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家書》中的6句經典,就是一堂心學課
《王陽明家書》是王陽明的一部家書、家訓、家規全集,是心學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體現。王陽明一生文治武功,為國家為百姓鞠躬盡瘁,常年在外奔波的他,通過家書,給家人上了一堂最實用的心學課。40餘封家書,言簡意賅,內容豐富,寄託著陽明先生對後輩子弟的諄諄教誨。
一、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
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
點評:《示徐曰仁應試》《示弟立志說》《客座私祝》以及這封家書,都提到了「傲」字。傲,則損德。
治傲的良藥是謙。趨吉避凶是人的本能,在64卦中,除了第15卦,其他63卦卦卦有吉有凶,區別在於有的吉多一些,有的凶多一些,只有第15卦,是有吉無凶,是真吉祥。第15卦是謙卦。
二、能容人,是大器
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點評:修己的標準是克己復禮,克去心中的自私自利,恢復心的本然狀態(至善),這是成聖。要成聖,就容不得絲毫的自私自利。從這個意義上說,要成就「大器」,心上是容不得東西的。陽明先生在《大學問》中說到「大人」時解釋得很清楚。
外王時,不容人就成不了王。陽明先生先後做過廬陵知縣、南贛汀漳等處地方的巡撫、江西巡撫和兩廣巡撫,地盤最大時提督江西、湖廣和兩廣四省的軍隊,屬下和治下的官吏、百姓形形色色,形形色色中自然是聖賢君子少,平庸小人多,如果按自己的德行標準來衡量人和用人,一定沒有幾個可用之人。
三、養心莫善於義理,為學莫要於精專
勿謂隱微可欺而有放心,勿謂聰明可恃而有怠志;養心莫善於義理,為學莫要於精專。
點評:要學會「慎獨」,就是有人監督和沒人監督時,都要保持一顆真誠的心。所謂真誠,就是不自欺欺人,尤其是不能欺騙自己。陽明先生說,《大學》的核心是「誠意」,《中庸》的核心是「誠身」,因此做到一個「誠」字,《大學》《中庸》就讀通了。他說,「誠」就是「聖」,由此我們知道,聖人的本質就是一個「誠」字。
身心修養和做事業都需要專心致志和精益求精。以古代聖賢為師。古代聖賢雖然不在了,他們的經典還在。這些經典是古聖先賢們身心修養的實驗報告,他們能做得到,我們也能做得到。
四、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無有有過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過,當時即得本心。
點評:本心,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個至善,就是陽明先生後來提出的良知。良知本來是無善無惡的,被後天的習氣熏染,才有了不善。怎麼恢復到本心呢?陽明先生晚年提出了「為善去惡」的方法,簡單說,就是自我批評,改正錯誤。有了錯誤念頭馬上改,改錯的當時就恢復了心的本然狀態。
五、凡後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
凡後生美質,須令晦養厚積。天道不翕聚,則不能發散,況人乎?花之千葉者無實,為其華美太發露耳。
點評:凡是這些聰明伶俐的年輕人,必須磨挫他們的浮心傲氣,讓他們含蓄才智,充分地涵養德能。天地不積聚、蘊藏能量,就沒有充足的能量發散,何況人呢?在過去的鄉下,寒冬臘月,如果氣候反常,該冷不冷,冬小麥會向上瘋長。這就意味著向下的根扎得不深,根扎得不深,遇到大風雨就可能倒伏。農人就要狠狠心,套上牲口,拉上石磙,到麥地里碾壓瘋長的麥苗。
六、以良貴為重,舉職為榮
吾所謂重,吾有良貴焉耳,非矜與敖之謂也;吾所謂榮,吾職易舉焉耳,非顯與耀之謂也。夫以良貴為重,舉職為榮,則夫人之輕與慢之也,亦於吾何有哉!
點評:要莊重,就要憑良心自重自愛,不是說要端著架子自高自大;要愛惜自己的榮譽,是指我的職責雖然容易辦理也要盡心盡責,不是說要我追求榮譽來向別人誇耀。
良貴,在陽明先生良知學的語境中就是「良知」。只要良知做主,自尊自愛,忠於職守,就是高貴的;如果官品不好,以官牟私,職銜再高,也無異於竊賊。
本文由《王陽明家書》編輯李敏老師授權獨家刊發。
王陽明心學
|為往聖繼絕學——鑄造心學傳播第一平台|


※心學的力量能夠改變自己的世界
※達摩面壁 慧可安心
※你做公益只是為滿足自己的感覺
※心學不是成功學;真正改變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習慣!
※致良知的功夫在於過程 努力成為真正的自己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