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中的日軍裝甲部隊
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戰車隊,是首先加入到淞滬會戰中的日軍裝甲部隊。1932年「一·二八淞滬」戰役後,同年10月,根據「海軍特別陸戰隊令」,駐上海的日本海軍陸戰隊進行了擴編與強化,將本是日本海外唯一的一個獨立海軍常設陸戰隊,升格為上海海軍特別陸戰隊,司令官為日本海軍少將大川內傳七,而日本在上海的最高指揮官則為日本海軍第3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中將。新擴編的陸戰隊最初為兩個大隊約二千餘人,1937年8月12日援軍到達後,上海特別陸戰隊(含漢口特別陸戰隊三百人)兵力達到了二千五百人。陸戰隊的軍服也從原來的海兵服換成了海軍綠的翻領夾克式。
長谷川清
大川內傳七
陸戰隊下轄司令(本)部大隊及第1-6大隊,其中第4大隊為炮兵隊。主要裝備為改造「四年」式150mm榴彈炮四門、「三八」式120mm榴彈炮四門,「四一」式75mm山炮十二門,「九二」式70mm步兵炮四門,「九八」式20mm高射機關炮四門,「九〇」式150mm重迫擊炮八門。
原上海虹口日租界內的海軍陸戰隊(本)部大樓也被進行了改建,建築風格較現代化,並採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兼具兵營及堡壘的作用,屋頂平台上設有監視塔,一樓大門口設有固定崗哨,右側為停放汽車及裝甲車輛的車庫,大樓附近設有射擊場與演兵場。
位於上海北四川路的日本海軍上海特別陸戰隊(本)部大樓
日本海軍上海陸戰隊本部大樓一層車庫外的上海陸戰隊戰車隊
上海特別陸戰隊的炮兵隊
因陸戰隊裝甲車隊(隊長笹川濤平)原本配備的「維克斯」M25裝甲車及「隅田」裝甲車等裝備在「一·二八戰役」中與中國軍隊作戰損失嚴重,還有多輛被繳獲,所以日方在意識到其裝甲戰力的孱弱後,進行了大幅度的增強,將原裝甲車隊擴編為陸戰隊戰車隊(隊長吉野捷三)。陸戰隊戰車隊的裝甲戰力包括「八九」式中戰車四輛(甲初期型一輛、甲後期型兩輛、乙型一輛)、「九〇式(隅田)」裝甲車三輛(其中「報國一號」車為被擊毀後重新修造)、海軍「九三」式裝甲車(即原陸軍「九二」式裝甲汽車)三輛以及「卡登·羅伊德」VI b型超輕戰車五輛(海軍購買)、「維克斯」M25裝甲車四輛以及搭載輕機槍的「哈雷」、「九三」式、「九五」式各型軍用摩托車數十輛。這些裝備還參加了1936年的上海陸戰隊閱兵式以及1937年1月在上海的第3艦隊聯合警備演習。
聯合演練中的上海陸戰隊戰車隊隊列
上海陸戰隊的「八九」式中戰車
上海陸戰隊的「九 〇」式(隅田)裝甲車
上海陸戰隊的「維克斯·卡登洛依德」VI B型機槍戰車
上海陸戰隊的「維克斯」M25裝甲車
上海陸戰隊的「九三」式裝甲車
防衛陣地上的日海軍陸戰隊「九〇」式裝甲車
守備中日海軍陸戰隊八九式中戰車甲型(後期型)
與日陸戰隊員協防的海軍八九式中戰車及維克斯裝甲車
北四川路臨時陣地上的日海軍陸戰隊維克斯裝甲車
日本海軍上海陸戰隊裝備的「維克斯·卡登洛依德」VI B型超輕戰車
本文摘自《中日裝甲兵全史1918-1937》


※那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老佛爺住到周瀅家
※美國二戰國內戰爭動員海報之巾幗英雄篇
※「人質」成為日俄早期接觸交流的橋樑
※電影《地雷戰》沒有騙你,鬼子就是這樣探地雷的
※跟著軍事去旅遊,探秘世界上最大的盔甲軍械庫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