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戰役大成功戰略大失敗的白衣渡江(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
——史料摘譯——
原文:
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三國志呂蒙傳》
譯文:
呂蒙小時候避難南渡長江,依附於姐夫鄧當。鄧當是孫策的部將,曾數次討伐山越。呂蒙十五六歲的時候,就偷偷跟隨鄧當出去討賊,鄧當發現後大驚,呵斥呂蒙,他也不回去。鄧當回去告訴了呂蒙的母親。母親很生氣要責罰呂蒙,呂蒙說:「現在咱們貧賤困苦,很難生存下去,我出去打仗,萬一有點功勞,或許能夠得到富貴,而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親很心疼地饒了呂蒙。
1
一次戰役的勝敗是孤立的,只有從戰略全局中考量才能真正體現它的價值。
有的戰役,贏得很漂亮,但從戰略全局來看,卻是沒有一處「勝筆」。
比如說,三國時期呂蒙白衣渡江爆關二爺菊花的這次戰役。
從戰役角度來說,呂蒙幹得極其漂亮,也是他軍旅生涯最輝煌的一戰,但從戰略角度來說,直接導致了孫劉聯盟的破裂,之後孫劉交兵,即使後來和解,也再也回不到當初的信任了。
今天就來說說呂蒙。
2
經常有人討論「東吳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的高下。
大嘴的觀點是——
戰略角度:周瑜、魯肅不相伯仲,陸遜次之,呂蒙再次之。
戰術角度:周瑜、陸遜、呂蒙都差不多,魯肅略遜一籌。
不過,呂蒙有兩處是最厲害的,其一,武力值最高,人家本來就是武將出身;其二,呂蒙和孫權的關係最鐵,因為他是孫權一手培養出來的。
3
相比周瑜、魯肅和陸遜,呂蒙的家族背景是最差的,這也意味著他無法從家族借勢,成就全靠自己一拳一腳打出來。
從十五六歲偷偷摸摸上戰場,一直到別部司馬、平北都尉、橫野中郎將、虎威將軍,一刀一槍,一步一個腳印。
呂蒙身上的武將屬性很突出,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在他還未成年的時候,曾經有一次被人當面侮辱,說是呂蒙去打仗就是肉包子打狗,呂懞直接一刀捅死了人家,然後畏罪潛逃。好在後來有人求情,孫策才赦免了呂蒙。
4
呂蒙是孫權一手培養的人才,也是魯肅全力推薦的繼任者。但一開始,魯肅根本就看不起呂蒙。
真實歷史上的魯肅和演義中的形象不同,是個文武雙全的儒將。儒將最看不起的就是一根筋的莽夫,在魯肅眼中,呂蒙就是一個只會好勇鬥狠的傢伙。
是孫權改變了呂蒙的單一屬性,孫權曾經勸告呂蒙,讓他做一個終身學習的將領,呂蒙就開始潛心博覽群書,讀起書來廢寢忘食。《太平廣記》就記載了一個關於呂蒙在睡夢中誦讀《易經》的故事。
周瑜死後,魯肅到陸口接任,途經呂蒙駐地,和呂蒙一席交談之後,大為驚異,呂蒙不僅把戰略形勢分析得頭頭是道,還為魯肅準備了對付關羽的數條預案。
魯肅感嘆道:「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呂蒙回答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這就是成語「吳下阿蒙」和「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的出典。
5
東吳的兵制比較混亂,一位將領的實力和地位往往是由他有多少部曲決定的,這些部曲有些類似明朝將領的私兵。
呂蒙一生中有好幾件事都和部曲有關。
最初的時候,孫權打算整編軍隊,把一些年輕將領的部曲歸併裁撤,呂蒙生怕自己的部隊被裁,借了不少錢,把手下士兵的裝備更換一新,又加強了隊列訓練,結果,檢閱時「陳列赫然,兵人練習」,呂蒙吸人眼球的隊伍不僅沒有被裁撤,孫權還把從其他部隊中裁撤的兵員加強到呂蒙的部隊中。
赤壁之戰後,劉璋手下的將領襲肅率軍投誠,周瑜想把襲肅的部隊撥給呂蒙,呂蒙卻說,人家來投誠,卻剝奪人家的兵權,影響不好,拒絕了周瑜的好意。
呂蒙和三位東吳將領的駐地距離很近,這三位將領先後去世,因為子弟年幼,接不上趟,孫權想讓呂蒙吞併這三支部隊,但呂蒙不僅再次拒絕,還悉心培養三位將領的子弟。
有所為有所不為,呂蒙確實有大將之風。
6
在包括赤壁之戰的東吳各大戰役中,呂蒙屢建戰功,在戰場上不僅身先士卒,更是智計百出,在魯肅病故之後,呂蒙接任,成為東吳的中流砥柱。
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呂蒙迎來了生命中最濃墨重彩的一年。
《三國演義》中這一回目是《呂子明白衣渡江》,呂蒙用計偷襲關羽空虛的後方,最終導致了關羽敗走麥城,飲恨身亡。
實際上,「白衣渡江」讓士兵穿上白衣,化妝成商人,以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這只是呂蒙全盤指揮中比較低級的戰術欺騙。
更高級的戰略級運作,其實是事前的示弱以及事後的攻心。
關羽不是一個顧頭不顧腚的莽夫,他在出兵對付曹操的時候,在後方留下了不少部隊,但呂蒙用換帥的方法,用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陸遜替換自己,使關羽放鬆了警惕,把很多留守後方的部隊都調上了前線,呂蒙這才有了趁虛而入的可能。
呂蒙成功突襲江陵之後,善待城中百姓,慰問鰥寡孤獨,凡是騷擾百姓的士兵,一律嚴懲不貸,成功獲取了包括關羽軍屬在內的廣大百姓的民心。當這些消息傳到關羽軍中,關羽軍隊的士氣一瀉千里,完全沒有作戰的心思了。
江陵之戰,東吳大勝,卻並沒有折損多少兵馬,這才是呂蒙厲害的地方。
7
就在關羽死後沒幾天,呂蒙舊病發作,沒多久也不治身亡,享年42歲。
周瑜活了36歲,魯肅活了46歲,東吳的中流砥柱們貌似壽命都不長。
《三國演義》對呂蒙的死大做文章,就在慶功宴上——
呂蒙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
關羽顯聖殺死了呂蒙。
這當然不是真的,呂蒙之前的身體就不太好,當初換帥的理由也是治病,其實就是病死的。
後世猜測,這一年東吳可能是爆發了嚴重的轉染病,因為呂蒙、甘寧、孫皎、蔣欽等將領都死於這一年。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呂蒙年輕時在戰場上吃苦受累導致積勞成疾。
8
雖然是寫呂蒙的文章,卻想說一說魯肅。
魯肅把三國的局勢看得如此透徹「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又盡心竭力促成和維護孫劉聯盟,展現了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外交才能。
結果人死政息,大好局面被呂蒙一仗毀得一乾二淨。
更讓人生氣的是,武廟七十二將中,有周瑜,有呂蒙,有陸遜,就是沒有魯肅。
太不公平了。


※被活活氣死的宰相和漢朝版「八項規定」(八卦史記147)
※武廟72將系列:李靖 大唐軍神 終極BOSS
※八卦史記105:長平之戰的始作俑者
※武廟72將系列:李廣 滿是硬傷的悲情英雄
※八卦史記106:竊符救趙後傳
TAG:大嘴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