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文物流失,一直是各國最為頭疼的問題。我國在清末民初經歷過最大的一次文物外流的浪潮。無數的珍寶被或明或暗的送到國外,大張旗鼓的經過拍賣後,要麼藏於各大博物館,要麼被有實力的收藏家所收藏。這其中,除了貪婪的外國人以外,還有助紂為虐的中國人。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最著名的是一名叫做王圓籙的道士,他意外發現敦煌莫高窟後,將大量經文便宜賣給外國人,造成了中華文化無以估量的損失。但他畢竟對文物不懂,雖損失慘重,還不能說是有意為之。然而有一個人,是天才般的古玩鑒定師,更是古玩商人。他不僅懂古玩,善於炒作古玩,更是將無數形形色色的國寶都販賣到國外,造成永久的遺憾。

這個人叫做盧芹齋,出生於浙江湖州一個普通人家,後來父親過世了,他生活沒有依靠,就投入一戶張姓大戶人家做僕人。張家的大少爺,就是國民黨元老張靜江。由於盧芹齋機靈能幹,張靜江很賞識,任清廷駐法國商務參贊時期,就帶上了盧芹齋。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這時候的盧芹齋是典型的跑腿小盧,為張靜江忙前忙後任勞任怨。張靜江在法國期間開設了一間古董店,小盧就從學徒做起,不僅逐漸學習了古玩的知識,還練得一口流利的英語和法語,為今後的「事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辛亥革命勝利後,張靜江回國工作,法國的古董店隨之關閉。小盧也跟著回國後,自己開了一個古董店,叫做盧吳古玩公司,搖身一變成了盧老闆。雖然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盛世藏古董,亂世藏黃金,但這句話並不適合清末民初的亂世。

因為當時清廷大量珍貴的文物流出,各地處於混亂,盜掘、販賣文物的無序狀態始終盛行,外國人又對神秘的東方文化饒有興趣,導致這段亂世反而是古董買賣的黃金時期。如果沒有這段歷史背景和盧芹齋早年的經歷,可能盧老闆也就是千萬個普通的古董商人之一了。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當時的故宮的文物流失嚴重,但真偽難辨、魚龍混雜。盧芹齋憑藉卓越的眼力,發掘了不少珍品,也成功的賣給了外國人,獲利巨大。這時候盧老闆就逐漸成為一個文物販子了。

必須承認,盧芹齋這個文物販子具備天才般的文物鑒賞能力,還有非凡的藝術領袖氣質。那個時代,洋人喜歡中國的文物,側重點主要是精美絕倫的瓷器。就是盧芹齋,啟蒙的洋人的興趣愛好,把文化積澱深厚的中國墓葬藝術和佛教藝術也給推廣出去了。

墓葬雕刻、青銅器、陪葬古玉、陶俑、佛像這些在當時的外國人眼中都屬於陌生或者不吉利的東西,根本沒人在意。就是在盧芹齋的不斷推廣下,逐步把這些文化瑰寶展現給洋人,激發了他們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更多熱情。同時,盧芹齋也不斷販賣這類中國的文物。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最出名的當屬「昭陵六駿」石刻的販賣。「昭陵六駿」石刻原本列置在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旁祭殿兩側的廡廊內。石刻的原型是李世民生前最喜愛的六匹戰馬,是他安邦定國、平定四海的坐騎,見證過他的豐功偉業。它們分別名為:颯露紫、拳毛騧、白蹄烏、特勒驃、青騅、什伐赤。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據盧芹齋本人的回憶錄記載,昭陵六駿石刻本是被當地文物販子的偷盜下,準備從陝西運送出去,在途中被當地老百姓發現,告知官府。但是六駿中只有四駿被留在當地,另外「颯露紫」和「拳毛騧」由袁世凱下令送到他家,隔了幾個月後,託人賣給了盧芹齋。

此事的可信度並不高,史學界、考古界並不以此為定論,但其中的真實經過已經很難弄清楚了。更令人扼腕嘆息的是,當時為了偷運方便,「六駿」遭到了肢解,它們當初是被分割成大小不同的碎塊裝箱運往的。後來盧販子就將「颯露紫」和「拳毛騧」轉運到美國,以12.5萬美元賣給了賓夕法尼亞大學,國寶從此離散。

此人靠獨到眼光發跡,大肆販賣中國文物,讓國寶永久殘缺

盧芹齋的生意是越做越大,從1915年起的三十餘年時間,販賣國寶不計其數。當時他的一個小股東分紅收益就有十幾萬銀元,遠超國內一個古董店一年的流水。後來因為名聲太臭,遭到大量批評,建國後,文物走私被遏制,他的生意才不得不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亂世成名,官至兵部尚書,卻因泄密葬送了自己和國家
趙構南渡稱帝,把這個女子立為皇后,其實她在北方受辱
這位武將把吐蕃打得求和,把契丹打得投降,開元盛世有他一份功勞
他功勛卓著,揍得吐蕃契丹滿地找牙,開元盛世有他一份功勞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