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品「贏」了,古玩行「死」了,收藏圈「殘」了!諾貝爾獎給誰?
如今北京的古玩行基本已經被打了「安樂針」,在安靜中慢慢地「死去」。只有地攤兒還在「殘喘」著,但大勢已去。在北京即將消失的地攤兒文化中,你還能在周三的「大柳樹」,周四「南愛家」,周六、日的潘家園看到一片假繁榮的景象。地攤兒上還保留著最後的一點「文化」,讓懷揣不同希望的人在這裡繼續堅持著,時不時的能聽到同行之間的問候:「今兒開張了嗎?」
大清乾隆御制,剔紅筆筒
古玩行「死」了!收藏圈裡大部分人也都「彈弦子」了,老哆嗦不敢下手!只有堆積如山的「仿品」依然站在秋風裡看著你,好像在對你說「我贏了!」
難道面對這樣疲軟的古玩市場,生產仿品的廠家還在繼續「研發」嗎?還發的出工資嗎?你拿我們古玩行和收藏圈的人當白痴嗎?就連不懂收藏的老百姓都知道如今假貨橫行,哪裡會有古董啊?就這樣的行情,「仿品」就像和生活超市裡的水果蔬菜一樣品種繁多,絕對不會讓藏家出現「斷頓兒」的情況。
我提議,明年「諾貝爾」獎必須給仿古生產廠家頒一個,老闆不敢領獎的話,我去!我這樣就可以大言不慚的拍著胸脯兒說:「這些都是我做的!」如果更過癮的話,還可以加上一句英文「這些都TMD是我做的!」
刀法嫻熟,果斷無停滯,一氣呵成!
近日逛地攤,發現又有一批新「仿品」出現在市場,有金銀器、高古玉、高古瓷、竹木筆筒、古琴、銅器和漆器等。蹲下去,隨便拿起一件剔紅黑的漆器筆筒來看,發現做工很精良細膩,仔細看在器物上能發現一些在製作時出現的瑕疵。再一看底寫著鎏金款「大清乾隆御制」。第一反應,這東西要對的話就是造辦處的,仿宋元花卉圖案,不過是一件當時的殘次品。先跟攤主打個招呼,問了問價格,開價不離譜,如果是幾年前,這價格都不用還,直接給錢走人。但是如今這市場已「死翹翹」了,買了就要壓的起,所以越便宜越好!
細碎的斷紋,就像是手掌紋
清代的剔紅漆器由於距離今天比較近,所以紅色還是比較鮮艷的,但又不失歲月感。不像宋代的漆器已經無光了,黑色就像木炭一樣。明代的雕漆漆器中有黑色和紅色,紅色是發紫的。上手就知道了漆器的硬度,在陰乾脫水後,漆器會變得乾燥結實,總體來說老漆器比新的硬,要自己去體會。
在氣味上,由於時間的關係,氣味會慢慢揮發變淡。如果一件漆器仿的相當逼真,最後也過不了氣味這一關,聞一聞便知新老,刺鼻的漆味直接可以放棄。
木胎漆器的斷紋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細碎的斷紋,就像是手掌紋。這種木質的紋理已經深入漆表,由於是歲月的痕迹,人工無法仿製。還有一種是蛇腹紋,漆器中這種斷紋較多,就像蛇肚子上的紋理一樣,這種可以人工仿製。
剔紅,剔黑複雜工藝
綜上所訴,讓我對這件「仿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先不要著急砍價,放下東西先在整個市場轉一圈,如果沒有相同的東西出現再回去砍價。先問攤主你有多少個,我要批量的送禮用。攤主說就一個,你立刻說這東西就不要了,送禮要送一對兒,沒有送單只的!這時候我轉身就走,攤主會拉你,問你一隻能給多少錢?這就是砍掉一個「零」的機會來了。我出了一個我可以接受的價格,這個價還能緩一口,萬一賣家不同意我還能漲一口。最後來回拉鋸了半個小時,在我接受價格範圍內成交了。我無意看了一下攤主的表情,看起來比我還開心,滿臉堆笑的稱:「今天終於開張了」。
在款識上有些瑕疵
在收藏圈裡有一小部分人群仍然活躍在市場,大部分人覺得這是一個「仿品成災」的年代,那麼這小部分人會認為是一個「撿漏」最佳時期。
細碎的斷紋,就像是手掌紋
再附上一句忠告:「撿漏兒」一定要端正心態,不要有貪慾。如果你在地攤上花300元,買到了拍賣近3億的汝窯盤子,那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事情。如果你要拿300元買的盤子去搏3個億的話,我覺得花3個億治不好你心裡的「病」。
剔紅細節,刀法嫻熟,果斷無停滯,一氣呵成!


※大明宣德年制青花功夫茶台,有畫片有文字有歷史還很實用!
※火雲式「永樂年制」篆書款,釉里紅荔枝紋壓手杯!
※北宋汝窯天青釉長方盤
※馬未都比誰都明白,但又說不清楚的弘治官窯青花!
※「藍中發紫」明代嘉靖青花龍紋貫耳瓶!
TAG:瓷中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