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服上的一個字之差待遇相差如此大,原來臨時工不是現代專利
文史
10-13
如今我們看到清朝古裝劇,其士兵的著裝與歷史當中清兵的著裝是沒有多大的差別的。不過細心的觀眾可能會發現,有些清兵所穿的軍服當中繡的是一個「兵」字,有的繡的是一個「勇」字,這又是為何呢?
據史書記載,從廣義上來講,無論是綉「兵」字軍服的清兵,還是綉「勇」字軍服的清兵,都是真正的士兵。只不過在地位上有所不同,綉著「兵」字的清兵分為兩種,一種是滿族人的正規軍,是真正的旗人(也就是八旗軍);而另一種是由漢人組成的綠營軍。
為何會有綠營軍呢?主要就是八旗軍的軍力不足以管治中國,所以只好從漢人當中補充兵力咯,至於待遇方面...那肯定是清朝的自己人八旗軍最好的啦。
隨著清朝的發展,政府越來越腐敗,八旗軍身為旗人肯定是好吃懶做的了;那些農民起義也就交給了綠營軍來負責鎮壓。到後來發展到兵力不夠了,於是就開始用「勇」字軍了,而綉有「勇」字的就是鄉勇,鄉勇顧名思義就是地方的非正式的武裝力量;也就是需要打仗的時候才派出的,不需要打仗的時候就解散。
在太平天國運動中,清朝主要的軍力就是湘軍。而湘軍其實也是鄉勇來的,都是靠曾國藩才把湘軍訓練成正式軍,所以後來就有了一些是綉著「兵」,一些是綉著「勇」的士兵。一句話就可以總結完,八旗軍就相當於是公務員,綠營軍是相當於是事業編,而鄉勇就是臨時工。


※盤點傷亡最慘重的四場戰役,每場德國都有參與,傷亡都過百萬
※真實的滿清的宮女為何都那麼丑,這事得問慈禧太后了
※為何古代女人還少犯罪,因為犯罪不怕坐牢最怕這種處罰
※這國家曾想一舉征服中國,叫囂說要讓全部中國婦女生育混血兒
※歷朝歷代都掃黃打非,但清朝卻用這種形式,真不怪為後人唾罵
TAG:泛黃的紙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