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銀質香囊與楊貴妃有關,持平原理就像陀螺儀

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銀質香囊與楊貴妃有關,持平原理就像陀螺儀

1970年10月5日陝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個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個高65厘米,腹徑60厘米的陶瓮,裡面裝有大量金銀器;後經考古人員挖掘清理,於10月11日又發現一個大小類似的陶瓮,內裝有金銀器和玉器;考古人員在陶瓮的旁邊還發現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徑25厘米的銀罐,銀罐內裝有一件精美的鑲金獸首瑪瑙杯。

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帶10幅,玉臂環1對,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寶石、寶玉珍飾和貴重藥材。這次出土的文物被稱為何家村唐代窖藏。

何家村遺寶中,還有一件與楊貴妃有關。

《舊唐書》卷五一講:安祿山反叛,玄宗等逃離長安,途徑馬嵬坡時,賜死楊貴妃,並葬於此地。玄宗後來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舊情,密令改葬。當挖開舊冢時,發現當初埋葬時用於裹屍的紫色褥子以及屍體都已經腐爛,唯有香囊還好好的。

《舊唐書》中的這段文字說衣物及屍體都已腐爛,唯有楊貴妃身上佩戴的香囊還好好的!根據一般常識,香囊就是個絲織的香包,長時間埋於地下怎麼會不腐爛呢?

楊貴妃死後是草草下葬,沒有做任何防腐處理,出現如此情形,人們猜測只有一種可能,除非楊貴妃身上的這隻香囊是金銀或其它不易腐爛的材料製成!

史料記載,在唐代,香囊有兩個用途,一個是禮佛用器、一個日常生活裝飾品。

人們認為將佛經盛放在香囊之中,隨身攜帶,能起到消災辟邪的作用。同時,香囊又是唐貴夫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之物,無論狩獵、出行、遊玩,均隨身攜帶,所過之處,香氣襲人。

何家村遺寶中就有這樣一件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香囊外壁用銀制,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以中部水平線為界平均分割成兩個半球形,一側以活軸相套合,下部球體內上下球體之間,以子母扣套合。

內設兩層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外層機環與球壁相連,內層機環分別與外層機環和金盂相連,內層機環內安放半圓形金香盂。外壁、機環、金盂之間,以鉚釘鉚接。

這種香囊設計精巧,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由於機環和金盂重力的作用,中間的香盂總是保持平衡,裡面的香料不致灑落。

何家村出土的香囊意義重大,不僅印證了唐代已經出現金銀所制香囊,其持平原理與近代發明的一種儀器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專家介紹說,唐代香囊中的持平裝置完全符合陀螺儀原理。

我們知道,第一台真正實用的陀螺儀器問世只有大半個世紀,是一種機械裝置,基本原理是,一個旋轉物體的旋轉軸所指的方向在不受外力影響時,是不會改變的。人們根據這個道理,用它來保持方向,製造出來的東西就叫做陀螺儀。

這一原理在歐美是近代才發明並廣泛應用於航空、航海領域,而中國最晚在1200年前的唐王朝時就已掌握了此項原理,且被廣泛用於貴族人家的日常生活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圖說歷史:紫禁城裡的洋畫家郎世寧畫筆下的圓明園竣工圖
一組上世紀七 八十年代收音機老照片
慈禧臨終遺言兩大看點:悟透丈夫咸豐遺詔,對自身不足做了了斷

TAG:張再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