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隨兒子趣讀《紅樓夢》-慶雙節 不忘初心 讀書心得

隨兒子趣讀《紅樓夢》-慶雙節 不忘初心 讀書心得

隨兒子趣讀《紅樓夢》

2017年9月

今年暑假前,兒子立下豪言:這個暑假我要拚命讀書拚命玩!果然我們玩得很好,他也讀了10多本書。其中我們親子共讀的有3本,我和兒子交流最多的是《紅樓夢》。

讀《紅樓夢》之前,侯奕嘉先讀的《三國演義》,第二天就讀不下去了,他爸爸就講一些三國的經典故事片斷,吸引孩子繼續讀下去,孩子越讀越有興趣,不時和爸爸討論一下,大概半個月讀完。接下來讀《紅樓夢》,因為有了前面《三國演義》的基礎,字面理解容易多了,可是眾多的人物、複雜的關係又讓兒子犯懵了。我也學他爸,告訴他,大觀園裡有很多美食,你如果有感興趣的,說不定咱們可以嘗試;再比如我感覺我和史湘雲有點兒像,你看是不是?就這樣,兒子又順暢地讀下去了,還時不時地和我交流一二,使我愈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們中國文學、美學魅力無邊,令人唇齒留香。

關於《紅樓夢》的世界。兒子讀《紅樓夢》十幾回後,與我們分享他的重大發現:一是榮寧兩府的世界其實就是清朝的世界,讓人有陰暗感;二是當時多數人的價值觀就是刻苦讀書然後當官,我感覺很沒意思。我們告訴孩子,有這樣的印象說明你讀進去了。然後我們一起討論了一些具體情節,得出小結論:榮寧兩府和清朝的世界是都有陰暗,但也有不少善良正直的人和溫馨美好的事兒;至於讀書求功名,那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選擇少,不像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和社會,人們可以有多種生存方式、人生目標的選擇。

關於《紅樓夢》的人物。一天,我正洗刷,兒子急切地喊:「媽,這個『老爺』是誰啊?我怎麼就是看不懂?」我急忙擦臉出來,原來兒子指的是:忽見東府里跑出幾個人,慌慌張張跑來,說:「老爺賓天了!」我告訴他:「是賈敬,東邊寧府賈珍的父親。他常年在外面道觀里修行,出場少,所以你沒明白。但是前邊提到過,後邊這段多讀幾遍也能看出這是賈珍的父親。當然這也需要有一定的家庭倫理常識。」還有劉姥姥與鳳姐的關係,兒子問了我三次,我像小時候教他認識西瓜、蘋果一樣,告訴了他三次:劉姥姥的女兒嫁的人叫王狗兒,王狗兒的祖輩曾做過小官兒,因為王熙鳳娘家顯貴,王狗兒的祖輩與王熙鳳家結為一家子,如今劉姥姥帶外孫來認一家子求關照的。這兩件人物關係,引導兒子讀書要用心,提醒我要永遠對孩子充滿耐心,畢竟,宗親關係逐漸淡化的今天,兒子理解這些有難度也是正常的吧。而那些常出場的人物,是兒子很喜歡與我交流的,剛剛步入少年的他對他們的概括也很有趣:

「史湘雲,確實有點兒像媽媽,憨厚,豪氣,但是她也有點莽撞,這點媽媽沒有;襲人嘛,丫環里的一把手,存在感強,比媽媽賢惠;林黛玉,傲嬌,造作,矯情,但是真有才,和媽媽有一點點像,不過我是不會選擇她的;王熙鳳精明能幹,但是太潑辣,我可打不過她,也不是我的菜;晴雯很俏皮,相處無壓力……」

「那寶釵呢?怎麼還沒提到寶釵?」我打斷他。

兒子點點頭又搖搖頭:「說實話,我對寶釵印象很淡,太圓滑,沒稜角,存在感不強;四春的存在感也不夠強……對了,賈母,是不是和媽媽有點兒像?但是你又那麼仁慈嗎?會留一個關係那麼遠、那麼不講衛生的親戚住那麼久還會對她那麼好嗎?還有王夫人,疼寶玉又愛訓寶玉,就像媽媽又疼我又好訓我一樣,但是媽媽比她冷靜!對了,媽媽是不是和劉姥姥挺像的?飯量大,愛自黑,有幽默感,當然媽媽比她優雅……而男人,沒有一個我喜歡的,不太理解也不贊成寶玉對女孩們的態度……」

兒子這些別緻又「幼稚」的觀點很好玩,我們鼓勵他樣評論,除非他問,很少反駁他的觀點,因為,他的《紅樓夢》當然不必與爸爸媽媽的《紅樓夢》相同。

關於《紅樓夢》的詩詞。兒子幾次告訴我,他對大觀園裡結社作詩的情節很感興趣,能看明白,又很美,幾個主人公的詩詞真的很符合他們的個性;感覺葬花吟寫得確實不錯,很凄美;也很喜歡讀薄命司里對十二釵的描寫,因為概括得很全面,又很有詩的美感。暑假我們出門玩了兩次,兒子試著寫了幾首古詩記錄風景和感受,雖很稚嫩,卻是難得的嘗試。讀《紅樓夢》,詩詞之美已在兒子心裡發芽並偶爾萌出花蕾。

關於《紅樓夢》的美食。初讀《紅樓夢》,我曾以美食引導兒子,對吃飯很感興趣的他倒也沒有鬧著嘗試大觀園裡的美食,倒是與我有兩處交流也有幾分意思。一是劉姥姥吃茄鯗。兒子問:媽媽你說這個茄鯗是大觀園裡的頂級美食嗎?我說:算不上,此處對茄鯗有詳細描寫,是用劉姥姥的眼睛看到的。兒子想了想說:對,大觀園裡的茄子與劉姥姥平時吃的茄子太不一樣了,大觀園裡每頓飯的烹飪方式也太繁雜、太奢華了,吃飯的程序、禮節也太超乎劉姥姥的想像了!第二處是板兒與巧姐兒爭玩佛手、柚子的情景。兒子問:寫柚子是不是印證故事發生在南京而不是北京,是明朝而不是清朝?又自言:也許不一定,大戶人家是有可能把南方的水果運到北方的,唐朝就可以把荔枝從廣東運到西安……我和他爸依然沒有告訴他所謂「答案」,依然鼓勵他多思考、多查證。

《紅樓夢》里的人和事兒、詩和文實在是太多了,好多人、好多事兒子依然沒有記住。但是我們依然尊重他的選擇,沒有要求他接著讀第二遍,而是他選擇用五天時間讀完《西遊記》,接著開始讀《飄》,今天剛買回《水滸傳》,在他想讀的時候再讀。以我們的四大名著開啟孩子對古典文字和美學的興趣之窗,實在是一件美妙又有趣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柳讀書社 的精彩文章:

TAG:河柳讀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