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全球圍剿下的ICO 是否還能華麗變身

全球圍剿下的ICO 是否還能華麗變身

文/Linda

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一個月過去了,大陸地區的二級交易市場相繼完成清退和退幣工作,已經突破5000美元大關的比特幣在國內卻歸於寂靜。

從全球範圍分析,ICO大都在這一時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監管制約。9月底韓國也緊隨我國強監管的步調,發布了全面禁止ICO的政策,韓國的ICO市場也徹底擱淺,此時網上又流傳出有知名投資團隊計劃轉戰日本的消息,但熟悉日本金融領域的人都知道,日本雖然沒有嚴令禁止ICO活動,但早在今年年初,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關於虛擬貨幣交換業者的內閣府令》,其中規定,從事虛擬貨幣買賣和虛擬貨幣間交換業務的公司,需要在登錄申請,在申請時需要提供包括3年內的收支預想、公司結構等各種信息。

可以看出,日本對待ICO活動雖不禁止但卻選擇了非常嚴格的登記篩選制度,在國內盛行的用白皮書ICO的方法,在日本根本行不通。

美國在監管ICO方面也拿出了與傳統融資審查類似的方案。今年7月份,有消息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將在10月30日前對境內所有ICO項目進行與證券類似的監管,引起了美國ICO市場的巨震。

全球知名投資人蒂姆·德雷珀(Tim Draper)也第一時間在公開場合呼籲SEC為優質ICO項目「鬆綁」,但美國法律從業者稱對SEC的監管做法並不意外,早在The DAO代幣被盜案發生時,SEC已有意將該項目的代幣認定為「證券」,最終該機構也證實了這一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定,與The DAO項目聯合發布的代幣是根據其對證券的定義而獲得的,而且該機構特別指出,以ICO籌款模式出售的其他代幣也將授予類似的定義。

俄羅斯政府也計劃禁止私人購買ICO發行的數字代幣。俄羅斯財務部副部長Alexey Moiseev稱,不會將數字貨幣視為真正的貨幣,並像監管國外貨幣那樣對其進行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中俄美日韓相繼落地監管實錘或放出監管信號時,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歐盟,卻在ICO監管面前保持沉默,迄今為止,關於歐盟法律如何處理代幣和ICO的問題,還未被明顯提及。

歐盟之所以沒有搭上ICO監管「快車」,原因大致有兩點。首先,歐盟相關監管框架正在發生變化。許多法律是新制定的,正在不斷更新或正在重建。

其次,歐盟的形勢相當複雜,要同時兼顧歐盟層面和成員國層面,許多關於前者的法律尚未在後者上實施。

歐盟現有28個成員國,成員國將部分國家主權交給組織,主要集中在經濟方面。但在立法方面,各成員國使用自有的法律體系。如果歐盟推出有關ICO監管的政策,很可能導致各成員國之間的監管不一致,因此,歐盟並沒有對ICO發出強烈的監管或支持的信號,但各成員國已就此做出了不同的表態。

正因此,我們看到作為歐盟成員國,立陶宛央行在今日(10月12日)獨立發布了ICO監管指南。

法國也對外發布即將對ICO進行監管的消息,本月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AMF)負責人稱:「我們想要就ICO問題儘快發表立場」。

而正在膠著於「退歐」進程中的英國,也對ICO的風險提出了類似的擔憂。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FCA)將ICO定義為「風險很高的投機性投資」而對於ICO是否應該納入機構監管範圍,FCA則稱如果ICO項目中有傳統投資企業介入,就需要接受FCA的監管。

上文提到的國家,不同程度的表示出對ICO對現有經濟造成衝擊的擔憂,但也有一些國家對ICO表達出更加中立,甚至歡迎的立場。

加拿大金融監管當局稱,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主動與政府聯繫,討論ICO監管的可能性,還進一步邀請那些有興趣啟動ICO的公司進入「監管沙盒」,通過這種制度,新金融產品可以在有限的環境下進行測試。

而在拉美地區,尤其是經濟和政局不穩定的一些國家,對加密貨幣的接受程度更高。辛巴威和委內瑞拉國內的法幣不斷貶值,民眾越來越青睞比特幣等加密貨幣。

不同國家,因為不同的經濟和政治格局,而對ICO有著不同的立場。如新加坡和加拿大等更歡迎外資企業和移民的國家,對制定監管措施則越加謹慎;而如我國和美國,俄羅斯等已經形成較完整經濟體系的國家,則對ICO行為更加嚴格。

因此,越具備全球經濟影響力的國家,越對ICO持保守或反對的立場。

但監管趨嚴的走向,並沒有馬上反映到ICO融資中,原因仍與監管政策的缺失有關,儘管各大經濟體連續放出ICO監管信號,但截止目前,除了中國和韓國發布了完全禁止ICO的政策外,還沒有任何國家出台真正有關ICO的政策。

從全球範圍看,ICO的熱度也居高不下,據國外機構不完全統計,在過去一年裡ICO融資額達到3.31億美元,遠超過風險投資的1.4億美元融資額。

在ICO的出現和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ICO「野蠻生長」引發了嚴重的泡沫化問題。閃電網路聯合創始人稱:「許多ICO項目表現出低成本消耗和高額的資金需求」。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也稱ICO正處於泡沫期,數字貨幣大行其道的趨勢無法持續下去。

ICO泡沫化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威脅日漸加大,但監管機構除了「一刀切」之外,似乎並沒有找到更適合的監管措施,無論是將ICO發行的代幣作為有價證券進行監管,還是在政府容許的範圍內進行「沙盒」試點,似乎都不能扶持ICO更好的發展。

作為以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的ICO項目,本質上就與傳統融資有著天壤之別,在以太坊網路中發行的ICO代幣,價格波動等風險因素有別於證券交易,因此美國SEC將代幣資產化,並用證券法監管的行為略顯粗暴。

而加拿大等國實行的「沙盒監管」正在小範圍的試驗中,它為ICO項目提供了成長的溫床,且在政府可控範圍內。但是將ICO當做產品進行測試的話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斷則數月,長則數年。而等到ICO項目落地或成熟後,再評價「沙盒監管」這一政策是否可行,對於金融市場亟待解決的泡沫化問題,顯然來不及。

也許ICO並非只有關停這一條路可選,國內一部分ICO團隊也在自發的尋求ICO發展之路,他們一方面與律師事務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作,組建ICO資金審計和法律團隊;另一方面組建行業自律聯盟,引入國際領先的監管科技,並邀請相關部門進行監督指導。

在ICO瘋狂的局勢面前,這些努力顯得有些杯水車薪。國內ICO團隊與投資者普遍缺乏高效的溝通機制,投資者難以直觀的獲得項目進度和資金去向,區塊鏈項目團隊在後期也疲於應對投資者的不解,加之同類項目的激增,市場競爭不斷加劇,各方壓力匯聚在ICO領域,急需一個能立即扭轉局勢的強大政策指引。

ICO正在作為新的融資方式進入各行各業,並且ICO的融資規模和擴張速度都在不斷攀升,短短半年時間裡,我國ICO融資額已經突破26億人民幣,但許多ICO團隊已經脫離了區塊鏈本質,因此關停可能不是必需,但卻是非常及時的一種舉措。

自ICO和加密貨幣出現以來,關於它們的爭議就從未停止,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大國都在加強對它們的監管。政策落地後,所有經濟活動都回歸區塊鏈本質,也許耐下心來研發區塊鏈技術是原ICO項目重返賽場的新起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色財經 的精彩文章:

玩客幣是營銷套路還是真區塊鏈應用 談迅雷的挖礦之舉
什麼是多重簽名
區塊鏈技術應用在各個行業會帶來什麼效應
國內比特幣價格跌破3萬 國際幣價衝擊4900美元

TAG:金色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