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校建設「百草園」讓教學從幻想走進現實

學校建設「百草園」讓教學從幻想走進現實

今秋, 寧波廣濟中心小學推出的中草藥校本課很受學生歡迎。校方就地取材,將整個校區變成「百草園」,裡面種植著60多種寧波常見的中草藥:一排排的紫蘇迎著陽光,舒展著葉子;楊梅樹下附生的海金沙長得越來越旺;一簇簇野菊花盛開,蓼草、錢線蓮在邊邊角角的空地上頑強生長……在校園裡,孩子們通過科學課觀察、選修課實踐、平時照看等形式,認識了一批批中草藥。

(10月11日《寧波日報》)

寧波當地的60多種常見中草藥種植在了這家學校的校園裡,學校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百草園」,各種各樣的中草藥就在身邊,讓中醫知識進校園更加真實化了。中醫知識進校園是火熱的新聞,但是,一些地方的此類教育,也只是「挂圖作戰」,認識中草藥,依靠的只是圖片的展示,少了形象和直觀的了解。

建設了「百草園」之後,有著兩個方面的好處。一個方面是,能夠提升勞動能力,學生參與中草藥的種植,鍛煉了勞動能力,鍛煉了健康肌體。一個方面是,能夠親近自然,了解植物的種類,認識自然,了解自然,發現自然。

校園越來越美了,但是距離生活本真也越來越遠了。幾十年前,對於學生來說,都是有認識自然機會的。像我們這些70後的人,小時候就經常接觸自然,各種花花草草基本上都是認知的。而如今,別說是在城市裡了,即使是農村裡的學生,也已經距離自然越來越遙遠了。

我們當地的有關部門曾經組織城市裡的孩子開展了一次「到農村看風景」活動,看到農村裡的美景大家都是興奮的。然而,也鬧出了不少笑話,大多數的孩子竟然分不清什麼是麥苗,什麼是韭菜,在他們的眼睛裡,麥苗和韭菜「長得是一樣一樣的」。孩子們還分不清什麼是小麥什麼是稻穀。

城市的孩子不認識自然,農村的孩子如何呢?我家就居住在農村裡,孩子已經上五年級了。前段時間我指著村後的一片水稻問孩子這是什麼。讓我尷尬的是,孩子告訴我說「是小麥」。生活在農村都分不清莊稼了,這是何等的教育失敗?其實,有錯的不僅是孩子,而是我們缺少認知自然的課程。再完美的課堂知識教育,也只是處於「幻想的層面」。老師使用的是圖片,孩子看到的是圖片,而不是自然的本真。

大家都知道一種情況,老師布置作文的時候,很多孩子都是「胡亂描述」的,雖然用了華麗的辭藻,雖然段落結構也很不錯,但是內容卻讓人笑掉大牙。因為,他們描寫的小麥、稻穀、果樹、蔬菜,都與現實有著遙遠的距離,是不真實的,是幻想出來的。

「百草園」走進校園,讓孩子能夠因為親近,因為靠近,而增加了解,增加認知。所有學校都應該有自己的「百草園」,不僅需要種植中草藥,還應該種植更多的植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與鵬有約 的精彩文章:

「景區連夜幫遊客找鑰匙」並非最好選擇
是誰把合格標籤貼到了「不合格的嬰兒床」上
「給熊貓投食蘋果」:別讓旅遊陋習習慣成自然
「景區一元農家面」品出幾多味道?
「假陽澄湖大閘蟹」橫行,產地溯源為何不管用了

TAG:與鵬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