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夢想成真的商業航天「牛人」

夢想成真的商業航天「牛人」

《埃隆?馬斯克與SPACE X的商業傳奇 》一書的作者艾瑞克?賽德豪斯(Erik.Seedhouse) 是一位航天業內專業人士。他是德國航天局研究生院的空間醫學博士,曾在英國比奇洛宇航中心擔任宇航員訓練顧問,早在2009年就成為加拿大宇航局宇航員候選人之一。出於作者的職業思維,他的作品對火箭的專業描述多於文學藝術的修飾,對火箭設計、製造、點火、發射、飛行也都趨於專業性,但卻不是一部專業教科書,而是一本紀實性的文學作品。

這驗證了讀書人的一句口頭禪:「搞文學創作的大多不精通技術、也深入不到技術的真諦;而搞技術的大多無暇文學創作,其作品一般脫離不了技術論文和技術報告的範疇。若能將兩者有效結合,則定能打動讀者。」僅以230頁的篇幅,就能深入淺出將火箭創新的深奧之路讓讀者通俗易懂,吸引航天專業人員、尤其是非航天各類人士的眼眸,或許是此書的高明。當然,作為中文譯本,翻譯人員的功底也可見一斑。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成功在於他在兩大領域的商業傳奇:一是成功創立了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特斯拉(Tesla Motors);二是成功創立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以高效率、高可靠、低成本、簡約化的創舉,實現了世界首家民營火箭公司獨到的企業機構、管理機制、研製程序、火箭飛船發射的創新之路,實現了全球百年來火箭殼體及製造複雜昂貴的發動機準確回收再使用。書中對埃隆?馬斯克的傳奇描述並不在於他是發明家、創業家、億萬富豪和改變傳統航天的科技狂人,而在於他審時度勢對火箭技術、製造和發射,由設想變為現實的遠見卓識和商業航天精明運作的那種不成功絕不罷休的勇氣。

《傳奇》一書基本沒有觸及新能源電動汽車,將內容緊緊扣在了Space X的太空探索。僅用不足600字的篇幅便概括了埃隆?馬斯克從出生到創業的歷程,可見這本書的核心也不是人物傳記,而非常明確地定位於火箭的實施計劃、發動機的可靠性,獵鷹重型火箭經濟性、可靠性、重複使用等劃時代歷史突破以及商業太空飛行的革命性跨越。

《傳奇》從2002年3月埃隆?馬斯克開始打造Space X公司,並不具備成熟的火箭製造思路說起,因為那時他對火箭技術基本是一竅不通,他不可能制定出系統的發展方向、縝密的實現路徑以及資金數額和來源。而埃隆?馬斯克卻了解到,近百年來,火箭製造只有政府動用國家力量方可實現,他信心十足地要突破這一現狀。事實上,當時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航天項目,無一不是在國家、軍隊天文數字般的經費支撐下一步步走過來的。在Space X公司出現之前,人類在火箭技術上投入的資金,基本是以億美元為單位的。僅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就動用了30餘萬人,斥資1500多億美元。當時正在使用的太空梭項目,直接參与者5萬餘人,每次發射耗資超過5億美元,終因費用高昂而提出準備停飛退出航天歷史舞台。《傳奇》把在這種嚴峻背景下,埃隆?馬斯克明知向前就是一場豪賭,而賭輸的可能巨大,但他卻迎難挑戰非凡魄力交待的很清晰,並且讓讀者為他寧願冒險也不退縮,為他神速組建了專業技術團隊,完成了主線明確、邊干邊修改、趨於完善的實施計劃,用自籌與融措相結合的資金,很快展開了項目運作……而點贊。

Space X公司註冊成立3年後的2006年3月25日,獵鷹1號火箭在數次故障、一次次取消發射試驗的煎熬下,火箭終於在發動機烈焰的巨大轟鳴中,離開發射台向空中飛去,然而發射還是失敗了。面對失敗,不僅僅是技術克難、人員士氣、資金短缺,單單就是外界對民營火箭的創新懷疑就足以把人壓垮。

然而Space X公司又一次崛起挺立。2008年9月,獵鷹1號火箭成功進入地球軌道。同時Space X公司獲得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1.6億美元、12次國際空間站貨物補給飛行的發射合同,之後又拿到了為NASA完成載人航天任務的26億美元,未來4年至少簽訂33個商業發射合同。一個個打破常規的劃時代航天史詩變為現實。

《傳奇》對下列創火箭歷史記錄的事件描述讓讀者尤其震驚:

2013年6月14日,在現代媒體技術簇擁下,一則火箭新聞在全球沸沸揚揚——被稱為「蚱蜢」的火箭竟然穩穩地在空中靜止懸停後又降落在地面。

2015年12月21日,從肯尼迪航天發射場傳出的歡騰聲幾乎瞬間傳遍全球。獵鷹9號火箭裝載著11顆衛星點火起飛後10分鐘,二級火箭繼續飛行,而一級火箭按預定計劃成功降落在指定地點。

2017年3月31日,隨著獵鷹9號火箭將SES SA的一顆通信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使用回收後的火箭再次發射、大幅降低發射成本成為現實。解除了業內人士一直認為,昂貴於火箭數倍的衛星豈敢使用回收火箭的疑慮。

《傳奇》還為讀者留下一個懸念,那就是正在緊張裝配試驗中的重型獵鷹火箭,按計劃將在未來的一年內發射升空。這個擁有27台發動機同時點火產生2282噸巨大推力的龐然大物,一次可以將63.8噸載荷送入近地軌道,相當於三倍獵鷹9火箭、兩倍太空梭運載能力的成本卻可以實現成倍降低。

看似不可能的挑戰正在成為一個個可能。

「假如你從未失敗,只能說明你不夠創新。」這是埃隆?馬斯克鞭策自己的信念。而不斷地反思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不斷地自我質疑的思維,使他成為一個傳奇式的商業人物。近期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空間站研究與開發大會上,埃隆?馬斯克又一次發出了航天創新的聲音:「單從技術的角度看,近年來獵鷹 9火箭的回收,絕對是火箭技術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事情。」「我可以宣布,我們對獵鷹9火箭的使用指標確定為,回收回來的火箭外表油漆都不需要再噴塗,就能夠在24小時之內加註燃料再次實施點火發射。」「正是通過對火箭本身的回收利用,最後使得運送衛星的『運輸費』只剩下火箭的燃料費。」

當然,Space X的成功得益於美國審時度勢的政策支持,正如《傳奇》所述,「無一不是在國家、軍隊天文數字般的經費支撐下一步步走過來的」。

縱觀中國航天60年取得的輝煌,當今中國航天軍民融合發展,實質上也是在加速對商業航天發展進行嘗試。中國的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LandSpace)已經成為民營火箭嘗試的第一個踐行者。

藍箭公司創建兩年來,不僅完成了高端人才的火箭設計研發團隊組建,制定了縝密高效實施計劃,與國內外合作中籤署了一系列合作協議,而且按照國家倡導的利用民間資本獲取了火箭研發資金,已經受到國家航天主管部門的重視與支持。然而,藍箭公司想要成為中國的Space X將會面對更多挑戰,但也恰恰能夠以此為動力,以歷史的機遇戰勝挑戰,這就是創新!

同時,隨著中國軍民融合的深入發展,民營商業航天產品一旦投入使用,一方面是對中國航天的有效延伸和有益補充,另一方面若能夠對傳統體制有所促進,則不僅對中國航天的發展是件好事情,而且可以將SPACE-X的經驗由民營航天公司率先引入,應該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正如《傳奇》所說:「不可能成為過不去的坎!」

細品《傳奇》後,讀者會感覺到:牛啊,能夠讓商業航天夢想成真的踐行者才能稱得上是「牛人」!

(作者:王建蒙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太空網 的精彩文章:

面對挑戰 美軍擬提升通信和武器現代化水平
委內瑞拉遙感衛星相機實現「交接班」
我國成功發射委內瑞拉遙感衛星二號
60年前的今天,世界第一顆人造衛星升空!
紀念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成功發射60周年

TAG:中國太空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