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哪個城市最宜居?
澳大利亞墨爾本。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作者 Quentin Fottrell
全球大城市的生活質量終於開始提高,但摘得桂冠的卻不是美國。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在調查了全球140個城市後,發布了「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Global Livability Ranking)。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連續第七年蟬聯冠軍,之後依次為維也納、溫哥華、多倫多、卡爾加里、阿德萊德、珀斯、奧克蘭、赫爾辛基和漢堡。排名最高的美國城市是檀香山(第17),之後分別為華盛頓特區(第20)、波士頓(第34)、芝加哥和邁阿密(並列38)以及匹茲堡(第41)。「全球最宜居城市排名」已發布了10年。
過去10年,我們經歷了歐元危機、反緊縮計劃的抗議、發生在歐洲和中東的內戰、難民危機、越來越多的恐怖襲擊,以及前不久美國「白人至上」主義遊行演變成的社會騷亂。也正是在這段時期,全球城市平均宜居程度評分從2007年的76.1%降到2017年的74.8%(但較2016年有所提升)。但負責宜居城市調查的主編科普斯泰克(John Copestake)說,有12個城市的宜居度評分上升,只有六個城市的評分下降。
全球城市平均宜居程度評分
該榜單根據30多項宜居指標對每個城市打分,涵蓋社會穩定性、醫療衛生、人文和自然環境、教育、基礎設施五大類。也就是說,一個城市的市政公園越多,交通擁堵越少,公立學校的質量越過硬,這個城市的分數就越高。這30多個指標分為可接受、可容忍、不舒適、差勁、無法忍受五個等級。在滿分100的情況下,如有城市評得80分,那說明該城市在生活質量方面幾乎不存在任何挑戰。
曼徹斯特和斯德哥爾摩的排名因近期恐怖襲擊事件有所下滑,但整體來看,有十幾個城市的評分提高,其中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和冰島的雷克雅未克提高得尤為突出。阿姆斯特丹近年來犯罪率下降,荷蘭當局不得不著手展開一項監獄關閉計劃。雷克雅未克的文化設施因成功的旅遊宣傳和城區再開發措施得以改善。
科普斯泰克表示,社會動蕩加劇拖累了部分城市的排名。他還說:「很多挑戰城市宜居性的因素並沒消失,恐怖襲擊還在繼續,地緣政治衝突導致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風險進一步增大。敘利亞的大馬士革、奈及利亞的拉各斯、利比亞的
的黎波里
、孟加拉的達卡、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喀麥隆的杜阿拉以及烏克蘭的基輔都是全球最不宜居城市。
今年早些時候,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旗下的研究和分析部門《經濟學人智庫》還發布了一份「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排名」。在10個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裡,亞洲佔了五個。新加坡高居榜首,之後依次為香港、蘇黎世、東京、大阪、首爾。日內瓦和巴黎並列第七,紐約和哥本哈根並列第九。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排名墊底。
本文譯自MarketWatch
你可能還關注:
遍尋全球 哪些城市宜居又省稅?
在這12個全球一線城市,白領這樣吃午餐


※激光脫毛利與弊
※你走路的姿勢,透露著你大腦的衰老程度
※大學文憑無用論在美國升溫
※美國這幾所高校助學生找實習最熱心
※同學之間最能相互啟發和激勵的美國大學是……
TAG:華爾街日報·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