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深得康熙厚愛,但為何雍正一上台就將其子孫革職抄家?
都說樹倒猢猻散,此人身上體現的是淋漓盡致。他的家族經歷後來被其後人曹雪芹寫成了《紅樓夢》一書流傳甚廣,而今形成了一門顯學——紅學。此人便是曹寅,康熙朝名臣,字子清,號荔軒。滿洲正白旗內務府包衣(內務府包衣是特殊歷史時期出現的特殊人群,曹寅是其典型代表)。
曹寅是漢族,又是旗人;是奴隸,又是官員。就是在官員中他的身份也難以確定,滿官認他為漢人,漢官認他為滿人。他所擔任的職務雖是最能撈錢的肥差,卻又為正途出身的漢族官員所不齒。他若是像大量內務府人一樣,沒有什麼文化,唯以撈錢為能事倒也罷了,可他同時又是學富五車的人物,是詩人、戲劇家、藏書家、出版家。這便是曹寅身上的矛盾,讓人很難順理成章的理解。
曹寅十六歲時入宮為康熙鑾儀衛,康熙二十九年任蘇州織造,三年後移任江寧織造,康熙四十二年起與李煦隔年輪管兩淮鹽務,凡四次。康熙後六次南巡,其中五次皆住曹寅家。曹寅病危時康熙特賜奎寧,並派人星夜兼程由北京送到南京,可惜葯未到,曹寅已卒。曹寅為人風雅,喜交名士,通詩詞,曉音律,主編《全唐詩》,有《楝亭詩鈔》八卷、《詩鈔別集》四卷、《詞鈔》一卷、《詞鈔別集》一卷、《文鈔》一卷傳世。
由於曹寅生前的日用排場,應酬送禮,特別是康熙五次南巡的接駕等等,在經濟上造成了巨額的虧空。李煦奏摺上說:彌留之際,核算出虧空庫銀二十三萬兩,而且曹寅已經沒有資產可以補上,「身雖死而目未暝」。
曹寅死後,康熙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產,免遭搬遷的損毀,特命曹寅之子曹顒繼任江寧織造;兩年後曹顒病故,康熙又親自主持將曹寅的四侄曹過繼過來,接任了江寧織造的職務。同時康熙又讓曹寅的大舅子蘇州織造李煦代管兩淮鹽差一年,用所得的銀子補齊曹寅生前的虧空。
康熙照顧曹家,是看在曹璽和曹寅的情分,但到了曹這一輩,就疏遠、淡漠了許多。康熙曾經明確對曹說:「念爾父出力年久,故特恩至此。」康熙六十一年,因李煦、曹拖欠賣人蔘的銀兩,內務府奏請康熙,嚴令李煦、曹將拖欠的銀兩必須在年底之前交清,否則就嚴加懲處,康熙當即就批准了。顯然,這與康熙以前對曹寅的態度,已是決然不同了。
雍正上台以後,接連頒布諭旨,開始在全國上下大張旗鼓地清查錢糧,追補虧空。他一再表示:我不能再像父皇那樣寬容了,凡虧空錢糧官員一經揭發,立刻革職。僅雍正元年,被革職抄家的各級官吏就達數十人,與曹家既是親戚又患難與共的蘇州織造李煦,也因虧空獲罪,被革職抄家。
但一開始雍正並沒有把曹家與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許他將虧空分三年還完。曹自身的虧空尚未補完,又增加了曹寅遺留的虧空,只好多方求人託人。雍正為防止有人嚇唬敲詐曹,特地向曹下達指示:亂跑門路,交結他人,只能拖累自己,瞎費心思力氣買禍受;主意要拿定,安分守己,不要亂來,否則壞朕名聲,就要重重處分,怡親王也救不了你!雍正皇帝的這個硃批特諭,說明他對曹「還是出於好意的。
但雍正六年(1728年),曹寅嗣子曹終因經濟虧空、騷擾驛站、轉移財產等罪革職抄家,兩手空空遷回北京老宅。此後,家族迅速敗落。乾隆年間,曹家子孫流散。


※康熙是咋死的?雍正究竟有沒有篡位?
※《雍正王朝》隆科多為何向康熙撒謊告發六叔佟國維結黨忤逆?
※清·康熙五十六年《<單縣誌>校注》出版發行
※這人竟從康熙十六年,活到民國二十三年?
TAG:康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