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日軍炮兵的反坦克戰術

二戰日軍炮兵的反坦克戰術

日軍的反坦克炮、步兵炮、山炮、野戰炮、加農炮、榴彈炮、高射炮和岸防炮,都屬於防禦性武器。除非事先獲取情報預知敵軍裝甲部隊的動向,否則無法像進攻性武器那樣進行集中部署。坦克可以選擇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集中多少數量、以什麼方式發起進攻,進行防禦的火炮卻只能面面俱到。反坦克炮最大的優勢在於偽裝和隱蔽,一旦暴露目標,必將遭到密集的火力攻擊。如果反坦克炮沒有命中坦克,就無法將其摧毀,而坦克發射的榴彈只要能在反坦克炮附近爆炸,其產生的彈片、衝擊波和火焰也足以毀傷反坦克炮與炮兵。

地形優勢是日軍反坦克作戰的唯一優勢。太平洋戰場的陸戰環境,都是大大小小的島嶼。有的島嶼狹小如彈丸,沒有足夠的空間供坦克進行機動;有的山高、路遠、坑深,植被茂密繁盛,導致視野遮擋,不能儘快發現目標;有的地方沒有坦克能上去的路,有的地方根本沒有路;在鬆軟的沙灘或泥濘的道路上,美軍坦克可能沒等接敵就已經陷入其中無法自拔。對於日軍來說,這些反而都是有利條件。

作戰教義

在戰術實踐中,日軍將坦克分散開來支援步兵。相同的是,日軍對反坦克炮的戰術運用態度也是如此。後來,由於形勢所迫,日軍才開始集中使用反坦克炮。在進行反坦克戰時,日軍強調要利用坦克固有的弱點,在揚長避短的基礎之上進行。

日軍認為,坦克有以下4種弱點:

1.自然和人工製造的障礙會阻擋坦克前進。

2.坦克縱隊太長,無法隱蔽和偽裝。

3.坦克難以克服不利的氣候條件。

4.不利的工作環境和較差的視野會降低坦克乘員的作戰效率。

戰鬥中進行了良好偽裝的日軍九四式 37 毫米反坦克炮

反坦克炮的分配部署

日軍挽馬型步兵師團的每個步兵聯隊都下轄1個速射炮中隊,裝備4-6門反坦克炮,基本上都是性能低劣的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很少有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步兵師團和步兵旅團,其下轄的步兵聯隊通常會將速射炮中隊的反坦克炮配屬步兵大隊,每個步兵大隊下轄1個速射炮小隊,很少由步兵聯隊直接指揮速射炮中隊。

在反坦克防禦戰中,日軍會為前線配屬獨立速射炮大隊或獨立速射炮中隊。獨立速射炮中隊下轄3個速射炮中隊,共裝備12-18門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獨立速射炮中隊裝備8門37毫米反坦克炮或一式47毫米反坦克炮。

日軍速射炮兵指揮官將根據地形選擇最為合適的目標主動開火。只要地形允許,日軍反坦克炮會等到敵軍坦克抵近至45.72米或更近的距離才開火。日軍的數門反坦克炮可能會組成小組的形式,配合反坦克步兵協同作戰。每門反坦克炮的炮位上配有60-100發穿甲彈和榴彈,彈藥小隊從速射炮中隊的軍需品臨時存放處為每個速射炮分隊運來彈藥,速射炮中隊則從速射炮大隊或步兵大隊的軍需品臨時存放處索取彈藥。由於上級單位的人力和運輸力更強,因此彈藥補給通常是由上級單位向下級單位進行。

從左至右分別是九二式 70 毫米步兵炮、九四式 37 毫米反坦克炮、四一式 75毫米山炮,日軍較常使用的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炮陣位的選擇

在日軍防線上,反坦克炮會儘可能地前置,而其他類型的火炮會儘可能地後置。

日軍極為強調反坦克炮陣位的隱蔽和偽裝,通常都處於重度防護之下,甚至被推進坑道,只留射擊孔供反坦克炮開火。日軍非常擅於將反坦克炮布設於陡峭的山脊或者岩石的反斜面陣地處,或者利用天然障礙和人工設置的障礙,實現對敵軍坦克的側射和後射。由於太平洋島嶼的自然環境非常有利於日軍火炮的隱蔽,因此外形輪廓較大的九〇式75毫米野戰炮和八八式75毫米高射炮也能進行成功地隱蔽。美軍從實戰經驗中得出的結論是,日軍反坦克炮一旦進入地下或位於具有良好掩護和偽裝的陣位,就很難找到它們的位置。日軍通常會為反坦克炮準備好預備陣地,從而使之能夠轉移到其他陣位。

在將反坦克炮的主力部署於前沿陣地的同時,還有少量反坦克炮位於陣地後方,用於打擊突破了日軍防線的敵軍坦克。一旦敵軍坦克突入日軍防線縱深,日軍步兵聯隊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也會投入反坦克作戰。除了位於戰線後方的遠程火炮,其他各型火炮都會布設在敵軍坦克最有可能通行的區域。在掩護路障時,日軍通常會將1個配屬1門反坦克炮的日軍步兵小隊部署於通往主陣地的路上,而且其陣地一定位於日軍炮火支援的射程內。

日軍37毫米反坦克炮單位示意圖

反坦克炮炮壘

從1944年開始,為了抵禦敵軍的重火力打擊,日軍為反坦克炮修築了炮壘。這種反坦克炮炮壘直接在地面水平高度上修築,而不是位於地下或半地下。炮壘正面的射擊孔周圍是1.8米的鋼筋混凝土,側面和後面是約1米的混凝土澆築珊瑚岩。入口大到足以推進去1門九四式37毫米反坦克炮,炮壘後部有機槍射擊孔,可以用輕機槍掩護炮壘後方。炮壘的頂棚是76-229毫米厚的木頭,覆蓋著金屬波紋板,金屬波紋板上面是約1米-1.52米厚的水泥和珊瑚岩。炮壘的上部和周圍都種植著大量植物以進行偽裝和隱蔽。炮壘中存放超過100發炮彈。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修築的反坦克炮炮壘的側面透視圖

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修築的反坦克炮炮壘的俯視圖

反坦克陣地的修築

如下圖所示,以日軍在緬甸阿恰布(Akyab)地區修築的反坦克陣地為例,日本人依靠天然障礙和人工修築的反坦克障礙布設了可以進行全向防禦的反坦克障礙。壕溝大約為4米寬,約2米深,挖掘出來的土在壕溝的兩邊堆成兩道牆,壕溝中灌滿了水。壕溝後方是日軍的戰壕系統,包括7個隱蔽的火力點陣地,每個陣地約14×10米見方。

日軍在緬甸阿恰布(Akyab)地區修築的反坦克陣地

同樣是在緬甸,日軍在尹德萊(Indainggyi)修築的另一個反坦克陣地,如下圖所示,其部署如下:

1號區域由1個步兵中隊守衛,加強半個重機槍中隊(4挺重機槍),2門反坦克炮,4門75毫米山炮或70毫米步兵炮。

2號區域由1個步兵中隊守衛,加強半個重機槍中隊(4 挺重機槍),5門反坦克炮,4門75毫米山炮或70毫米步兵炮。

3號區域由1個步兵中隊守衛,加強2門75毫米山炮或70毫米步兵炮。

4號區域由1個步兵中隊守衛,加強半個重機槍中隊(4 挺重機槍),4門反坦克炮,2門75毫米山炮或70毫米步兵炮。

5號區域由1個步兵小隊守衛,加強1個重機槍小隊(2 挺重機槍 )。

6號區域由1個步兵小隊守衛,加強4門反坦克炮。

日軍在緬甸尹德萊(Indainggyi)的反坦克陣地示意圖

叢林反坦克戰術

叢林反坦克戰術在叢林中,坦克的視野和可機動範圍都會受到諸多限制,因此非常適合對敵軍坦克進行伏擊。

進攻條件下的反坦克戰,日軍的反坦克炮、四一式75毫米山炮、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和重機槍進行協同作戰。反坦克炮在前沿陣地進行隱蔽,進攻時與日軍步兵共同推進,如果沒有遭遇敵軍坦克,就對敵軍步兵和碉堡進行射擊。四一式75毫米山炮和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負責壓制敵軍火炮和機槍。反坦克炮和重機槍通常在近距離直接支援步兵,四一式75毫米山炮和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執行間接火力支援任務。

防禦條件下的反坦克戰,日軍將使用反坦克炮掩護反坦克壕和雷區,但與常規反坦克防禦戰不同的是將有大量反坦克步兵參與其中。叢林為日軍的反坦克作戰提供了很多理想的伏擊戰條件。日軍通常會將路障橫置於道路的轉彎處,守衛路障的日軍可能在道路兩邊的任何一邊設伏,布設反坦克炮或者其他大口徑火炮,從而打擊敵軍坦克側後裝甲。

如圖所示,日軍將反坦克障礙設置於道路的拐彎處。當敵軍裝甲戰鬥車輛被迫停止前進時,日軍反坦克炮正好可以射擊其側後裝甲,並且可以進一步打擊首車後面跟隨的縱隊

彈性防禦戰術

在面積較為廣闊的戰場上進行反坦克戰時,日軍將其使用的戰術稱為「彈性防禦戰術」。簡而言之,就是避免與敵軍坦克硬碰硬。

在進行彈性防禦戰術時,日軍在前沿陣地上只部署20%的重型武器用於迎擊敵軍坦克。這些武器包括反坦克炮、山炮、野戰炮、加農炮、榴彈炮和高射炮。在前沿陣地布防的每個日軍步兵小隊都留下1個步兵分隊,其餘後撤約732-1370米。留守的日軍步兵迅速散開,使用發煙筒或擲彈筒發射的煙幕彈製造煙霧,然後殺入煙幕中,使用燃燒瓶攻擊敵軍坦克。

如果敵軍坦克突破了日軍前沿陣地,位於日軍前沿陣地後方約457-548米處的其餘80%重型武器將對其進行阻擊。如果戰鬥繼續下去,日軍師團屬炮兵會將火炮從後方調到可以直射敵軍坦克的位置。如果這些重型武器都沒能擋住敵軍坦克的進攻,日軍步兵主力會再次利用煙幕和燃燒瓶發起進攻,並以戰線後方的火炮繼續打擊突破了日軍防線的敵軍坦克。

這種防禦戰的特點為,即使敵軍坦克突破了前沿陣地,留守在陣地上的日軍步兵仍然可以繼續阻擊企圖跟進的敵軍步兵。

本文摘自《擋車之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淞滬會戰中日軍的反坦作戰
淞滬會戰中的日軍裝甲部隊
那年八國聯軍侵佔北京,老佛爺住到周瀅家
美國二戰國內戰爭動員海報之巾幗英雄篇
「人質」成為日俄早期接觸交流的橋樑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