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中國教育五年新跨越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是中華民族砥礪奮進的5年,是我國教育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5年,也是教育戰線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5年。
2017年5月至9月,為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教育報刊社精心組織策劃「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大型特別報道。
報道參與記者120多人次、深入90多個縣市,走進120多所學校,採訪行程6萬多公里,發表報道、文章40多萬字,刊發圖表、圖片120多幅——北至黑龍江佳木斯,南到海南三沙,東抵江浙滬杭,西達青海西藏新疆,中國教育報刊社的記者在4個多月的時間裡,走遍神州大地,深入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一線採訪。
走進偏遠山區教學點、走訪大學課堂,與基層教師、領導幹部交流,記者們親身感受各地5年來教育改革發展的巨大成就,用筆和相機記錄下教育改革發展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走遍神州,盡覽5年教育改革發展成果
今年5月的一天清晨,天安門廣場如往常一樣人頭攢動,來自北京遠郊深山劉斌堡中學的初二女生李思奕難掩第一次在天安門廣場觀看升國旗儀式的激動。
伴隨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活動從這裡出發,邁出神州看教育之行第一步。
2014年5月30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小學,參加學校少先隊主題隊日活動。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古聖先賢的思想,體現了仁人志士的夙願,體現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託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要在全國人民中培育和弘揚,特別要注意從少年兒童抓起。
作為首善之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積極在大中小學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將學校德育工作落細落小落實,注重德育學段銜接,大中小學「一體化」德育體系初步形成。從2014年9月至今,83萬名像李思奕這樣的北京青少年從四面八方趕來,在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抗日戰爭紀念館,直面國家的歷史和民族的堅韌。
對此,在6月19日推出的「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北京篇中,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以《北京:構建「一體化」德育新體系》為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報道。
此次大型報道,分南北兩條路線,北從首都北京、南從廣東出發,兵分兩路並進,「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團隊在4個多月的時間裡,縱橫九州,從普通師生、校長、教育管理者的切身感受中,看一省一市、一縣一鎮、一村一校教育的巨大變化;在日新月異的日子裡,看中國教育人追逐夢想的不悔執著;在砥礪奮進的5年里,看激動人心的中國教育發展成就。
每個省份的採訪報道均在中國教育報上以「一版頭條+整版報道」的形式刊出。
一版頭條重點選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的十八大以來最突出的教育改革發展亮點,生動展現記者在基層採訪的所見所聞,展現5年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改革發展的典型經驗和巨大成就,展現人民群眾從教育改革發展當中獲得的實惠。
2017年,是上海新高考元年,「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上海篇為人們生動展示了上海教育人在高考改革中作出的有益探索,展示了新高考如何將選擇權還給學生,在新高考下教育管理者和廣大師生如何適應課程設置、教學方式、評測評價等方面的變化,為其他地區打破「唯分數論」、還學生完整的高中教育提供新的經驗。
上海浦東中學校長倪瑞明看了報道後說,稿件寫出了上海教育人一路探索新高考的心路歷程。看過報道,彷彿過往的備考環節又重現眼前,從開始的彷徨到現在的信心滿滿。
整版報道包含廳長署名文章、圖說成就、數說變化、基層報道等,既有省一級教育行政管理者對本省教育發展的總體論述,又有基層一線真實教育生態的切入式展現。圖說成就、數說變化板塊將一省一市的5年教育賬以清晰明了的形式展示出來,使教育改革發展成績一目了然。
每一個省份的報道均力求全方位、立體化、多側面展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5年來的教育發展成就。
除了版面上的展示外,此次報道還在新媒體平台上進行聯動報道,中國教育新聞網開設專題網頁,中國教育報刊社所屬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台進行直播互動等,受到廣泛好評。
「『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通過述說、圖說、數說等方式,全景展現各地近5年的教育風采、教育成果,是我們基層學習全國各地教育經驗的範本。看到5年來我國教育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到非常振奮。」天津市寶坻區劉辛庄小學校長解學文感慨地說,「數百篇飽含深情的文章,相當於給我們繪製了一份全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地圖,讓我們足不出戶也能感受教育的巨大變化。作為基層校長、黨支部書記,我認為,教育人要有大教育的視野、情懷和格局,教育要給所有學生帶去希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們責任在肩。」
典型引領,數百篇報道深度展示各地教育成就
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教育改革步入深水區。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5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教育戰線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堅持改革創新,提高教育質量,推動教育公平,教育事業實現跨越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
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體現。
「實現教育均衡,從辦學層面講,就是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內蒙古包頭市教育局局長李占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道出自己對教育均衡的理解。從內蒙古西部的包頭市到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記者深入各旗縣、學校,看到全區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好學校就在家門口,「擇校熱」問題已基本解決。
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各有切入,著力不同。
——內蒙古將推進標準化學校建設作為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湖南在全國率先建立省域範圍內中小學督學責任區掛牌督導制度,通過嚴格的管理督查,較快較高水平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江西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上升為市縣黨政「一把手」工程來抓,省委、省政府與各設區市政府簽訂責任狀,層層壓實責任。
……
各地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1824個縣(市、區)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督導評估認定,實現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佔全國總數的62.4%。
5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文件,各級黨委、政府真正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各地教育部門大膽創新、加快推進各項教育改革進程,湧現出了一大批標誌性、引領性的教育改革發展成果,人民群眾的教育獲得感普遍提高。
教育改革越是向縱深推進,就越是需要輿論引導,越是需要典型引領。
「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刊發的數百篇報道,涉及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教育體制綜合改革、高考改革、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教師隊伍建設、產教融合、職業教育等領域,這些都是中央高度重視、社會普遍關注、人民群眾密切關心的教育領域。
從海島林場深山到荒漠草原綠洲,從中原腹地到西北邊疆,從發達城市重點高校到貧困地區深山村小,所到之處,中國教育報刊社的記者們都能看到當地教育改革發展取得的新成績、新思路、新亮點。
——江蘇先後啟動實施協同創新計劃、特聘教授計劃、高校品牌專業建設工程,形成了高等教育內涵建設「四大專項」的總體框架,有力提升了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陝西各高校發揮區位和科教資源優勢,全方位推進絲綢之路沿線教育合作交流,努力拓展「一帶一路」教育圈。
——吉林從2013年開始,先後出台了《關於建設高等教育強省的意見》等近20個重要文件,構建了規劃式布局、體系式推進、制度性實施的教育改革發展總體格局。
——福建改革專項經費分配下達方式,實行先建後撥、績效考核、以獎代撥、打包下達、統籌使用,倒逼高校集中精力抓內涵建設。
——天津探索形成的「政、行、企、校、研」五方攜手職教發展新機制,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努力構建現代職業教育新體系,一批「中高本碩」銜接新體制應運而生。
——河南加快職教轉型發展,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著力打造「技能河南」品牌,藉助職教轉型,河南經濟轉型發展速度加快,正在實現「彎道超車」。
……
一篇篇深度報道有力地反映了各地教育改革發展的新成果,全面生動地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在教育改革發展中取得的典型經驗和成績。
吉林省教育廳廳長張伯軍說:「『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不僅是5年來教育工作的全面巡禮,更是探究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特點和規律的一次具體實踐,對於我們加快工作步伐、把教育綜合改革引向深入意義重大。」
湖南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湖南教育已基本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步入了「上好學」的歷史新階段,實現了從人口大省到教育大省的歷史性轉變,正處在「由大變強」的關鍵時期。如何全面推動各級各類教育更高質量、更加公平、更優結構、更為協調地發展,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好的教育」的期盼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需要藉助新聞媒體凝聚共識、匯聚力量、推動發展。
「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正提供了這樣一個權威的平台,為樹立教育人良好形象、傳播先進教育理念思想、營造教育發展輿論環境、推動教育改革發展實踐發揮了重要作用。該負責人說:「我們期盼能有更多這樣的平台,一如既往地給予我們更多關注、更多關心、更多指導、更多幫助。」
重點突破,深入發掘推廣熱點難點問題解決之策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漾頭鎮九龍村的劉曉華,初中畢業後本打算跟著同學外出打工,補貼家用。一年2000元國家助學金、精準扶貧款1900元和銅仁的兜底資助3500元,讓劉曉華的命運發生轉變。
在銅仁市醫護學校學習後,劉曉華成為銅仁市第一醫院急診科的一名實習護士。「我以後還想考大專,多上幾年學,多學點東西。」
扶貧重在扶志,扶志重在育才。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
黨和國家始終將教育扶貧作為扶貧開發、扶貧助困的治本之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立下「軍令狀」,發起了一場以教育為武器,目標直指貧困的脫貧攻堅戰。
「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在聚焦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同時,還重點關注教育扶貧、大學生就業創業等熱點話題,一些好的經驗做法被挖掘推出:
——為打好教育脫貧攻堅戰,雲南教育系統全面推行「一把手」責任制:省教育廳抓16個州(市)教育局局長(書記),州(市)教育局抓129個縣(市、區)教育局局長(書記),縣(市、區)教育局抓校長。
——「拔窮根」要靠教育,治本之策是建立全領域、全學段、全覆蓋的教育精準扶貧體系。2016年春,《貴州省教育精準脫貧規劃方案(2016—2020年)》正式出台,重點實施學生精準資助惠民、教育對口幫扶、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特殊困難群體關愛、辦學條件擴容改善、職業教育脫貧富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傾斜、教育信息化推廣等教育精準扶貧八大計劃。
——海南教育廳組建13個工作組,赴各市縣開展了兩個月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信息核查。在摸底的同時,工作組精準宣傳,製作了11部教育扶貧公益宣傳片、廣播劇,印製了10多萬份教育扶貧海報、宣傳卡片,讓教育扶貧政策家喻戶曉。
——重慶為大學生「雙創「保駕護航,以賽促訓,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主動出擊促進產教融合,完善人才培養情況的反饋機制,精準施策助推「雙創」,以「課程、活動、基地、典型」為抓手深化「雙創」教育……一系列有力舉措,使得嘉陵江畔、歌樂山下,成為一批批年輕創客揮灑青春、勾勒未來的人生福地。
合肥學院黨委書記蔡敬民說:「『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欄目刊發的題為《高校「應用」之道越走越寬》一文,在我校引起強烈反響。文章不僅全面反映了安徽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歷程,也全面展示了十八大以來安徽省高等教育改革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作為在全國較早開展應用型高等教育改革的地方高校,合肥學院是改革的先行者,更是改革的受益者。正是因為我們十多年堅持走應用型高校建設之路,學校才得以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改革永遠在路上,學校改革的空間還很大,改革的難度也會越來越大,但是我們有信心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實現既定的改革目標。」蔡敬民說。
辦好人們群眾滿意的教育是一代代中國教育人堅持不懈的追求和奮進目標。
——回首5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我國教育事業得到優先發展,總體發展水平進入世界中上行列,新一輪改革正在推動中國教育實現嶄新跨越。
——回首5年,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的方針,加大教育改革力度,著力攻堅克難,人民群眾上好學的願望不斷織就織密。
——回首5年,我們描繪的全新圖景一步步繪就,學有所教、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的學習型社會正加快形成,人民群眾正在教育發展的跨越中擁有更多「獲得感」。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在教育上的需求將在更高層次上得以滿足,越來越多的群眾將能更好地分享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
這是教育改革的使命,更是教育改革帶給國家和人民的希望!
精彩回放
北京:構建「一體化」德育新體系
(2017年6月19日)
廣東:地方產業隨高水平大學「升級」
(2017年6月24日)
陝西:拓展「一帶一路」教育圈
(2017年6月27日)
山西:建一流學科促技術創新
(2017年7月4日)
四川:15年免費教育的「民生賬」
(2017年7月6日)
河北:「暖心工程」力促教育公平
(2017年7月14日)
廣西:唱響多元普惠「新民歌」
(2017年7月18日)
河南:產教融合助經濟「彎道超車」
(2017年7月21日)
安徽:高校「應用」之道越走越寬
(2017年7月22日)
海南:扶智加扶志甩掉「窮帽子」
(2017年7月25日)
貴州:教育精準扶貧「拔窮根」
(2017年8月1日)
內蒙古:均衡發展促學校大變樣
(2017年8月7日)
遼寧:高校助力老工業基地振興
(2017年8月9日)
湖南:邁向教育均衡有「秘訣」
(2017年8月15日)
山東:「全面改薄」促均衡保公平
(2017年8月17日)
天津:當好職教改革「領頭羊」
(2017年8月19日)
雲南:吹響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衝鋒號
(2017年8月21日)
江蘇:精耕細作培養「一流人才」
(2017年8月24日)
黑龍江:黨建激發中小學活力
(2017年8月26日)
浙江:優質均衡從師資建設「破題」
(2017年8月30日)
江西:教育均衡「提質提速」
(2017年9月5日)
青海:高原綻放民族教育花
(2017年9月13日)
福建:「放管服」釋放高校新動能
(2017年9月15日)
吉林:找准振興經濟的教育節奏
(2017年9月16日)
湖北:信息化成就「雲端教育」
(2017年9月18日)
新疆:農村孩子都能免費就近入園
(2017年9月20日)
上海:給學生一個多選的未來
(2017年9月23日)
重慶:合力助推大學生就業創業
(2017年9月24日)
西藏:雪域高原唱響教育歌
(2017年9月27日)
甘肅:教育精準施策「斬窮根」
(2017年9月28日)
寧夏:賀蘭山下崛起職教高地
(2017年10月8日)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用屯墾戍邊精神點亮教育
(2017年10月11日)
(以上為本報「砥礪奮進的五年·神州看教育」特別報道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首篇報道題目,按刊發時間排列)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3日第1版


※體育是立德樹人的育人工程
※心理健康教育實現全課程育人
※杭州拱墅區:從賽場到操場的改革路
※做科研別總問「有沒有用」
※我國著名土壤學與水土保持專家朱顯謨院士逝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