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淺析小戲骨《紅樓夢》深得人心的原因

淺析小戲骨《紅樓夢》深得人心的原因

《紅樓夢》是我們較熟悉的一部文學作品,它的文學價值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是古代文學的一座里程碑,在章回體小說中可以說是集大成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林妹妹,王扶林導演在87版紅樓夢中,給大家呈現一場視覺盛宴,也塑造了一個個經典的人物形象,為觀眾廣為認可。眾所周知,翻拍是需要勇氣的,尤其是面對原版就有眾多粉絲的影視作品,一直以來都沒有大家認可的翻拍作品。然而就在最近,有一部兒童版的小戲骨紅樓夢卻在大家眼前一亮,引起了大家的轟動,再次掀起紅樓熱,那小戲骨紅樓夢到底有什麼本事能征服觀眾呢?小編帶大家看看這部「小經典」是怎麼煉成的!

淺析小戲骨《紅樓夢》深得人心的原因

一.演員得當

對於幾位主演,導演組是經過了幾輪嚴格挑選,除了年齡身高形象要符合,還要看其有沒有表演天賦,標準是自然、走心和投入。而總導演潘禮平一直給團隊人員灌輸的理念就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要選形象氣質跟劇中角色比較吻合的小朋友。演技是可以培養的,但氣質是天生的」。與其在某些耍大牌的明星面前低三下四,不如吐故納新,尋找更有演技的演員。好的演員要有與生俱來的氣質,還要有好的學習和修養,才能造出好作品,不計名利才能成就經典。孩子思想比較單純,想到的也是怎麼拍好戲,當一些外在因素都影響不到他們時,成為經典也就是水到渠成了。有趣的是,在《紅樓夢》中,你先不看這些演員各自分工飾演什麼角色,光是一大幫人站在那,你就能通過他們的服裝和神態,自覺和他們飾演的角色對號入座。這些小演員,本就對演戲充滿熱愛,看他們的幕後花絮,看他們怎麼研究台詞,怎麼捉摸人物的那股勁兒,就知道他們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是多麼的著迷。

淺析小戲骨《紅樓夢》深得人心的原因

二.布景考究

小黛玉的定妝照,參照的是87版《紅樓夢》陳曉旭的造型,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因為是少數的男性,又是重要角色,賈寶玉的人選是劇組最後才確定的,穿著戲服的釋小松說:「我是最後才進組的,不過大家熟悉很快,私底下我們也是按劇中的角色稱呼。」雖然布景並不華麗,但是卻給了我們熟悉的味道,熟悉的經典,讓人們一下子就回到了那個時代,看看眼前的小戲骨,想想那時的我們,又感覺回到了現在,在回憶和現實中不斷交叉徘徊,一種難以描述的感覺,或許簡單的說是一種情懷。

淺析小戲骨《紅樓夢》深得人心的原因

三.導演水平

一部戲的好壞,有沒有神韻,就看導演的水平和修為了。導演潘禮平,帶領幕後人員,製作了《花木蘭》和《放開那三國》,演員還是他鏡頭下的那些小演員,演出來的戲,卻部部叫好。不得不說,導演很有眼光,這是導演的天賦,你必須得承認。潘禮平是第一任湖南電視台節目中心主任,在潘禮平主政期間,《晚間新聞》、《真情》、《背後的故事》、《誰是英雄》、《歌友會》、《玫瑰之約》等名牌節目的推出奠定了湖南衛視在全國電視界的超高地位。《爸爸去哪兒》團隊「教父」,一手打造了謝滌葵及其「爸爸」團隊。李銳、張丹丹、李兵等知名主持人的「伯樂」,一手發掘了三位主持人,並通過《晚間新聞》、《鄉村發現》等欄目的塑造,成功將他們的主持風格和形象深入人心。曾任湖南廣播電視台電視劇頻道總監。

淺析小戲骨《紅樓夢》深得人心的原因

四.教育意義

為什麼我們感覺一些神劇和肥皂劇,沒有看點,一看就煩,那就是沒有靈魂所在,沒有精神所在,只是在賣一些容顏,比美,耍寶,炫富,裝酷,沒有貼近我們真是的生活,根本就是和現實生活脫節的,除了一些腦殘粉會去看,更多的人是鄙夷。在拍攝現場,記者還偶遇了來現場體驗劇組生活的家長和孩子,家長們說:「很多孩子在拍戲過程中成長了許多,也學到了很多,比如禮儀、演技、規矩,還有傳統文化和經典知識。市場上的冒牌小戲骨太多了,希望潘禮平團隊小戲骨能辦一個培訓班,幫助更多沒機會參與表演的孩子,能有機會參與學習。」我們不斷地提學習國學,學習經典,時代在不斷變化,學習經典,不再是坐在學堂搖頭晃腦背三字經。「翻拍《紅樓夢》,我們是想把它做成一部小孩讀紅樓的啟蒙作品。把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變成少兒喜歡看的,所以用了兒童自身出演來做一個橋樑。通過演繹的方式,似乎更能讓孩子接受傳統文化,想辦法用中華民族優秀的東西滋潤小孩子。」潘禮平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