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為什麼多次勸項羽殺掉劉邦,范增為何如此針對他?
西楚霸王項羽死後,劉邦曾這樣評價項羽,他認為項羽有一個謀士范增不用,所以才會敗在自己手裡。這個范增既然能夠得到高祖劉邦的高度讚賞,想必是有些能耐的。在著名的鴻門宴中,也是范增多次示意項羽要有決心殺掉劉邦,在之前劉邦想和項羽簽署和平盟約的時候,也是范增極力阻止,還勸說項羽要除掉劉邦,為什麼范增會處處針對劉邦呢?劉邦難道在哪裡得罪過他嗎?
首先范增的身份不允許有任何人威脅到項羽的地位,從項羽的叔父時代開始,也就是項梁剛開始舉兵起事反抗暴秦的統治時期,范增就是項梁的謀士。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寫到:「居巢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就是說當時范增去投奔項梁的時候年紀已經將近七十歲了,這可是一位高齡老者啊,他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為反抗暴秦貢獻自己的智慧,所以找到項梁,為項梁獻策建議。
范增對項梁提的第一條建議就是復立楚懷王后代為王,號召楚人甚至六國之人抗秦。范增分析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人們至今依然還懷念著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楚人對秦的仇恨是最深刻的。另外陳勝吳廣之所以會失敗,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後勁不足,由於沒有楚國後人的支持,陳勝的起義也只能取得暫時的勝利,最後他們還是被秦軍消滅了。他們雖然打著楚國項燕和秦公子扶蘇的旗號,但是卻沒能充分調動起人民的反秦的決心,所以失敗是註定的。
項梁對范增很是尊敬,項梁知道自己在戰場上廝殺,後果怎樣誰都無法預料,他一直悉心培養項羽,就是希望項羽能夠將項氏一族發揚光大。范增年紀已經很大了,金銀財寶,權勢地位,美人等事物已經不能夠引起范增的注意了,要想在自己死後還能讓范增繼續效忠項氏一族,就必須用感情來套牢這位謀士,否則以項羽急躁的性子,必定不能成就大事。所以在項梁的促和之下,項羽拜范增為「亞父」。
范增在項梁死後,跟隨項羽四處奔波,繼續輔佐著項羽。現在看來,范增之所以沒有離開項羽,還處處為項羽考慮不是沒有原因的。范增將項梁視作自己的好友,將項羽視作自己的兒子,而項梁和項羽兩人對待范增的態度也極為尊敬,所以長久下來,在彼此的心中都是分量很重的存在。項梁年齡大,經歷的事情多,他看出了劉邦的狡猾和姦詐,也看出了劉邦爭奪天下的野心,所以將劉邦視作項羽今後最大的敵人,項羽受到劉邦的蠱惑欺騙後,范增很著急,他明知道這個劉邦對項羽不懷好意,但是無論怎麼規勸項羽都沒有用,項羽是一個極為講義氣的人,而且遵守誠信和承諾,所以在鴻門宴上沒能殺掉劉邦,是因為項羽心裡有一個大大的「義」字,項羽曾經和劉邦並肩作戰對抗秦軍,在項羽看來,上過戰場的兄弟就是真的兄弟,只不過是他走入了歧途,勸回來就好了。果然是年輕人,姜還是老的辣,劉邦就是利用了項羽的重義氣和守承諾,幾次三番逃脫於危難。
范增多次勸項羽殺掉劉邦,就是知道劉邦一直在利用項羽,將來自己不在了,或者是劉邦做大了,必定會成為阻礙項羽的最大的敵人。項羽年輕少不更事,經歷少,難免受到劉邦的陷害,范增也是護主心切,卻忘記了項羽也是一個桀驁不馴的人物,怎會害怕劉邦,於是兩人就產生了種種矛盾。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張良的謀略究竟有多深? 劉邦收服兩諸侯王后, 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劉邦的故事:能娶到呂雉也算是一個「意外」
※劉邦的兩個兒子的兩種選擇,帶來兩種不同的結局?你覺得哪一個好
※歷史上劉邦的第一大將樊噲究竟是誰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