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琺琅彩現,必見天價:從3.2億拍品說琺琅彩鑒定的八大技巧!

琺琅彩現,必見天價:從3.2億拍品說琺琅彩鑒定的八大技巧!

近10年來,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琺琅彩瓷器拍賣價飛速飆升,並且不斷跨越億元關口。

2006年在佳士得秋季拍賣會上,一隻「清乾隆御制琺琅彩杏林春燕圖碗」更以1.5123億港元拍出,創造了我國琺琅彩瓷器拍賣紀錄。

2010年在蘇富比秋拍上,一對「清乾隆御制琺琅彩「祥雲瑞蝠」開光式「四季花卉」圖紙搥瓶」以總價1.7268億港元拍出,再次刷新了國人對琺琅彩潛力的認知。

這些活生生的數據足以說明晰市場對清三代期間價值的高度肯定與需求。高價藏品的成交並非偶爾,而是市場需求之必然趨勢。

琺琅彩起始於康熙後期,鼎盛時為雍正期至乾隆期。琺琅彩的製作是由景德鎮燒制的上好素白瓷送進宮中再畫上琺琅彩釉烘烤而成。畫工技藝高,加工水平嚴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

由於琺琅彩器是專供宮廷皇室玩賞之用,不得向外流傳,故而流傳到現在的琺琅彩瓷器數量極少,很少人可見到此類珍品。那麼如何鑒別琺琅彩瓷器的真假呢?小編為大家整理出最常用的八大鑒定技巧的圖文詳解,如下:

一、瓷胎

琺琅彩瓷器首先看瓷胎,瓷胎細薄,修胎規則,完整無缺。

紫紅地白梅琺琅彩小盅,清雍正,高3.5cm,口徑7.3cm,足徑2.9cm(故宮博物院藏)

二、造型

琺琅彩的造型。多為碗、瓶、煙壺之類的日用小件瓷,和動物擺設品,超過一尺大的都少見。

胭脂紫軋道琺琅彩直頸瓶,清乾隆,高27cm,口徑3.2cm,足徑4.4cm(故宮博物院藏)

三、底軸

為純白軸,不偏青也不偏黃,軸面光滑潔凈無疵,堪稱「白璧無瑕」。

黃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碗,清康熙,高7.8cm,口徑15cm,足徑6cm(故宮博物院藏)

四、色彩

琺琅彩比較注重琺琅的彩色。顏色極鮮艷且柔和,很少為純色而為粉彩型偶合色。色種多,同一物上可出現七、八種顏色,多達十多種。

琺琅彩雉雞牡丹紋碗,高6.6cm,口徑14.5cm,足徑6cm(故宮博物院藏)

五、色料特點

每一圖案均由多種色料調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質反光感,有時還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觀。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顯的立體感,閉眼用手摸可明顯感覺到,若用十倍放大鏡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葉上看到極小的開片紋。這一現象用肉眼看不出,這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特徵。而粉彩則感覺不到有凸出的情況。

六、畫工工藝

琺琅彩器畫工特別講究,多為工筆畫;各個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琺琅彩大多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紅、黃、蘭、綠、紫、胭脂色;雍正的琺琅彩比較成熟的,工藝上也有所突破,彩料更為豐富。除了有色地彩繪,更多的採用了白地彩繪。這種方法能更好地突出琺琅彩釉的艷麗鮮亮;乾隆時期出現了粉彩瓷和琺琅彩瓷之間的作品。

琺琅彩梅花牡丹紋碗,清雍正,高6.9cm,口徑14.6cm,足徑6cm(故宮博物院藏)

七、紋飾

在色地上畫纏枝牡丹,折枝大朵花卉,團花中心書壽,「萬壽無」,九秋菊花等。康熙琺琅彩的特點是有花無鳥,其色彩調配比雍正乾隆兩代都差一些。雍正琺琅彩紋飾多為山水、竹石、花鳥等景物,同時在繪畫中配以相應的詩句,溶詩、書、畫於一體,別有風味,顯得更加高雅。

琺琅彩松竹梅紋瓶,高16.9cm,口徑3.9cm,足徑4.9cm

八、款識

康熙時期落款為「康熙御制」四字楷書,加雙方框或單方框。

雍正時期的款識也有兩種方式,一為四字組成「雍正年制」,一為六字「大清雍正年制」。

乾隆的款識有三種,一為「乾隆年制」四字雙方框形,一為「乾隆年制」四字,還有一種為「大清乾隆年制」。

收藏界有一流行語: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瓷的持續受寵,蓋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啟下(乾),整頓吏治,使清朝出現了一個國強民富的時代。

中國的制瓷工藝發展到清代,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時期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無論質量、數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擬的,匠師們發揮智慧,精工巧制,使瓷器具有了極高的藝術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雍正在位13年,為何從不敢去承德避暑山莊?乾隆含淚道破玄機
軍事天才的他 相傳是乾隆私生子 受盡萬千寵愛
乾隆墓中的寶劍,碰過的人無一生還,真的有那麼邪門?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