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閔行:醫聯體助力分級診療惠百姓

上海閔行:醫聯體助力分級診療惠百姓

在特大城市,雖然醫療資源非常豐富,但是非中心城區的市民想看一次病,還是路遠費力。如何讓優質醫療資源為更多人共享,上海市閔行區做出了醫聯體的嘗試。近日,隨著「中山醫院-閔行」、「龍華醫院-閔行」這兩個醫聯體在上海市閔行區同時成立,上海閔行區的醫聯體達到了8個。

近兩年來,閔行區先後建成「復旦兒科(閔行協作網)」、「華山-五院-閔行」、「仁濟-浦江」、「腫瘤醫院-閔行」、「岳陽醫院-閔行」、「眼耳鼻喉科醫院-閔行」等6個醫聯體,匯聚一批市級優質醫療資源,支撐區域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僅2017年上半年,閔行醫聯體為簽約居民實現三級醫院轉診1992人次,完成心電圖遠程會診54736人次、放射遠程會診195031人次、眼底鏡檢查18537人次、雙向查房1891人次。

區校「聯合」:從「點對點」到「面對面」

醫聯體幫扶通常「點對點」或「點對面」,即一家大醫院對一家或幾家基層醫院。但2014年,閔行區政府與復旦大學簽訂「共建醫教研協同型健康服務體系」合作協議,啟動全方位的區校戰略合作。

「閔行有多年衛生信息化建設基礎,並擁有基於居民電子檔案的大數據資源;而復旦大學及附屬醫院在醫學教育、科學研究和醫學人才方面具有國內領先優勢。雙方合作,具有巨大的遠期效益。」閔行區衛計委主任杭文權說。

雙方合作,計劃用5年時間,基於閔行區居民健康大樣本、大數據生物樣本庫,雙方將建設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同時建立社區全科醫生規範化培養基地,3年內完成對閔行區內573名全科醫生的規範化培訓與專業技術輪訓。

除了與復旦大學合作,閔行區還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簽署了共建協議,旨在創新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醫療機構管理模式,建立附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標準,以中醫類別全科醫師的教學、規培為重點,選取2至3家閔行區所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醫學教育、醫療服務、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等方面緊密合作,力爭用3至5年時間將其創建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同時,藉助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其附屬醫院優質資源,閔行區以區中醫醫院和吳涇醫院為兩大龍頭,帶動公立醫院及社區中醫科室,同時輔以民辦中醫醫療機構,逐步架構醫教研協同型的區域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杭文權表示,「十三五」期間,閔行區將進一步深化與上海中醫藥大學的合作,全面提升閔行區中醫藥服務能級,更好地保障轄區百姓健康。

專科「聯動」:「大學科」首當其衝

在推進醫聯體的過程中,正是「專科先行」——以學科建設為基礎,探索分級診療。

以「華山-五院-閔行」為例,該醫聯體以「大學科制」推進專科建設,根據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優勢學科及閔行區域實際,將「神經內科」和「普外科」率先納入第一輪「大學科」建設計劃,由閔行區政府給予學科建設專項經費,醫療機構進行經費匹配,形成「資源投入+績效考核」的管理模式。

為何是神經內科與普外科呢?杭文權介紹,閔行區老齡化趨勢明顯,全區60周歲以上老齡人口為31.24萬,閔行腦卒中發病率為229.7/10萬,因此,醫聯體將神經內科作為首輪「大學科」建設對象。同時,閔行區1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雙向轉診病房,為度過急性期的康復患者提供集中管理醫療服務。

選擇普外科也是一樣。近年來,閔行區持續開展「腫瘤早發現早治療」篩查,取得較好效果,全區每年發現新發腫瘤患者近3500例左右,但目前區內手術服務量未能滿足腫瘤患者需求,大部分腫瘤患者出於對高端醫療水平的盲目需求,無序自發擇院,造成就醫秩序混亂和醫療資源緊張。因此,醫聯體將第五人民醫院普外科作為首輪「大學科」建設對象。

為了保障各方利益,閔行區明確承諾對與三級醫院建立醫聯體的區域醫療機構進行收入托底,約定三級醫院和區級醫療機構醫療收入的分成比例,同時每年支付三級醫院基本管理費。

區域「聯誼」:「專病菜單」量身定製

在閔行區浦江鎮,有個特別的社區「糖尿病分級診療工作室」,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南院內分泌科主任麻靜牽頭,與浦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家庭醫生、公共衛生人員、糖尿病專科護士等組成,通過糖尿病前期篩查、專家門診、雙向轉診、雙向查房、跟蹤隨訪等,搭建一個全新的糖尿病管理模式。這個工作室,正是來源於「仁濟-浦江」醫聯體。

這種模式,正是仁濟醫院南院對接浦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同服務50萬人口。

對此,浦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志勇介紹,在仁濟醫院南院支持下,該中心根據當地居民的常見病診治需求,量身定製了「專病菜單」:建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醫科、眼科等4個專家工作室,以及呼吸科、老年科、腎內科、骨科等4個主治醫師教學門診和1個腦卒中MDT(多學科診治團隊)。每周,社區都有專家坐診,讓患者在家門口即可享受三甲醫院優質醫療服務。而該中心的全科醫生可以定期到仁濟醫院南院參加「雙向查房」、「三級查房」。

在浦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依託閔行強大的信息化基礎建設,浦江社區與仁濟南院可以「無縫對接」:社區門診、體檢等途徑的心電圖資料傳輸給仁濟南院,10分鐘內診斷結果就可以傳輸回來;放射科影像資料傳輸過去,30分鐘內就有診斷結果。仁濟醫院南院副院長李勁介紹,雙方探索打造日間手術「1+1」延伸診療信息化平台,建立延續化診療隨訪資料庫,在「全-專」團隊配合下,讓雙向轉診更暢通,讓患者的康復不再成為難題。同時,雙方還合作開展「健康社區」計劃,探索對社區居民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杭文權表示,閔行醫聯體處於探索階段,還面臨不少困難,例如各個醫聯體之間未形成一體化管理、分級診療效果尚不明顯等。

為進一步加大信息化保障力度,閔行衛生計生委與上海電信合作,探索打造區域移動智能化就診服務平台——「捷醫」平台,在線為居民提供智能導診、分時預約、智能排隊、查詢提醒、統一支付等服務。

(本版稿件均由謝小麗提供)

轉載自:經濟參考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證券綜合 的精彩文章:

寶姿發布LOVE膠囊系列新品 京東為線上唯一首發平台
山東路橋:大單持續落地 業績符合預期
布局萬億物聯網產業華為引領萬物互聯風暴

TAG:騰訊證券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