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東莞打造「一廊兩核三帶多節點」創新發展格局

東莞打造「一廊兩核三帶多節點」創新發展格局

在12日的會議現場,東莞市城鄉規劃局局長黃宇東對「啟動廣深高速創新資源帶建設,引領全市創新驅動資源要素集聚行動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在東莞對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中的總體目標、空間策略、近期重點等進行了全面解讀,提出東莞將在三個方面率先啟動廣深高速創新資源帶建設計劃,促進創新資源的集聚。

加強創新資源空間統籌布局

黃宇東表示,按照《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空間規劃》確定的「一廊兩核三帶多節點」的創新發展空間格局,對接「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東莞將做好全市空間布局統籌工作,落實散裂中子源等重大創新平台、創新節點、創新園區的空間布局,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空間保障。

以此推動東莞實現從科技支撐產業向科技引領產業轉變,從分散式創新向協同式全域創新轉變,從服務自身發展為主向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轉變,將東莞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高地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名城,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其中,「一廊」,即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範圍覆蓋東莞全域,將自身打造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兩核」包括松山湖和濱海灣兩大創新核,前者定位為國家科學中心,服務於成果轉化相關的研發、設計中心;後者為現代深水臨港產業創新中心、「一帶一路」重要節點、開放型經濟引領發展新高地,同時也是廣深科創走廊南帶撬動和聯繫廣深自貿區的戰略支點。

「三帶」以交通網路為線索,包括「廣深高速、沿江高速+莞深高速+廣深鐵路」三條創新帶,對接省層面相關要求,開展交通網路化建設、交通組織優化及沿線景觀提升等一系列工作。「多節點」則聚集了科創走廊沿線大量優質的創新資源,重點加強與廣深臨界地區的節點建設。

東莞將以「雙核驅動、三帶聯動、多點引爆」的空間策略與省級規劃相呼應,實現全市創新驅動要素資源空間統籌布局。此外還將採取營造創新氛圍、建設創新園區、培育創新龍頭企業、完善創新公共設施和政策配套等「四創新」措施,推動規劃落實。

率先啟動廣深高速創新資源帶建設

黃宇東表示,廣深高速沿線企業分布眾多,是創新轉化之帶,也是聯繫廣深之間最便捷的通道,是要素高效率流動之帶。同時廣深高速沿線公眾認知感最強,是穗莞深港黃金走廊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對帶動區域創新資源集聚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近期將率先啟動廣深高速創新資源帶建設。

以濱海灣新區和松山湖(生態園)作為兩核引領,啟動節點建設、提升交通廊道環境品質,集聚科技創新資源,實現輻射東莞全域的目標。在提升空間品質的同時,更注重落實省規劃和東莞市創新驅動升級版的要求,重在吸引更多的科創資源聚集在2+9+24的空間平台,結構上更注重對企業、科創、人才、設備的投入。

並且在投入上「槓桿撬動,引爆全域」,在全市範圍內,以較小的投入吸引更大的社會資源集聚,以十億級財政投入帶動千億級社會投入,實現科創基地和科創腹地的初心與願景。

為此,東莞將率先啟動廣深高速創新資源帶建設計劃。首先,提升高速沿線景觀品質,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包括高速公路專項提升、沿線濱水環境提升、道路綠化提升、燈光夜景亮化改造等。高速公路專項提升工程投資約28億元,沿線鎮街及部門專項提升工程含一年顯效項目56個,三年提升項目48個,合計104個,投資約30億元。

其次推動核心平台和示範節點建設,培育創新驅動增長極,重點啟動沿線「一核四節點」建設。一核指濱海灣新區,近期爭取納入省級平台,加快完成濱海灣新區規劃,落實OPPO、VIVO等重大產業創新平台落地,加快與深圳軌道線及建安路、海堤路的對接等。

「四節點」中,東莞水鄉新城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東岸現代服務業中心、對接穗深港創新創意產業合作門戶、東莞城市副中心;東莞石鼓片區定位為東莞科技創新與展示服務核心;東莞長安科技商務區定位為科技創新與展示服務核心;東莞虎門北站片區定位為灣區創新要素集散的重要樞紐。

同時,加快產業類「三舊」連片改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解決沿線部分舊廠產能效益低、建築品質差的問題,重點圍繞各類創新節點、創新機構策劃推進「三舊」連片改造,為科技創新項目提供品質化、特色化的產業和配套空間。此類「三舊」連片改造共投入各類資金約290億元。

東莞年增10億投入支持創新驅動發展

在12日的會議現場,就日前東莞出台的《關於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行動計劃(2017—2020年)》(以下稱《行動計劃》),東莞市科技局局長吳世文進行了解讀。吳世文表示,東莞作出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戰略部署,源自於國家的重託、省的要求和自身的發展需要,希望以更高目標、更大力度、更新舉措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再上新台階。

三條經濟帶各有定位

吳世文透露,在《行動計劃》中,東莞將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以建設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為主線,以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平台為支撐,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推動東莞從科技支撐產業向科技引領產業轉變,從分散式創新向協同式全域創新轉變,從服務自身發展為主向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轉變,力爭用三年時間,將東莞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高地和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產業名城,邁入國家創新型城市行列。

《行動計劃》提出,在創新布局上,東莞提出要重點建設好「一廊」「兩核」「三帶」。「一廊」指推進廣深科技創新走廊東莞段建設,「兩核」為松山湖(生態園)和濱海灣兩大創新核,「三帶」指廣深高速、莞深高速、廣深鐵路三條創新帶。

廣深高速、莞深高速、廣深鐵路這是東莞北接廣州、南聯深圳,貫穿珠三角東岸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並聚焦市內三條主要南北交通幹線。吳世文表示,廣深高速創新帶北接廣州科學城和天河區,南聯深圳南山區,是要打造一條製造業轉型升級創新帶;莞深高速創新帶北接中新廣州知識城,南聯深圳龍華區,將打造一條知識型產業創新帶;廣深鐵路創新帶北接廣州天河區,南聯深圳龍崗區,則是打造一條現代製造業創新帶。

對此,有專家表示,通過這三條經濟帶,東莞從空間上讓廣深科創走廊形成無縫對接的一個整體。但更為重要的作用體現在產業上,即發揮東莞在兩大城市之間的產業鏈配套和服務能力,幫助強化連接。

10大計劃提升創新能力

吳世文表示,在《行動計劃》中,東莞還將從創新型城市、重大科學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平台、核心技術攻關、龍頭科技企業、新興產業、創新人才、院士成果轉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知識產權等方面實施「十大計劃」。根據這10大計劃規划了39項項目或工作,都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確保每一個項目、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

以創新型城市的「提速計劃」為例,吳世文透露,東莞一方面是要提升省創新驅動「八項舉措」的各項指標,一是要積極申報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而記者了解到,為了實現上述2個目標,東莞制定了《關於提升全市創新驅動發展「八大舉措」工作實施方案》和《東莞市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個方案,並制定了相關的任務目標和任務分工表,提出分三階段實施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工作,力爭通過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驗收。

吳世文透露,為了保證《行動計劃》的順利實施,將在原有「科技東莞」工程專項資金的基礎上,東莞每年新增10億元用於支持創新驅動發展。各鎮街園區保障科技創新經費持續穩定增長,逐年加大財政性科技經費投入。

此外,近年來國家和省將越來越多的創新資源布局在東莞,這些都納入了《行動計劃》的重點,如加快建成中國散裂中子源,加快推進譜儀建設、加快建設中子科學城等。

吳世文表示,近年來東莞高度重視創新驅動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安排,積極申報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申報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等相關重點工作在《行動計劃》中予以凸顯,而當前東莞創新驅動發展主要面臨產業核心技術不強、創新型人才短缺等短板,《行動計劃》對此提出了實施核心技術攻關行動、鼓勵發展區域性科技眾包平台、構建國際科技合作網路等對策。

【策劃】黃少宏

【統籌】戴雙城

【采寫】戴雙城 陳啟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plus 的精彩文章:

陽西程村生蚝均價較去年普漲近兩成
走出去!「惠貨全國行」福州站仲愷企業銷售凈額達4億元
月均銷售額達10萬元!惠州大學生用「情懷」賺第一桶金
你必須精力充沛,才經得住世事刁難

TAG:南方pl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