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家天下》:生動還原那段波瀾壯闊的大歷史

《漢家天下》:生動還原那段波瀾壯闊的大歷史

作為民間寫史的代表人物,著名作家清秋子已經有過很多優秀作品。過了花甲之年,依然筆耕不輟,這種精神實在令後輩敬佩,而洋洋洒洒近兩百萬的《漢家天下》,自然屬於他的代表作了。

表面上看,該書是按中國傳統歷史小說的章回體寫就的,事實上,它吸收了過去十多年歷史研究及寫作的諸多成果,又融入了作者對歷史、對人生的深刻見解與頓悟。「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唯有用心閱讀的人,才會明白其中的奧義。而唯有熟讀史料卻又能跳出歷史看問題的作者,才能寫出這樣靈動的文字。

《漢家天下》前兩部的時段,是漢高祖劉邦執政時期,第一部《楚漢爭鋒》,從著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講起,到項羽自吻烏江告一段落;第二部《劉邦定鼎》,講述的是劉邦在帝位七年的事功。

公元前206年開始的楚漢戰爭,屬於中國歷史上的一場大悲劇。主要競爭者劉邦和項羽均為楚人,因此可算是楚國勢力的內戰,也是新貴與傳統貴族之間的決鬥。漢王劉邦為了一已私利,以數百萬民眾的生命為代價,挑起一場完全可以避免的奪權戰爭,並深刻影響了後世兩千年的中華帝王史。

那是個人才輩出,英雄扎堆的年代,那也是一個小人得勢、奸雄逞強的歲月。而笑到最後的,恰恰不是英雄,而是小人。

我們應該認識到,劉邦的勝利,根本沒有什麼歷史必然性。楚漢四年戰爭,項羽一向勝多負少,幾次差點殺掉劉邦,卻終於走上了絕路,其實也只是差一點點運氣。清秋子的著作之中,對於劉邦的奸詐、貪婪、好色、雞賊、無恥與陰險,可謂描寫得繪聲繪色,入木三分。

這是一個將各種卑劣伎倆集於一身的開國皇帝,這是一個將人性醜惡演繹得淋漓盡致的成功者,這是一個為「小人得志」寫下最輝煌註腳的千古傳奇。劉邦為人表面厚道,實則陰險,表面大度,內心狹隘。卻能將一眾文臣武將牢牢控制在手中,馭人之術可謂爐火純青;隨時背信棄義、給人挖坑,更是他的招牌動作。

劉邦的輝煌經歷,無疑會讓後人永遠感慨:劣幣總能驅逐良幣,小人總能戰勝英雄。兩面三刀永遠比一根筋有人脈。真的是這樣嗎?幸運的是,人類進入20世紀以來,這種鐵律已經被打破了。

匹夫之勇,婦人之仁,是過去無數歷史學家對項羽的詬病。當然,項羽有破釜沉舟大敗秦軍的輝煌,有用三萬人血洗劉邦五十六萬大軍的偉業,可惜他更適合做天才的將領,無法成為優秀的統帥,更不適合成為一國之君。

項羽的英武、魯莽和情商低,更讓我們印象深刻,為之扼腕:一次次地錯失良機,一次次地放縱對手,一次次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低估對手的智謀。一次次地讓部下灰心,讓敵人興奮,讓吃瓜群眾看笑話,實在是為「眼高手低」做了最好的註解。

當然,項羽絕非李逵式的真正莽夫,也有其細膩的一面——否則虞姬也看不上他吧。但對付老狐狸劉邦,他還是智謀太少,底線太高,心腸太軟。這樣的人就算徹底擊敗了劉邦,可能也會引發更慘重的後果。

而虞姬,似乎是由兩千年之後穿越而去。她的美貌自然不用多說,那種善良、大度與寬容,更與那個血腥的時代格格不入;她的睿智與勇氣,竟然不輸於久經戰場的勇士;散發出的人性光芒,更讓我們為之感慨和無奈。垓下與兄長先後自盡的一幕,書寫了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感動與敬佩的一幕,也令勝利者的種種謊言,顯得是那樣可笑可恥可憎。

韓信則是另外一個重要角色。本來有本資格自立為皇帝,與劉項三分天下的他,卻因自己的迂腐、懦弱和固執,屢次錯失良機,被劉邦利用和玩弄了一輩子,換來了滿門抄斬的歸宿,印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亘古真理。

韓信飽讀詩書,領兵多多益善,但政治眼光卻與鄙視讀書人的劉邦相差太遠,擁兵數十萬,卻兩次被劉邦談笑之間奪取兵權,被呂后輕易誅殺,實在是世所罕見的奇恥大辱,與項羽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異曲同工。

歷史的詭異在於,沒有項羽,諸侯之亂必定會章邯撲滅;沒有韓信,劉邦不可能消滅項羽。但偏偏劉邦笑到了最後,並一手開創了綿延四百年的大漢帝國,並深刻影響了後世兩千年。韓信臨終時的絕望呼喊:「日月何在,天理何在?如此漢家,又哪裡勝於暴秦?」無疑道出了真相,可惜,成王敗寇定律屢試不爽。

秦始皇寬容六國後人,結果丟了江山。劉邦一邊拚命抹黑秦朝,一邊極力神化自己;一邊把禮義廉恥掛在嘴上,一邊堅定不移地殺害開國元勛。一眾功臣慘死,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誅滅他們三族,無疑是法西斯式的種族清洗。滅一異姓王,均用一劉姓親戚取而代之,毫不掩飾地實行家天下;即將告別人間時,還來了個臭名昭著的「白馬之盟」,要求全天下拚死捍衛他的一已私利。今天的我們讀來,無疑陣陣發冷,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劉邦的時代,不配姓劉,就只有被宰割的份兒。

清秋子老師用自己的精彩之筆,為我們還原了那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真實再現了暗渡陳倉、彭城大戰、滎陽之圍、垓下決戰、屠戮功臣、白登之圍、後宮爭端等等重大歷史事件,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劉邦、項羽、韓信、張良、呂后、虞姬等歷史人物,透過一頁頁的書卷,我們依稀會聞到戰爭的硝煙,更能體會到人性的險惡。

讀史使人明智,但如果將歷史當成「成功學」「厚黑學」來解讀,想靠學習劉邦這類小人的先進經驗來為人處世,恐怕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今天的中國人,依舊說漢語、用漢字,但劉邦式的成功模式,註定會受到越來越多的譴責;我們更要讓這種伎倆,永遠不再有生存和壯大的土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邦 的精彩文章:

范增為什麼多次勸項羽殺掉劉邦,范增為何如此針對他?
劉邦竟然差點被這些東西吸引住
張良的謀略究竟有多深? 劉邦收服兩諸侯王后, 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
劉邦的故事:能娶到呂雉也算是一個「意外」

TAG:劉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