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軍事天才的他 相傳是乾隆私生子 受盡萬千寵愛

軍事天才的他 相傳是乾隆私生子 受盡萬千寵愛

昨天眠眠發了書單後,有朋友留言問我為什麼看的都是外國的書籍?其實眠眠關於中國的書也同樣看得不少,只是眼界開拓了之後就什麼書都愛看了。

今天咱就來講講中國的歷史。

在北京天安門的東側有一座勞動人民文化官,本是紫禁城的一部分。鬱鬱蔥蔥的蒼勁古柏林之中有氣勢宏偉的建築群,那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太廟。

金碧輝煌的主體建築分為前中後三大殿,前殿名為享殿,比故宮的太和殿還要高2米,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象徵,是皇帝舉行祭祖大典的場所。

中殿是平時供奉歷代皇帝和皇后的場所,後殿則是供奉清代四代先祖帝後的牌位。

太廟本是皇帝一家直系的專門祭祀場所,所以只有皇帝的先輩可以享此殊榮。一般的皇親國戚都不行,必須是近親或有功於江山社稷的皇親,以及對社稷有大功的臣子,經皇帝允許才可在死後配享太廟的待遇。

在北京太廟三大殿的兩側均布置有配殿,在享殿的東配殿中供奉配享的是滿蒙有功親王的牌位。清代供奉14人,有代善、多爾袞、多鐸、允祥、奕訢、僧格林沁等。

西配殿中供奉配享的是滿、蒙、漢文武功臣的牌位。整個清代300餘年前後僅供奉了12人,有鄂爾泰、張廷玉(他是其中唯一的漢人)、傅恆等人。

可見死後能夠進入太廟配享那可是皇帝極大的恩寵,了不得的殊榮。

可是就在這麼搶手的名單中,西配殿中卻有父子二人同列其中,究竟是什麼人才能享受這樣的待遇?

答案便是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傅恆和他的兒子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學士福康安。

今天眠眠要說的,就是這最後一位配享的大清功臣福康安。

01 保衛西藏

十八世紀末乾隆年間,一支萬餘人的中國遠征軍從青海西寧出發,星夜兼程,每天十八小時的強行軍趕赴西藏,為的是迎戰來自西南鄰國的廓爾喀侵略軍。

清軍六戰六捷,殺敵四千,收復後藏,並乘勝打過喜馬拉雅山,兵臨廓爾喀首都陽布城下(今加德滿都),廓爾喀國王只得求和。這支遠征軍的統帥就是福康安。

福康安,滿洲鑲黃旗人。其父是著名的將領、大學士傅恆,其姑母則是乾隆的原配夫人孝賢皇后富察氏,所以算起來福康安應該是乾隆皇帝的內侄。

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皇帝對其委以重任,足見對這個內侄的信任和倚重,另一方面也說明福康安確實有著非同一般的才能。

廓爾喀是尼泊爾的一個部落,據稱是雅利安人的月族,信仰印度教。廓爾喀人打敗了尼泊爾的瑪拉王朝,建立起了沙阿王朝,也稱為廓爾喀王朝。

廓爾喀人生性尚武好鬥,他們在征服尼泊爾的過程中通過不斷征戰,擴張領土,鼎盛時期將領土面積擴大到約為如今尼泊爾的三倍。征戰擴張的順利讓廓爾喀人的野心膨脹,竟然對北方鄰國大清領土也產生了覬覦之心,妄圖染指侵佔我國西藏。

乾隆五十三年,廓爾喀人就曾以西藏當局徵收貿易稅過重為由,派兵入侵西藏邊境。兩年後,廓爾喀再次興兵,進犯班禪的駐地日喀則。

清廷聞報,派遣福康安為將軍,前往西藏指揮軍隊,迎戰入侵的廓爾喀人。福康安從京城啟程,歷時四個月經青海西寧輕車簡從趕到拉薩,途中還經歷了數十天的步行。

這時候正值隆冬季節,進入西藏所遇到的跋涉之艱險可想而知。他們每天凌晨就開始行軍,一直到傍晚才能宿營,每天所走的路程即使是當地的喇嘛也要走兩天多時間。

沿途要翻越人跡罕至、積雪盈尺的雪山。而在亂石縱橫又有冰層覆蓋的江河源頭,馬蹄傾滑,行軍更加艱難。更加要命的是高原反應也隨即而來,「人行即喘,頭目眩暈,肌膚浮腫」,再加上水土不服,很多人染病身亡。這一路艱難行軍,在寒冬之際翻越西藏高原,可以算得上一次前無古人的壯舉。

為了不讓廓爾喀軍隊有喘息之機,乾隆皇帝命令迅速出兵作戰,以儘快收復失地。福康安隨即率領各路人馬,進剿廓爾喀人。

次年5月初,福康安率部來到廓爾喀人盤踞的擦木附近。

擦木位處兩山夾峙之間,廓爾喀軍隊紮營在高處,易守難攻。於是福康安指揮清軍乘著夜色攻打。

他將部隊分為五路,兩路深入到敵軍營寨的左右山樑進行堵截,兩路繞到敵軍後方,截斷其退路,一隊從正面直接攻打敵寨。

第二天早晨,福康安親自督軍登山,靠近敵軍建在河岸與山樑之間的兩座石碉,摧毀了一段兩丈多高的寨牆後與敵軍短兵相接,終於攻克廓爾喀軍嚴防死守的碉寨,奪取了擦木。

攻下擦木之後,福康安又率部直趨濟嚨(今西藏吉隆縣)。廓爾喀軍在濟嚨建有軍事要塞,他們據險修築了許多碉卡,相互成掎角之勢。福康安再度分兵出擊,先掃除了兩邊附屬的各個碉寨,再派遣主力攻打中心堡壘。

清軍架起木梯登上寨牆,並且用大炮不斷轟擊敵軍中樞,終於成功攻克濟嚨的廓爾喀軍要塞,殺敵600餘人,活捉200餘人,收復了濟嚨。至此,掃清了邊境地區侵犯的廓爾喀軍隊。

隨後福康安又率軍乘勝前進,由濟嚨出發,沿路攻城拔寨,一直打到距離廓爾喀首都陽布僅僅100餘里的雍雅。

弄得廓爾喀舉國驚慌,這下輪到廓爾喀國王害怕了,他只得乞求投降,表示要退回在扎什倫布寺劫掠的財物,今後再不侵犯西藏。

這次入藏征討廓爾喀的勝利,保證了清朝邊境的安寧和西藏社會的穩定,更加密切了西藏與中央政府之間的關係,成功地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

征討廓爾喀之役取得大勝,乾隆皇帝自然是龍顏大悅。稱讚福康安:「此次督兵,屢戰克捷,且經越艱險,冒雨步戰,手足胼胝,用兵之難,為從來所未有」。

於是對他倍加獎賞,授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封忠銳嘉勇公,列為首功之人。第二年又授福康安為領侍衛內大臣,對他恩寵有加。

其實,在這次領軍征討廓爾喀之前福康安就曾經屢立戰功。

福康安作為乾隆皇帝的內侄,其父又是大權在握的國家重臣,卻絕非是那些不學無術只會依靠父輩庇蔭的官二代。他自幼不僅熟讀兵書,而且勤學武藝,深得乾隆喜愛,將他接入宮中親自教養,待之如同親生兒子一般。

乾隆三十二年,福康安13歲時即承襲雲騎尉,在乾清門行走,後來又升為御前侍衛。17歲授戶部右侍郎、鑲藍旗蒙古副都統。

02 平定金川

元代開始在中國西部邊疆實行土司制度,對少數民族首領授以土司官職,並且可以世襲。土司有自己的領地,權力很大。

明末清初土司中屢屢發生侵吞土地,甚至公開武裝叛亂的事情。後來清廷在西南實行革除土司制,建立州縣製取得成功。但是在四川西部的藏區卻受到阻礙,發生了大小金川事件。

乾隆三十六年,大、小金川的兩土司再次發起反清,開始了一場歷時五年的戰爭。其間平叛清軍包括主帥溫福在內戰死3000人。乾隆聞訊加派健銳營、火器營兵2000,黑龍江及吉林兵2000入川增援。

時任戶部侍郎﹑鑲黃旗副都統的福康安受命趕赴四川軍中任平叛將領,輔佐主帥阿桂。

小金川平定後,在平定兵力更加強悍,防守更為嚴密的大金川的戰役中,福康安無論是在攻克土司軍堡壘還是在擊退對方偷襲中都屢立戰功。

在戰役的後期,他領兵攻克土司軍多種碉壘營寨。一次他親率800士卒,夜間冒雨攻打土司軍借著雨天的掩護築起的碉壘,進入碉壘中襲殺數人後將其摧毀。乾隆下旨褒獎他「壯軍威、破賊膽」的行為。

乾隆四十年中秋夜,清軍攻入大金川勒烏圍(今金川縣境內)土司營寨,土司索諾木逃走,第二年初又攻破索諾木最後據守的堡寨噶爾崖,將他俘獲。

平定大小金川之後,西征軍返回京城。乾隆親往南郊慰問,賜給福康安御用鞍轡馬一匹,將他列入紫光閣繪像的前五十名功臣中。大小金川之役使得從明代開始結束落後的土司制度的「改土歸流」政策取得最終成功。

03 出將入相

兩年後福康安擔任吉林將軍之職,此後又歷任盛京將軍、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陝甘總督、閩浙總督、兩廣總督,成為遍歷疆域總領一方軍政的封疆大吏。

在各地任上,福康安統兵平息過甘肅民變、台灣林爽文起義、越南滋擾、湘黔苗民起義等事件。可以說是無役不從,為乾隆皇帝解決過各種心腹大患。

福康安還擔任過工部尚書、兵部尚書、總管內務府大臣等職。在乾隆五十一年擔任吏部尚書兼協辦大學士的時候,福康安年僅32歲,卻已經是為一品大員。他憑著軍功和才能受到皇帝的寵信和重用,不斷加官進爵,出將入相,成為聲名顯赫的朝廷重臣、乾隆身邊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

04 身世之謎

隨著職位的升遷,福康安的爵位封號也得到逐步攀升。從最初的雲騎尉到嘉勇巴圖魯,嘉勇男爵,嘉勇侯爵,直到加封忠銳嘉勇公。

福康安儘管貴為皇帝內侄,可是畢竟只能算是外戚。

按照清代的規矩,異姓的爵位最高就是公爵。福康安卻與眾不同地有著進一步的機會。

乾隆六十年,老皇帝已經85歲高齡了,在位60年正好一個甲子,也是前無古人的記錄了。

乾隆原打算將皇位讓給兒子嘉慶,自己退休到寧壽宮去當個太上皇享享清福了。可就在這年突如其來地發生了湘黔苗民起義,打亂了乾隆功成身退的計劃,不得不在卸任之前再度用兵。

這次他仍然依靠心腹愛將福康安,委任他為雲貴總督,會同和珅之弟、四川總督和琳以及湖廣總督前去鎮壓。

福康安也是不負厚望,率部征討當年就俘獲了義軍首領苗王吳八月。面對傳回的捷報,欣喜之餘皇帝卻也犯難了:福安康已經位列公爵,達到異姓冊封的最高一級,如何再對他進行嘉獎呢?

按照常規也有一種解決辦法,就是賜給異姓公爵宗室儀制的「加恩榮」做法,增加享受一些宗室才能使用的禮儀。

不過出人意外的是老皇帝這次不按照常理出牌了,他破例授予福康安只有皇族宗室才能加封的「固山貝子」頭銜。固山貝子簡稱貝子,在滿語中是王或諸侯的意思。

清朝建國後定下了王公以下九等爵位用以加封皇族宗室,固山貝子為宗室封爵的第四級,它高於奉恩鎮國公,它上面的等級依次是貝勒、郡王、親王。

還有特別的是,通常貝子可以世襲,但每次承襲就要降一等。乾隆卻特批福康安這個貝子允許承襲三世,然後再按照常規降等級承襲。

乾隆的上諭頒布後,引起朝野上下對於他和福康安的關係產生議論和猜測。

正當此時,被封為貝子不到半年的福安康卻因為鞍馬勞頓,加上水土不服而身染瘴病死於征服苗疆的行軍途中,年僅42歲。

福安康的英年早逝讓乾隆皇帝悲痛萬分,他下旨追封福安康為嘉勇郡王,謚號文襄,配享太廟。

由此,福安康成為滿清入關後異姓封王第一人。不僅如此,福安康的父親傅恆也父以子貴,同時被追封為郡王。

對於福安康的子孫,乾隆也是恩寵有加,他下詔將福安康的兒子德霖襲封貝勒,德霖的兒子襲貝子,孫子襲鎮國公。

原本按理福安康生前為貝子頭銜,追封也只能是晉陞為貝勒而不是越級升為郡王。這下還連同其父也一道推為郡王。這種特殊的恩寵讓人們不禁瞠目結舌,福安康是乾隆私生子的流言頓時傳開了。

並且傳說當年傅恆的夫人進宮參加皇后壽宴,因為醉酒曾經留宿宮中。在《清朝野史大觀》中收錄有一首詩:「家人燕見重椒房,龍種無端降下方。丹闡幾曾封貝子,千秋疑案福文襄。」就是暗指此事。

有人認為福安康從小在宮中撫養也不合情理。因為在清代,通常只有皇子才可以在宮中生活,就連皇孫也不能輕易入宮覲見皇帝。僅僅因為是皇后的侄子也是不能享受如此恩典的。

還有一件事情也存在疑問,福安康的兩個哥哥都是娶了公主,而乾隆最寵愛的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剛好比福安康小兩歲,可謂天生的一對。受到乾隆如此器重和喜愛的福安康不僅沒有成為駙馬,卻連親王、郡王的格格都沒有婚配給他。

加上乾隆一度想給予福安康世代承襲的鐵帽子王的待遇,似乎更加坐實了兩人之間的父子關係。

不過眠眠認為這些都是無據可靠的野史,不足為信。可以肯定的是,福安康確實是有清一代的一位文武兼備、才能出眾的著名將領。

他戎馬倥傯、南北征戰為確保國家的安定和統一立下功勞,特別是廓爾喀之役成功地抵禦外國侵略,維護了國家的領土完整,功勛卓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雍正在位13年,為何從不敢去承德避暑山莊?乾隆含淚道破玄機
雍正有四個兒子,為何把皇位傳給乾隆?真是影視劇康熙的旨意嗎?
要是乾隆答應此國一個請求,估計中亞就沒俄羅斯什麼事了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