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胡世遠詩集《紅寶石》

讀胡世遠詩集《紅寶石》

GIF/1K

詩意棲居不是夢

——讀胡世遠詩集《紅寶石》

文/陸 瀟

國慶與中秋相連的這個小長假,江南秋雨連綿,天氣漸涼,似乎是提醒我不要外出,窩在家裡讀詩。我正是如此選擇——將屋子收拾乾淨,便一杯清茶一本詩集坐在飄窗上,將外面熱鬧的世界擱淺一旁,了無牽絆。

我手中捧著的詩集,是安徽霍邱籍詩人胡世遠老師的《紅寶石》。她穿一件淡紫色鐵線蓮的外衣,彷彿是胡世遠老師「純正做人,純凈寫詩」這一心聲的寫照。

認識胡世遠先生是在今年的七月,讀他的詩也是在七月暑氣正濃的日子。那時零星從他分享在微信朋友圈裡讀到了他的一些詩,感覺他的詩彷彿一泓清澈的湖水,總是能洗凈塵世的煩躁與苦悶;彷彿一陣柔和的清風,吹散你心頭的狹隘與冷漠。

九月,在常州,因為參加第五屆白天鵝詩歌獎頒獎典禮及採風活動,我有幸見到了真實生活中的胡世遠老師——白天鵝詩歌獎的創辦者。三天短暫的相處,對他與白天鵝詩刊都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也有幸得到了他2017年新出版的詩集《紅寶石》。

這本詩集共收集了世遠老師一百九十四首詩。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世遠老師每天至少要寫一首詩,無論多麼忙碌,無論多少瑣事纏身,幾年來他自己對自己許下的這個承諾,他一直在堅守,從未食言。在這個充滿誘惑的浮躁的年代,內心該有怎樣強大的定力才能做得到啊!

觀世遠老師這本《紅寶石》,似乎與別人的詩集不大一樣。他的《紅寶石》沒有序,也沒有後記。翻開,直奔詩歌,言畢,揮手止步。其實這樣恰恰符合詩人對詩歌那份簡單清潔的愛——除了詩歌,別無其他。是的,要說的話都在詩里,讀者有心,自然能從詩歌中找到自己想找到的東西。別人說得再好,不如自己親自去讀讀詩句吧。

翻開《紅寶石》,目錄也沒有對詩歌進行分類,近兩百首詩歌就那樣依著順序,安靜地排著隊,像排著長隊的一群孩子,用清澈的眼神望著你。是的,有些東西是無法歸類的,尤其詩歌,一首詩不同的讀者有不同的收穫,就讓讀者自己去歸類吧。讀完目錄後,有這樣兩行字:「謹以此書/獻給世上所有相愛的人」。這兩行字,我反覆讀了好幾遍。我以為愛是詩人支撐起這些詩歌的骨骼,詩人的詩是追尋著這個充滿愛的世界而來,追尋著人間美好而來。

雖然詩人沒有將《紅寶石》里的詩歌分類,但我從中讀出了幾條主線。詩人筆下,自始至終鄉愁鄉情是濃墨重彩的主旋律。詩人早年參軍離開家鄉霍邱,退伍後在瀋陽安家度日,千山萬水,日月斗轉,在他心頭總是有一縷淡淡的鄉愁在縈繞。「一生漂泊在外的人啊/多麼希望在異地,聽到一陣故鄉的風/禪悅班漂浮在黑暗的海港/一艘艘失去自由的船,載著一個人的/暴風雪,風帆在晨霧中閃著綠光」(《芒種》)看啊,哪怕是一陣故鄉的風,都能給身處異鄉的詩人遠航的風帆注滿一股希望和力量!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充盈到了身處異鄉的每一個日子。「回到故鄉的日子/多麼柔軟!像蝴蝶般/震顫。彷彿我將一朵花/帶到你的面前(《返鄉記》)在詩人心裡,故鄉的泥土是柔軟的,故鄉的風是柔軟的,故鄉的鄉音是柔軟的,依偎在故鄉懷抱的每一天都是柔軟的,這柔軟融化了詩人一顆赤子之心!像這樣抒寫鄉情鄉愁的詩,在這本詩集里比比皆是,可見我們的詩人,無論走得多麼遙遠,無論事業上取得多大的成就,他的心裡永遠裝著生他養他的故土。對故土的眷戀和摯愛,讓詩人前行的腳步堅定有力,不迷茫不盲從,他記得自己從哪裡來,他知道自己要到哪裡去。這份情懷也鑄就了詩人豁達開闊的詩歌意境,讓讀者讀後,也是激情蕩漾,豁然開朗。

歌頌親情也是世遠老師詩歌很重要的組成部分。詩人在詩中不止一次緬懷逝去的父親——「有那麼一瞬間/我又看到父親/正從墓地里返回/拿著幾個大小不一的紅薯/冒著熱氣/而此時,整個世界/變得越來越小/我只記得紅薯的滋味/從閃爍而過的光里/我抓住了風。正如我嚮往/用餘生的孤獨交換/一雙眼睛」(《交換》);他在詩里一次又一次惦記遠在家鄉風燭殘年的老母——「母親,我遠在千里之外的瀋陽/流著淚寫下上面的文字/母親,我只想這樣輕鬆地說話/有你在身邊,我感覺特別安靜」(《鄉下的母親》)他給漸漸長高的兒子寫下一首又一首包含希望與真情的詩歌:「我們是父子,更是朋友/感謝我的生命里有你登場/青春的舞台上,或配角,或主演/只要你平安,健康,快樂/我們如願以償(《寫給兒子十九歲的生日》)……這些包含深情的質樸的詩歌,在詩人筆下源源流淌,也許你會覺得這樣的詩句沒有什麼技巧,但我以為,我們對父母之真情對子女之真愛,本身就是不需要任何遮掩不需要任何修飾,也不需要那麼雲山霧罩的。在這些詩里,真情便是技巧,她可以洗滌靈魂,震撼心靈,啟迪心智——這樣的詩,有哪個身為兒女身為父母的人讀了不為之動容呢?

愛情是詩歌永恆的話題。詩人以《紅寶石》這首詩的題目作為詩集的名字,更多的也是包含對相濡以沫的愛情的珍惜與感激。同樣是樸素的語言,卻字字飽含深情,我們可以看出一段美滿婚姻經歷的滄桑歲月的考驗,可以見證兩個人一路扶持的一往情深:「記得我們剛結婚不久/你戒指上的那枚紅寶石/順著下水道溜走了/你為此哭了好幾場」,第一節讀後,讓人在扼腕嘆息的同時有一種深深的擔憂——沒有了紅寶石的婚姻還能走多遠?「那時,我們還很脆弱/像個孩子似的,慢慢地熬過/黑暗的時刻,我們過著/我們必須接受的生活」,這一節,一對在苦日子裡掙扎的夫妻浮現我們眼前,在艱難困苦的日子裡,他們用愛,互相扶持,相攜前行。「前年我們的父親先後離去/去年孩子考上大學/如今菩提念珠在夜晚照耀著/我守著你,你守著我」這一小節,以生活中死亡與更新,呈現了一路走來的相依相伴,平常的日子就是這樣離不開永別,也接納著新生。「今年院子里的櫻桃樹/還會長出滿枝頭的紅寶石/我挑最大的三顆/給你一顆/給我一顆/再給你一顆」最後一節,生活苦盡甘來,曾經的苦難讓兩個相依相伴的人更加懂得珍惜,更加不忘當初的承諾,甚至,因為有共同的經歷,他們比當初更加珍愛著對方,把對方看得比自己生命更為珍貴。這首《紅寶石》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詩歌所謂的技巧,但讀來,我們卻可以看見我們平常夫妻所經歷的人間煙火的真實面貌,禁不住眼含熱淚,去回憶去思考,去牽起身旁那雙粗糙的手,我們不離不棄,白首偕老……

讀世遠老師的詩,給我另一種特別的感覺就是,他的詩歌里你幾乎找不到鬱悶、黑暗、仇恨或尋死覓活等負能量的東西,再平常的事物在他筆下也能飛揚起一種光芒,照亮讀者的心田。再深重的苦難,在他的詩里也會化為一縷恬淡的春風。觀詩人經歷,從霍邱農村走向軍營,從軍營走向社會大熔爐,尤其是因為對詩歌的執著熱愛,他為了詩歌選擇辭去工作;為了創辦白天鵝詩歌獎,他選擇掏出自己的積蓄,這期間遭到過多少的質疑與不理解呀。作為一位心思細膩的詩人,難道他就沒有過苦惱沒有過彷徨沒有過辛勞與孤獨嗎?但翻開他的詩歌,我們讀到的是晨露在草葉上輕顫,是鮮花在陽光里絢爛,是湖水在微風中舞蹈,是白雪在黑夜裡歡騰……「風起伏於枝葉間/我彎下腰,接近內心的/敬意和平衡」(《在空氣的潔白中》);「靜謐的荒地上,陽光告訴我/那漂泊的飛鳥,就是我的親人/在兩朵鮮花之間,兩棵小草之間/我輕輕地走過,我相信/花草也有熟睡的孩子,偕同絕望和愛/清風像蔚藍色的禱告/一切在彷彿之間(《花草也有熟睡的孩子》)讀到類似這樣的詩句,你也一定會和我一樣解開心中的疑惑——原來詩人心中對這世間萬物,哪怕一陣風一棵草,都是充滿深深的敬畏與濃濃的感恩呀!正是詩人心中滿滿的熱愛與情意,才使他即使歷經千難萬險,也是微笑前行,不改初心。正如歌手刀郎和雲朵在《愛是你我》中歌唱的那樣——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

世遠老師的詩歌澄澈如湖水,溫暖如春光,他將人間苦難輕描淡寫,或者將苦難化為更為堅強的毅力與更為遼闊的胸懷,擁抱這美麗的世界,擁抱這可愛的生活。詩人對詩歌那份純粹的愛,使他詩意棲居在人世變得不是夢幻。他的詩可以將讀者引領到更為廣闊的光明之地,我想這正是詩歌的意義之所在吧。詩歌是什麼?我們在形容一種美麗的事物時,往往用到「如詩如畫」這個詞,那麼我姑且以為詩歌代表的應該是美好,是我們苦難生活里的一盞明燈,她該謳歌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火熱的生活,謳歌一切能帶給我們積極向上的元素。她是愛,她是感恩,她是真,她是善,她是美,她是可以讓我們活得更美的神!所有這些,你皆能從胡世遠老師的《紅寶石》里找到——找到屬於你的那顆紅寶石!

【作者簡介】陸瀟,筆名朵兒,瀟瀟。白天鵝詩人協會會員,現居安徽銅陵。有詩作發表《詩歌報》《詩歌月刊》《中國詩影響》《世界漢詩》《淮風詩刊》《詩中國》《關東詩人》《白天鵝詩刊》《新民晚報》《教師報》等。著有詩集《流年婉轉》,曾獲第五屆白天鵝詩歌獎。

白天鵝詩刊

白天鵝詩刊雜誌社編委

社 長:孟黎

副社長:李一泰沈錦繡

名譽社長:王勤 黃劍明

主 編:胡世遠

副主編:王文軍微雨含煙 徐鳴幽 曾鵬程

編 委:萬琦 於睿 王文軍 李一泰 劉輝

沈錦繡胡世遠大梁 微雨含煙 潘向英

主任編輯:徐慧

編 輯:水子 土也 劉一冰 紫靈 胡慶軍 蔡興樂

特約編輯:劉輝 胡獻錦 南南千雪

網刊編輯:花瓣雨

校 對:邵傑

特聘法律顧問:田強

國際標準書號:ISBN 978-0-9850245-2-8

定價:19.80元

出版日期:雙月月中

附:《白天鵝詩刊》博客網址:http://blog.sina.com.cn/u/2883723947

投稿郵箱:baitianeshikan@sina.com

通聯地址:瀋陽市大東區如意五路14號《白天鵝詩刊》雜誌社

郵編:110161 聯繫人:胡世遠(主編)

電話微信:13804045839 qq:1063011175

白天鵝歡迎您

投稿·合作·入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天鵝詩刊 的精彩文章:

TAG:白天鵝詩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