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被誣告也嚴懲?雍正非常治吏有點蠻拼

被誣告也嚴懲?雍正非常治吏有點蠻拼

向敬之

1

雍正五年八月,奉天將軍噶爾弼奏報盛京虧空三萬兩多兩庫銀。雍正盛怒之下,將幾年前寫詩稱讚「老成」的文華殿大學士嵩祝,直接開除公職。

嵩祝職掌文華殿已有十五年之久。位高權重,雍正即位還給他加了太子太傅。

雍正罷免的理由很簡單:康熙三十八年,貝子蘇努任奉天將軍,指令官員在外放貸,導致虧缺,而於康熙四十八年以正紅旗滿洲都統署奉天將軍的嵩祝隱瞞未報。

蘇努為太祖長子褚英的曾孫,歷任宗人府左宗人、鑲紅旗蒙古都統、鑲紅旗滿洲都統、纂修玉牒總裁官。康熙三十七年起,蘇努任奉天將軍十年。他參加過三征噶爾丹,有著一定的軍事才幹,晉爵貝子。康熙對他的工作很滿意,兩次延長他在盛京的任期,說:「盛京地屬緊要,且師旅繁多,無一好將軍不可。蘇努甚公正嚴肅,不徇情面,人皆欽服,管轄兵丁甚善,簡任將軍以來,軍旅之事大為整頓。似此者誠為難得,再復留任一年。」(《康熙起居注》第七冊)

蘇努在盛京,官兵皆誠服,大將不易得。康熙將他調回京後,命參與處理國家軍機大事,掌管三萬人馬,負責向皇上奏報京師一切事務。

雍正元年二月,世宗施政受阻,被議者多,突然向族兄蘇努發難。雍正強調:「蘇努系七十之黨,結為生死之交。七十等朋比為奸,搖惑人心,擾亂國是。」(《清世宗實錄》卷四)七十(齊世),即允禟嫡福晉董鄂氏之父,都統銜武職京官。

雍正優待蘇努,封為貝勒,命其子勒什亨為領侍衛內大臣、御前行走,但他們「心無厭足,仍然結黨營私,護庇貝子允禟,代為支吾巧飾,將朕所交之事顛倒錯謬,以致諸事掣肘,難於辦理。」雍正將勒什亨革任發往西寧,隨允禟至軍前效力。

兄弟一旦仇讎,雍正自然不會放過蘇努,於是派人查勘他在奉天的問題,這就有嵩祝未報的蘇努挪用公款放貸事件。

未報者不止嵩祝一人,前後有數任將軍都沒做聲。他的前任蒙俄洛調任寧古塔將軍後,於康熙五十四年去世。後任唐保住在雍正二年十二月解任,懲罰未能倖免。

嵩祝任期不長,很快回京掌禮部,半年後授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閣拜相的他,是否了解蘇努放貸內情不好說,但絕對想不到十五年後栽倒了雍正的手裡。

康熙晚年畫像

康熙曾有心栽培他為首揆。康熙五十三年,溫達病休,返閣不久病逝,內閣只有滿洲鑲白旗嵩祝、漢軍鑲白旗蕭永藻和漢人李光地、王掞四人。嵩祝循例居首。

而李光地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以內閣學士入侍講帷,不久掌翰林院,後拜文淵閣大學士,比嵩祝入閣早,又是理學名臣,深得康熙信任。方苞在《本溪李相國逸事》中說,康熙「臨御天下已五十年,英明果斷,自內閣、九卿、台諫皆受成事,未敢特建一言」,惟李光地「因事設辭,以移上意,故上委心焉。每內閣奏事畢,獨留公南書房,暇則召入偏殿」(《碑傳集》卷十三)私聊,一聊便是許久。

康熙重視李光地,嵩祝放下高貴的滿洲身份,請求李光地在康熙面前替自己美言。康熙發現後,痛斥他「但務趨奉李光地、趙申喬」(《康熙起居注》第三冊),使「滿洲大臣內,竟無有能御漢大臣者……今漢大臣欺壓滿大臣,八旗皆受辱矣」。

康熙將曾抗旨謀立胤禩的已革大學士馬齊復出,以加強滿官勢力。嵩祝之孱弱,帶給了極力強調「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康熙以恥辱,但康熙並未責罰他。

康熙五十五年四月,全國大旱,在熱河避暑的聖祖命嵩祝傳旨在京諸臣祈雨,令勿因遇端午相互宴請。十多天過去,在京大學士蕭永藻、王掞等給康熙送去一份賀信:「熱河得雨霑足,臣等不勝歡忭。」結果馬屁拍到了馬蹄上!康熙大怒,他要天下有雨,不圖一地祥瑞,再派嵩祝還京嚴查政令不通、閣臣狂喜之事。

嵩祝查到蕭永藻、王掞和一群尚書祈雨不到場、奏報又延遲。他很老實地歸罪為自己監管不力,自請處理。部議將其大學士革去,康熙帝給了他一個革職留任。雍正恢復其職,但因他不老師舉報蘇努,以示嚴懲。嵩祝死後,雍正忘了曾有過蜜月期,不但無祭葬追謚,就連其承襲的正四品騎都尉也降成了正五品雲都尉。

2

同樣是隱瞞不報,雍正不同於康熙的處理態度,即便是一樁本身不涉案的舊案,也要將一個位列宰輔的老臣一擼到底。這是他的政治規矩,嚴厲而近乎寡情。

然而,這位以非常舉措從嚴治吏的皇帝,卻有時充分地表現了溫和可愛的一面。

雍正二年八月,有人舉報了浙江巡撫黃叔琳三個嚴重問題:

一、黃叔琳任吏部侍郎時,同兩淮鹽政謝賜履,奉命前往湖廣同總督楊宗仁商定鹽價、革除陋規,接受鹽商吳雨山賄賂,並給他弄了一個總商的身份。

二、他在杭州庇護海寧陳氏僕人行兇。

三、其弟黃叔璥由巡城御史改任巡台御史,途徑杭州,家人與商鋪發生爭鬥,黃叔琳將商家刑拘至死,引發了三次罷市。

這怎了得,黃叔琳到浙還只半年,就惹出了幾件群體事件。雍正大怒,立即表明用他封疆的緣故:黃此前做江南鄉試正考官,及任吏部侍郎,大家傳他名聲很好。

黃叔琳著作

雍正標榜自己先知先覺:「自命下日,屢次召見,觀其神氣頓異,語言浮泛,跪領朕一切訓旨,總不安詳存神敬聽。彼時朕即疑之。」(《清史列傳·黃叔琳傳》)既然早發現這位康熙三十年的探花郎徒有虛名,夸夸其談,注意力不集中,為何仍要重用之?難道是明知其能力不濟,還反其道而用之做一次實驗?

一旦有人說黃叔琳的種種違法亂紀,雍正索性大書特書黃叔琳的問題:一、舉薦人才不公,二、奏報政務不當,三、密報問題不完整,四、請託廷臣不作為。

雍正說,這些問題看起來小,但他初任就如此任性,將來放縱起來,那還了得?

「大負朕之任用!」雍正將黃革職罷任,派出兩路人馬詳查他的嚴重違紀問題。

杭州將軍安泰先期報告:鄉紳陳世侃的家僕金寧祥和肉鋪商人賀懋芳發生口角,黃叔琳審案時不慎仗斃賀懋芳。此事,與黃叔璥無關,也沒激起罷市。

按大清律例,巡撫有民事案件自治權,但不能擅殺當事人,即便殺人犯也得報皇帝做最終裁決。巡撫傷人也是罪,三法司議將黃叔琳處革職流放,呈報雍正批准。

這時,前往楚地調查黃叔琳受賄案的戶部左侍郎李周望回報,黃叔琳和鹽商吳雨山有交集,但是黃向吳借貸,而非索賄,並沒有發現其他違法問題。

雍正下旨,令黃叔琳在浙江監修海塘工程,修不好就小心腦袋。年末,雍正又令他赴蘇州受布政使監管,按期交付罰款,直到結清為止。

也是這一貶,讓黃氏官聲不顯,而學界皆知其為巨儒,有著述《史通訓故補》《文心雕龍輯注》《觀北易抄》《詩經統說》等為證。乾隆時的大學問家紀曉嵐曾為其書作評。

黃的繼任巡撫是雍正的大寵李衛。他捐納入仕,但能力強,慢慢查清了黃叔琳受了一些冤屈。陳世侃為內閣學士、山東巡撫陳世倌的弟弟,通過哥哥疏通了黃叔琳,想屈打成招,結果傷了人命。

雍正十年赦免黃叔琳尚未交完的罰款餘額,准他返京。三年後,黃母九十大壽,雍正召見黃叔琳,為之御書「德門壽母」匾額。乾隆繼位後,正式將黃叔琳復出,授山東按察使、布政使。這是對雍正罰重的一點彌補。

3

較之黃叔琳書生辦差惹了一身禍,禮部左侍郎蔡世遠則是被誣告被罰。雍正八年八月,福建總督高其倬參劾老蔡的長子、舉人蔡長漢違例私給船照。

蔡世遠為福建漳浦人,康熙四十八年進士,是一個學問家和教育家。大學士李光地受命編纂《性理精義》,特邀蔡氏分修。書成不請賞,他借母喪回籍辦書院。

雍正繼位,特召蔡世遠來京,授編修,入南書房做顧問。他被雍正任命為日講起居注官、內閣學士、經筵講官,同時教導皇子弘曆和弘晝。

相較於帝師蔡世遠的扶搖直上,高其倬更是家族性恩寵備至。他先任雲貴總督,後改閩浙總督、福建總督。雍正將高氏的狀子,遞給蔡世遠看,請他做出解釋。

蔡世遠祖父蔡而熤的老師、抗清名臣黃道周

蔡世遠說,我家人八年來基本在京,長子蔡長漢去年參加會試,至今還在京師。可以詳查!這張船照,日期是今年五月的,明顯是偽造,不知是何人所為?

高氏理直氣壯,有憑有據,但蔡師傅一語道破:這是一樁錯指了被告的官司。

同名同姓而已,蔡世遠以人證物證,自證清白,勝於雄辯。

這個官司,至此本可以完結:要麼是別有用心者誣告,要麼是貪圖微利者捏造。

蔡世遠無罪,誰知他話鋒一轉,書生意氣地說:「但有臣官銜圖書,非臣族姓,即臣戚屬,請敕鞫治。」(《清史列傳·蔡世遠傳》)

蔡氏息事寧人。雍正亦不詳查,直接給了他一個失察之罪,降兩級調用。

無罪之人成了受罰之身。原告的證據,被告的認賬,都是紙上的莫須有。

翌年,雍正下溫諭復其官職,派御醫為卧床不起的蔡氏診治,免費提供珍貴藥物。一年後,蔡氏病逝,雍正並沒有對這位不拘一格找來的師傅和重臣賜祭葬、給謚號。他把這個恩典,留給了乾隆皇帝做好人:加贈禮部尚書,入祀賢良祠。

難道是雍正想成就蔡世遠謙恭自持、淡泊為懷的美名嗎?欲美其名,何慳一評?但從高其倬誣告、蔡世遠請罪一事來看,雍正斷案確有一些急躁和混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向敬之 的精彩文章:

狂人幾回炮轟雍正乾隆,為何總能逆襲高調重用?
乾隆最敬重的恩師,為何兩次被雍正作斷崖式嚴懲?
細節決定劫數!康熙能臣為民減負,雍正重用秋後算賬
三朝帝師被雍正一擼到底,為何乾隆別有用心大逆襲?
外交家圖理琛,是否做過雍正的血滴子老大?

TAG:向敬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