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鎮海實現產業帶與居民區生態相融功能互補

鎮海實現產業帶與居民區生態相融功能互補

寧波鎮海區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的九龍湖。 鎮海區供圖

編者按:今年7月,我省出台《關於全面落實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實施意見》,要求到今年年底前,全省劃定並完善生態保護紅線。近日,記者來到我省首條生態保護紅線所在地寧波,解剖鎮海區從石化重鎮向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的蝶變之路,看生態紅線如何為區域綠色發展築起綠色屏障。

浙江在線10月1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施力維 區委報道組 趙會營 通訊員 尚立峰)10月10日,寧波鎮海區民間環保組織「綠絲帶」負責人郁振偉,在博客上寫下今年第282篇《鎮海藍天日記》。2008年開始,鎮海60名居民代表就以日記形式,記錄身邊的環境質量狀況。近3000篇日記,記錄了鎮海生態環境的改善。

環境的改善,得益於鎮海科學劃定、牢牢守住生態紅線。近年來,當地由東向西構建「海洋——二、三類工業——城市生態帶——城市功能區」的發展布局,形成產業帶與居民區「安全隔離、生態相融、功能互補」的科學格局。

生態林帶,實現隔離緩衝

從鎮海老城區招寶山街道往東,不遠處就是全國「北煤南運」的碼頭,每年數以千萬噸的煤炭在此交易中轉;往北是國內最大的石油煉化基地,源源不斷地向全球輸送著各類石化產品。

石油化工及相關產業,成就了鎮海的繁榮,也一度帶來不小的環境問題。不僅如此,一些化工企業與村莊、居民區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模糊,甚至開始慢慢擠占居住空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百姓生活之間的矛盾如何化解?

2013年,鎮海率先對石油煉化等重污染產業劃定空間界限。在劃定區域外,不再布局化工和其他重污染產業。2016年,寧波出台全省首個生態保護紅線規劃,鎮海區划出106.4平方公里的生態保護區域,佔總面積近三分之一。

翻開鎮海區生態保護紅線落線圖,從最北端的九龍湖風景區到最南端的甬江畔,生態紅線劃定的區域,形成一條寬度超過1公里的綠色生態間隔帶,將石化區和城市居住區分隔開來。「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在居住區與石化企業之間設置了生態緩衝。」鎮海區環保局局長岑國興說,紅線區域內實行最嚴格的管控,禁止一切影響生態保護的開發建設活動。

初秋,漫步在澥浦鎮的嵐山水庫邊,一片茂密的樹林分外引人注目。這片當地人口中的「海天林帶」,位於鎮海生態紅線保護區內,正是這堵寬度近1公里的綠色屏障,將北側的澥浦鎮區和南側的石化區做了生態隔離。

在鎮海,這樣的生態林帶共有5條,總面積962公頃,共植有樹木150萬株,全部在生態紅線保護範圍之內。綠色林帶範圍內,過去有不少髒亂差的化工廠、物流基地,如今,這些廠房被拆除,土地平整之後重新復綠。

5條生態林帶,像一隻綠色的大手,將石化區牢牢握在掌心,大大改善了鎮海的小氣候環境。2014年,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系曾給鎮海生態林帶算過一筆生態賬:在減噪、固碳釋氧等9方面,生態林帶給鎮海產生的生態服務功能年總價值,摺合成人民幣達5.6億元。

在生態保護紅線的緩衝之下,化工企業發展和居民環保需求之間的衝突漸漸得到彌合。2016年,鎮海區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2.9%。

環境改善,蓄積發展潛能

國慶長假期間,位於鎮海區的寧波植物園,迎來了遊客高峰。植物園是鎮海生態保護紅線區域內重點建設、保育的「城市綠肺」。園區有450個足球場大小,彙集了近萬種植物,長假期間每天有兩萬人在此親近自然,感受生態之美。

「寧波植物園不僅是旅遊景點,也是惠及民生的城市生態配套工程。」岑國興說,過去人們談到鎮海,總會第一時間想到石化工業。現在,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反而蓄積、釋放了鎮海的生態資源優勢,形成了新的發展潛力,讓鎮海的綜合競爭優勢再上新台階。

「北有中關村,南有中官路」,在縱貫鎮海區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西側,中官路創業基地火熱崛起。與老牌石化產業不同的是,以文創、網遊、電商為核心業務的中官路創客們,不依賴資源、能源,而是熱衷於尋找有良好生態環境和貼心的政府服務的創業場所。

通過淘汰紅線範圍內的落後產能,鎮海區騰出了環境容量,放手支持創客、企業主發展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產業。

為了當好「店小二」,讓創客們少跑冤枉路,鎮海區發改、規劃等部門,專門針對生態保護紅線內企業,聯合推出了「黃燈制」緩衝審批模式。在項目申報立項時,發改部門都會向規劃部門確認,看是否符合生態保護紅線要求,對符合規劃生態紅線保護要求的,企業的申請可以獲得受理,並進入綠色審批通道;對規劃生態紅線範圍內的項目,將不予受理,並同步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分類管控程序。「『黃燈制』緩衝審批模式的推行,既可加強生態敏感區保護,同時又維護了企業應有權益。」鎮海區審管辦負責人說。

據岑國興介紹,當地還將根據已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繼續完善生態保護紅線管理政策,按分類、分級管控,在紅線區域範圍內實行「准入清單」管理。建立生態補償、績效考核制度,確保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空間不減少、功能不降低、性質不轉換,為綠色發展留足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在線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中國跟蹤攝影第一人 幾十年如一日記錄農家生活變遷
小鎮報告②:雲棲小鎮吸引眾多院士教授 他們都是誰?
創新綜合體引領大唐襪業「化繭成蝶」
山海水城融合 自然人文共生 台州城市設計彰顯特色

TAG:浙江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