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瑞士連續9年位居榜首

瑞士連續9年位居榜首

近日,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了《全球競爭力報告》。瑞士連續9年蟬聯全球競爭力排名榜首,美國、新加坡緊隨其後,分列第二、第三位。中國位居世界第27位,較去年上升一位。

自1979年來,世界經濟論壇每年發布一次《全球競爭力報告》。這份報告是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薩拉·伊·馬丁提出的全球競爭力指數(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簡稱GCI)為基礎而編訂的,數據來源於可公開獲得的數據以及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委託的調研機構對相關國家開展的調研。

全球競爭力指數的定義為,決定一個國家生產力水平的政策、制度以及影響因素的集合體,它包含12個指標,分別為法律和行政架構、基礎設施、宏觀經濟環境、衛生、初級教育、高等教育與培訓、商品市場效率、勞動力市場效率、金融市場發展、技術發展成熟度、市場規模、商業發展完備性、創新。

根據階段發展理論,基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世界經濟論壇將所調查的所有經濟體分成5類:要素驅動階段、效率驅動階段、創新驅動階段以及從第一到第二階段、第三到第四階段的過度階段。位於不同階段的經濟體的三大類要素權重不一樣,因此可以較為全面科學地反映一個經濟體的競爭力。

從整體排名上看,中國在今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表現良好,得分為5.0分(7分為滿分,0分最低)。其中,基本需求指數(Basic Requirements)得分5.32,較去年下降1名;效率增強指數(Efficiency Enhancers)得分4.88,分數有所提高,位列世界第28名,較去年上升2名;創新和複雜要素指數(Innovation and Sophistication)得分4.33,也比去年稍有提高,位列世界第29名,與去年持平。

在與教育和創新相關的一些指標中,「初等教育」的指標包含入學率和教育質量兩個層面,芬蘭在該項指標上再次拔得頭籌;中國的初等教育入學率仍然保持全球第一位,排名較去年有較大提升,排在47位。

高等教育與培訓指標主要考查中等教育入學率、高等教育入學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是否滿足勞動力市場和經濟發展需求、數學和科學的教育質量、學校管理質量、學校互聯網的接入程度、在本地獲得培訓的程度、員工得到培訓的程度。在這項指標中,新加坡、芬蘭和美國分列第一、二、三位,日本名列第23位,中國排名第47位,較去年上升了7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子項中,中國排名29位,比去年上升了14位,學校管理質量排名第50位,較去年也上升了11位。「創新指標」重點考查創新力、科研機構質量、企業研發投入程度、校企合作、政府採購高科技產品投入、科學家和工程師等專家的使用程度以及專利數量。這項指標中,排名前列的國家包括瑞典、美國、以色列和芬蘭,中國位列第28位。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教育、科技、文化、創新力仍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特別是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發展,這些指標的影響力將愈加凸顯。而不管人才的培養、知識和技術的創新,還是社會文明的建設、文化的傳播,以及國家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歸根結底還要通過教育。中國是世界上最大教育規模的人力資源大國,從報告中也可以看到中國各學段的入學率在逐年提升,初等教育的入學率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高等教育與培訓、產學研合作等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

《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3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大學生勇於創業彰顯社會活力
牛津AQA正式進入中國
雅思新增「成績描述及提升建議」
教授「接地氣」無非在教法上下功夫
留學遊學須觸摸大學之魂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