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舍穴:緩解治療噁心、嘔吐、腹脹、腸鳴、泄瀉、黃疸、飲食不下等
意舍穴則位於脾俞穴之旁,是脾臟的保健要穴。意舍穴歸屬足太陽膀胱經,有緩解治療噁心、嘔吐、腹脹、腸鳴、泄瀉、黃疸、飲食不下等作用,意舍穴的位置: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詳見本文圖解意舍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1、所屬經絡
足太陽膀胱經
2、穴點陣圖
3、位置
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4、取穴方法
俯伏或俯卧取穴,意舍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5、功效
健脾和胃,利膽化濕。
6、主調病症
噁心、嘔吐、腹脹、腸鳴、泄瀉、黃疸、飲食不下等。
7、穴位配伍
意舍穴配脾俞穴、胃俞穴治腹脹。
意舍穴配期門穴、陽陵泉穴,有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的作用,主治黃疸。
欒加芹博士談意舍穴:
欒加芹:「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意舍,就是居住著意的地方,即指脾中所藏的「意」。
在十二地支中,膀胱經對應戌,有規則、約束的作用。意舍穴,就指的約束脾中所藏的「意」的規則,因此,能夠治療容易失意、意憤難平、心不足意不足、癔症等跟意有關的問題。
處理意舍穴的方法:和氣貼貼兩意舍穴。如果用藥材貼的話,那麼,用人蔘片貼意舍穴。
定位:
欒加芹:低頭,在後頸,有一個明顯的最突處,這是第七頸椎。這往下一節,就是第一胸椎。
找第7胸椎。
找兩肩胛骨下面的尖點。這兩尖點之間,連一條直線段。這直線段與後正中線有個交點,這交點就是第7胸椎棘突。
在第1胸椎和第7胸椎之間,連一直線段,把這直線段7等分,然後選擇相應的等分點,就是相應的各胸椎。如起點定為第1胸椎,那麼,第1個等分點就是第2胸椎------。延長這條直線,利用上述的等分點繼續標準:第7等分點、第8等分點------。這樣,第10等分點對應的就是第11胸椎。
當然,也可以從第7胸椎往下摸4個胸椎,摸到第11胸椎。
肩胛骨上部內側邊沿,距離人體後面正中線,為3寸。以這3寸為標準尺寸,從第11胸椎下,作一水平線,這水平線上,距離後正中線3寸的點,就是意舍穴。
GIF/461K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腎經】陰都穴:緩解治療胃痛、腹脹腸鳴、嘔吐、泄瀉、便秘等
※【膀胱經】譩嘻穴:治療肩背痛、咳嗽氣喘、熱病等
※彧中穴: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嘔吐、胸痛、不嗜食等
※【腎經】幽門穴:緩解治療噁心、嘔吐、飲食不下、胃下垂等
TAG:穴位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