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勇於創業彰顯社會活力
麥可思研究院聯合中國社科院日前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近5年來,大學生畢業即創業連續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7屆的3.0%,接近翻了一番。以2017年795萬名應屆畢業生的總量計算,年創業大學生數量超過20萬人。而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顯示,在國家「雙創」政策的引導下,隨著社會各方對於大學生創業實踐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業意向高漲,近九成的在校大學生曾考慮過創業,近兩成的學生有強烈的創業意向。
數據充分表明,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和創造力的群體,置身於互聯網和創業創新的大環境中,大學生正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創新創業的大潮之中,大學生創業實踐正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態勢。
為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激勵政策,大力營造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這些政策的效應正在顯現。2015年,國務院陸續印發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關於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優化創新創業環境,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今天,支持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已成全社會共識,各地也紛紛提供融資、稅收等保障措施,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援助和稅收優惠。各地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扶上馬、送一程」,普遍設立了創業基金,對辦公用房、網路等給予優惠,對小微企業、孵化機構給予稅收支持等,致力於改善創新創業大環境,為大學生創業夢想變成現實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經歷了從無到有、從零散到系統的過程,初步形成了創新創業教育體制機制,完善了基礎設施和架構,為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強大支撐。目前,全國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相關課程2.3萬多門,創建了愛課程網、學堂在線等65個在線平台,課程教學體系日益完善。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更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如上海理工大學、浙江萬里學院、武漢商貿職業學院等,紛紛設立面向全校的開放式創業班,從教育引導學生跑市場、做調研、寫報告等角度入手,為學生提供接近創業實踐的體驗,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解決了學生在創新創業過程中的諸多痛點難點。不少學生還自發成立了創新創業小組,圍繞共同感興趣的方向開展創新創業嘗試,一些學生創業團隊還贏得了資本市場青睞,正在創業之路上風雨兼程。
需要指出的是,創新創業氛圍好了並不代表成功就變得容易了。從現實情況看,大學生創業還面臨著資金短缺、經驗缺乏、人際網路有限、創業能力弱等障礙,這有待各級政府、學校乃至全社會繼續努力,培養每個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共同為大學生創造更寬鬆的創業環境。總體而言,對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我們既不能以「只有創業才是成功」來要求每個人,也不能用「只有成功創業才是成功」來苛求。不管成功與否,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抱著強烈的創業意願,勇於和敢於在創新創業大潮中一試身手,展現了中國社會的強大活力。這就是中國未來的希望所在。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3日第1版


※雅思新增「成績描述及提升建議」
※教授「接地氣」無非在教法上下功夫
※留學遊學須觸摸大學之魂
※江西投40億建高水平大學和一流學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