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錘鍊思維就像健身一樣,「撕裂」才能重組!

錘鍊思維就像健身一樣,「撕裂」才能重組!

見解是螺旋上升的過程

《卓有》結業論文

文 | 吳濤 · 包子堂南京1期班

接到寫結業論文的通知,有點發懵。我是學理工科的,做過的畢業論文充滿了算式和演算法,從來沒做過管理類的論文。我在想,這到底是一件什麼事情?一件什麼性質的事情?學過《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包友們肯定都有過這樣的思考。

不敢說論文,只敢說五個月時間,有了一點感覺和體會。管理者的定義很多,比如說,有的講管理者是具有職位和相應權利的,管理者要負有一定責任,而西方管理者對管理者角色的定義更多。

德魯克提出來了管理者扮演的三個角色:管理一個組織,求得組織的生存和發展;第二個是管理管理者,組織當中有上中下三個層級,人人都是管理者,同時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第三個就是管理工人和工作。還有亨利·明茨伯格對管理者的角色歸納為三大類:人際角色、信息角色和決策的角色。

我對管理者可以簡化理解為,管理者就是管理行為過程的主體,擁有相應的權利和責任,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從事現實管理活動的人或者人群組成的,他是通過協調組織間和其他人的工作,來完成組織活動的目標。

《卓有》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包老師解讀精彩,聯繫實際,旁徵博引,讀者回味無窮,受益匪淺。今天我就想針對這本書當中的,兩方面的內容來談一談我個人的一點體會和理解:決策和見解。

作為一個管理者,不可避免的要經常做決策,那什麼是決策?決策應該怎麼做呢?德魯克講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項方案中的選擇,決策的過程往往不是從搜集事實開始的,而是先從決策人的見解開始。

書裡面講了一句很經典的話:決策起於見解而非事實。為什麼說決策起於見解而非事實呢?因為我們知道,從小我們被教育要實事求是。

在包子堂一開始學習的時候,包老師給我們講過要通過事物的本質層面去尋找答案,解決問題要回到事物事實層面。做一個決策,應該先找到問題的本源。

什麼是見解?見解是未經檢驗的假設。見解(假設)是對有關事情的理解,它來自於知識和經驗的積累,需要通過在實踐中反覆歷練才能內化為思維力。

有了見解,才能有更大的概率保證決策的正確性。那既然是假設,一百個人看同一個問題,有一百種假設,一百種見解。因為每一個人的知識、經驗、價值取向,以及對事物的認知是不一樣的。

有的深刻、透徹,有的簡潔、膚淺,因為受知識和經驗所限。你讓我跟馬雲在一起,談移動支付、互聯網和電子商務,那他的見解肯定要碾壓我幾條街,因為他在這一行,已經浸潤多年,摸爬滾打,他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積累肯定比我要豐富很多。那他作出的決策自然成功的概率比我的高很多,而我十之八九就要失敗。但是如果讓馬雲來做一個關於軌道交通運營管理領域的決策,那他未必優於我,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所在,是我的專長所在。

任何一個問題擺到你的面前,任何人肯定都有一個見解。區別是根據見解做出的決策成功地概率不同。在這個領域有知識和經驗的人,他的見解成功的概率更高。你的假設不一定正確,因為只有經得起檢驗的假設,才值得我們重視,如果你經不起驗證,那就只能放棄了。

所以你的見解,是在實踐的過程中,經過不斷的錘鍊,不斷地修正、完善、迭代、更新。它是一個不斷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有可能在上升的過程中,你的原有的見解不停的被打破,被撕裂,但是,正是這個撕裂的過程,也是你一個更高層次的見解形成的開始,沒有撕裂,就沒有新的見解,更高的見解的生成。

這就好比一個人健身,鍛煉肌肉一樣,你要增長肌肉,必須要不斷的給自己增加負重,增加強度,讓你原有的肌肉撕裂,然後再進行重組,形成新的肌肉組織,這樣你的肌肉組織就會變得更加的強大,你的見解就會變得更強更高。馬雲也是經歷過很多次的反覆的實踐,失敗,再實踐,他的見解才不斷的進行更新迭代,這樣他才能站在更高的高峰上,站的高望的遠,他才能夠看得見正在發生的未來。

見解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不可提高的。它需要在實踐當中不斷的歷練,提高,然後去獲得更高層次的見解。不要害怕失敗,經受痛苦的過程,正是你成長的過程,也是你形成更高見解的過程。只有你站得更高,你才能看得更遠。

前面講了,因為每個人的知識、背景和經驗積累不一樣,所以對同一個問題,見解可能不一樣,對事物的看法也會不一樣。在做決策的時候,就可能存在不同的意見。這裡講的決策,它不是「是」與「非」的選擇。最多只是「大概是對的」與「也許是錯的」之間的選擇,也就是說這個決策的備選方案,不是所有的一般的意義上的人,普通的大眾一眼就能分辨出孰優孰劣,那不叫決策,決策一定是在多個優劣相當,不分伯仲的方案之間做選擇。

有效的決策經常是來自於多個不同而且互相衝突的見解當中。斯隆說,沒有反對意見,那今天我們不做決策。這與我們很多組織當中的決策過程完全不一樣,是顛覆性的。

國人往往都喜歡一致通過,大家一團和氣。要麼就是根據組織原則,少數服從多數,大家舉手表決。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多數人表決通過的,那並非就是事實,符合天道人道,就一定是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正確的見解一定能夠經得起實踐檢驗。目標的達成服務於見解,而不是服務於組織原則。

那如果沒有反對意見,我們還做決策嗎?德魯克講的一條原則,能夠不做決策的,盡量不做決策,除非涉及到生命,否則不要開刀。那你的決策事項一定是在決定成敗的關鍵上面做決策。如果你的收益大於成本和風險,就應該立即決策。

還有一種情況,如果是新出現的,稍縱即逝的機會出現的時候,你就應該立即決策,否則,機會你就把握不住。如果不是上面講的這三條,那你就應該先停下來,不要做決策。你要去貼近市場的真實,並且當你找到感覺的市場一體化,你做得更深更精於一道的時候,當你形成更高層次見解的時候,你再去思考這個事情,再去做決策。

決策一旦作出,就要堅持不懈,堅定不移地朝著既定的目標前進,這是組織原則。切記只做到一半,或者半途而廢。如果沒有反對意見,作為決策者,你還可以主動的誘導他們提出反對意見,因為只有反對意見才能讓問題的討論更加的充分,更加的全面。

正面的意見,能看到問題的180度,反面的意見,能讓你看到另外的180度,這樣整個問題的360度你都能看到的。所以做一個管理者,有不同的意見是一種好事。

編 輯

楊馥嘉

劉保慶

包子堂互聯網大學

長按掃碼進入大學!

學管理,到包子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任職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平均兩年跳槽一次,首要原因不是錢,而是…
不與員工談待遇,一切談理想畫藍圖的行為,都是耍流氓!
20歲的時候你在玩王者榮耀,30歲的時候你能幹嘛
讓客戶對自己產生好感的銷售技巧!

TAG:第一任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