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書、扔東西、吃「手抓飯」,我家寶寶怎麼就教不好?
閨蜜小雲最近來訴苦,說兒子已經6個月了,她想買點兒童書給兒子培養閱讀習慣,沒想到,孩子拿到書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一本好好的書「唰」地撕成了兩半,還自己在那兒「咯咯」地笑,彷彿很有成就感。「可能孩子太小,還沒到看書的年紀吧。」小雲沮喪地安慰自己。
而後,小雲又細數了兒子的種種「劣跡」,玩具抓到什麼扔什麼、大人喂飯他也不老實,偏偏要自己用手抓,水果除了吃還每次都要抹一身……「孩子真是太調皮了,我怎麼就教不好他呢?」小雲苦惱地問。
其實小雲遇到的問題和很多媽媽一樣,六七個月大的孩子,已經開始「調皮搗蛋」了,因為他們已經開始學著運用自己的小手去認知世界。畢竟這時候他們的手眼動作已經開始協調,初步掌握了手的抓握特點。這就是科學所說的「兒童手部敏感期」。
孩子處在手部敏感期的時候,家裡往往更加一片狼藉,讓很多愛乾淨的媽媽頭疼不已。但妙妙天才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要為了「乾淨」而強行阻礙孩子的手部活動。要知道,手是人類身體功能中最偉大的智慧工具,能靈活地運用雙手,是孩子智力開發的一大關鍵,童年期鍛煉用手非常重要,我們常看到很多成人很笨拙,不會好好拿筷子,不會按鍵,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點鈔,不會拴繩索……其實這都和他們童年手部發展受到阻礙有關。
在妙妙天才親子游泳俱樂部,孩子上課過程中,教練會根據不同月齡,運用具有針對性的鍛煉手部的教具,旨在訓練孩子的精細動作,擴大他們的認知面。妙妙天才親子游泳老師認為,自由的心理、愛的氛圍、豐富的教具和大的活動空間是兒童敏感期健康發展的充分條件。那麼在家的大部分時間裡,寶寶要如何面對手部敏感期呢?
妙妙天才親子游泳專家建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用手的自由,鼓勵孩子自己去剝水果、自己吃飯;為孩子購買不同材質和形狀的安全玩具,軟的、硬的、圓的、方的……大小適合寶寶的小手抓握。對於愛撕紙的寶寶,媽媽可以為他們準備不同材質的紙張,如常見的A4紙、雜誌紙、衛生紙等等,引導寶寶撕成不同形狀,最後還可以讓寶寶將紙張團成一團扔進廢紙簍,體驗不同的手感。不過要注意避免給寶寶報紙之類含有油墨印刷的紙張,鉛成分對寶寶健康不利。
所以,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妙妙天才親子游泳老師建議家長儘可能為寶寶提供豐富的鍛煉手部精細動作的機會,寶寶才能「心靈手巧」,越來越聰明哦。


※日本這隻曾經治癒過無數人的海獺「寶寶」去世了,而它的離去竟牽動著這麼多人的心…
※寶寶生病要慎用抗生素
※嬰幼兒穿衣服時的5大守則,避免不合適的衣物給寶寶帶來傷害
※一年一度的玩寶寶搞怪狂歡節又來啦!
※寶寶經常喊肚子疼,別讓「冰箱病」襲擊你孩子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