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三大島,上海最大的區,面積仍不斷增大
建國初期上海市面積約為617.95平方公里,1958年上海從江蘇併入多個縣,面積增長十倍有餘達到6340.5平方公里,也就是今天上海的基本疆域範圍。
後來上海的市政規劃歷經多次變更,最近幾次較大變化有:2009年南匯區併入浦東區,2011年盧灣區併入黃浦區,2015年閘北區併入靜安區。
不論上海內部如何規劃,上海與江蘇之間的邊界,自1958年以來就沒有人為變更,但大自然卻在崇明島重新定義了兩地的格局。
明朝時期,現在崇明島的位置上,形成幾個面積較大的島嶼。但這些島嶼連成一個整體,也就是崇明島成型的時間,要到清朝初年了。
1949年崇明島屬於江蘇南通市崇明縣,1958年上海大擴容,崇明縣劃歸上海。此時崇明島以北長江中有兩個沙洲,興隆沙和永隆沙,屬江蘇南通市。
島嶼的標準是在漲潮時不會被淹沒,島和嶼的區別在,島比較大且有淡水溪流,嶼較小且沒有溪流。沙洲與島嶼的區別,是沙洲不僅小,而且海拔低,可能在漲潮時被淹沒。
建國初期南通市這兩個沙洲因為小且不安全,經濟價值不大。但是長江造陸地能力太強,到了1960年代,兩個沙洲面積大幅擴大,儼然從沙洲升級到嶼了。
兩大沙洲本來沒人居住,但陸地擴大海拔提升後,似乎再無被長江淹沒的風險,而沙洲上的泥沙富含礦物質,是肥沃的土地。於是附近海門縣與啟東縣居民,就陸續到到上開荒,種植蘆葦以固定並改良土壤。
開荒之前兩個沙洲的歸屬並未劃定,臨近兩縣並未提出爭議,到此時開始產生經濟效益,兩縣就開始爭奪兩個沙洲,或者說爭奪兩大嶼更合適。
後來南通市出面協調,以兩市陸地邊界延長線為界,永隆沙整體屬啟東縣,後建立啟隆鄉,興隆沙東側屬啟東縣,併入啟隆鄉,興隆沙西側屬海門縣,後建立海永鄉。此時兩個沙洲面積都不小,兩縣各派了數千人,在沙洲上建農村進行開發。
黃河之水天上來,長江之水來自西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也算是天上來。兩個沙洲面積主要增長部分,都是在沙洲西部。由於崇明島本身也在擴大,到1980年代,興隆沙首先與崇明島相連,隨後永隆沙西部也與興隆沙連在一起。此時就不存在沙洲只說了,這個區域只有一個崇明島,然而崇明島所在的崇明縣屬上海市,那麼崇明島北部新增陸地又該何去何從呢?
1990年代,崇明縣與海永鄉合作,崇明出錢出力,幫助海永開墾了7540畝土地。隨著經濟利益逐步顯現,兩方面產生了矛盾,事情上升到上海市和江蘇省,依然無法解決。
最後國家出面才解決,1999年,中國政部主持,國務院批准,海永鄉屬江蘇省管轄,但江蘇省在崇明出資開墾的地塊適當調整土地界線,使其順直後開挖一條界河,並由雙方共同投資興建跨界道路設施。大意是海永鄉歸江蘇,但考慮崇明出資出力的情況,適當劃一些土地給崇明,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
現在海永鄉與啟隆鄉已經升級為鎮,海門縣與啟東縣也升級為市,而崇明縣則成為上海的一個區。所以崇明島上,呈現一區兩鎮,分屬三個城市的局面。
根據2010年測量數據,崇明島1267平方公里,占上海6340平方公里的兩成,中國第三大島,世界面積最大的河口沖積島。
崇明島如今每年向東海方向擴張約200米,增加面積4至5平方公里。當然上海寶山區、浦東新區,以及江蘇南通市轄的海門市與啟東市,也都由於長江泥沙淤積面積在增加。
就整個上海市而言,每年增加面積近10平方公里,可能是行政區劃不變的情況下,世界面積增加最快的城市,崇明島可能是面積增加最快的島嶼。


※為什麼蘇軾一直在不同的地方當官?是為了認識不同地方的美女嗎?
※他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卻被後世唾罵了一千多年
※藍玉雖然立下赫赫戰功,卻無惡不作,最終被朱元璋凌遲,實在活該
※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記冀州籍武術名家、抗日傳奇人物李堯臣先生
※二戰美國為啥提出以38線為界分割朝鮮半島?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TAG:地圖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