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人物為何都是單名

三國人物為何都是單名

不知道你在看《三國演義》時有沒有留意,三國時絕大多數人是單字名!而翻開歷史看看,整個東漢、三國西晉300多年間的人名,幾乎全是單名,像關羽、張飛等。知識分子、官員顯要幾乎找不出雙字名的。為什麼單名如此盛行呢?

有人說這是王莽搞的鬼。西漢末年,王莽篡奪政權,推出了一系列「新政」,從土地到用人,從貨幣到地名,無孔不入,甚至連人名他都要管,禁止起雙字名!

三國人物為何都是單名

王莽的長孫叫王宗,如果他安分地等著爺爺和爸爸死了,皇帝的位子就是他的了。可是,他性子太急,等不了。自己弄來黃袍、帽子,穿上讓人畫了幅畫像,還刻了三枚銅印,想要奪權篡位。可惜事情最終暴露了。王宗一看不好,就自殺了。

雖然人死了,但還是要懲罰,王莽下了一道命令:「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這道命令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王宗本來叫「王會宗」,名是兩個字,後來根據法令改成了「王宗」,現在犯了法名字要改回去,還叫「王會宗」,以示懲罰。王莽的法令和做法,使人們認為用兩個字取名是件不光彩的事。於是,社會上逐漸養成了使用單字名的習慣。

三國人物為何都是單名

王莽的政策確實對以後的取名產生了影響,但流行單名並不是東漢以後特有的現象。自從周朝以來,崇尚單名就是一種社會習俗。不過雙名也不是不行,夏、商、周及西漢帝王中也有雙名的。可到了王莽那裡,把取單名制定成法令,起了火上澆油的強化作用,造成了東漢以後300年間盛行單名的社會風氣。

究竟為什麼要流行單名呢?主要就是為了避諱皇帝和尊長的名字。這種避諱開始於西周,那時只是避諱死人的名字,而到了秦漢特別是漢代以後,情況就不同了。為了鞏固、強化封建專制的神聖地位,帝王一旦登上寶座,就必須避諱。不但死人名字要避,活人名字也要避。例如,秦始皇名叫贏政,就改「正月」為「端月」;漢高祖名叫劉邦,就改邦為國;東漢光武帝名叫劉秀,就把秀才改稱茂才;漢安帝的爸爸名劉慶,改慶為賀,於是姓慶的都改為姓賀。

需要避諱的越來越多,就造成了人名、地名、官名、書名、年號等的種種混亂,甚至追改古書。漢明帝叫劉庄,當時竟把《莊子》改為《嚴子》。有個「皮裡陽秋」的成語,其實陽秋本來是春秋,因為當時簡文帝的母親鄭太后小名叫阿春,為了避諱「春」,人們就改稱「春秋」為「陽秋」。

三國人物為何都是單名

為了盡量克服避諱帶來的弊端,減少諱字,漢晉時的帝王就想了兩種取名方法:一是大量採用單名(單名需要避諱的字比雙名少了一半)。從西漢至東晉的626年之間、57個帝王之中,僅有4人是雙名,單名約佔93%。二是採用冷僻字取名,讓人難以犯諱。於是上行下效,高官貴族、士農工商也紛紛採用單名冷僻字,神州大地單名成為一種時尚。

到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國進入大分裂、大動蕩時期,出現五胡亂華十六國,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避諱制度受到了嚴重衝擊,於是雙名又逐漸多了起來。

取單名還有一個小小的原因是:古代人口不是很多,人的交際範圍又有限,取一個大家都不用的單名很容易,即使重名了也分得清楚,不會給社會造成什麼不良影響。但是,放在今天,人人都取單字名,那恐怕麻煩就大了,不知道新華字典里的字夠不夠用?說不定,一個班就有幾個同學重名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古代女子削髮為尼不同的原因
明朝官員的搞笑提案:兔唇不能當武官,勸諫皇帝少說話
張作霖與打龍袍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