟、惠普、德州儀器、NEC、ST-NXP等業界巨頭共同制定的新一代介面標準。其物理層採用8b/10b的編碼方式,理論速度為5.0Gb/s,而實際值為理論值得50%,接近於USB 2.0的10倍,可廣泛用於PC外圍設備和消費電子產品。




USB 3.0在實際設備應用中將被稱為"USB SuperSpeed",順應此前USB 1.1 FullSpeed和USB 2.0 HighSpeed。




內容綜合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科普說 的精彩文章:

六個小動作保護好您的「生命線」!
科普帖:手機號為什麼是11位?
「多事」之秋,秋季常見病分分鐘解決!趕緊收藏備用!

TAG:天津科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