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劍而已,為什麼能夠價值連城?
在武俠小說中,很多武林高手為了爭奪一些當世有名的武器,不惜掀起一陣腥風血雨,甚至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為了屠龍刀,不知死了多少人,當然如今屠龍寶刀已經是「點擊就送」了
這當然只是小說家的演繹。中國古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經濟發達,生產力強,絕大多數武器都是流水線般的大型武器鋪里批量打造的,質量精良,價格相對其性能和工藝來說並不算昂貴。
當然,這些都是尋常戰場上廝殺用的制式裝備,在古代,很多武器不僅僅是殺人利器,更是身份的象徵。這些武器的價格那可就不是尋常武器裝備能夠比擬的了。這其中,尤其以各類寶劍最為珍貴。
▲古畫中的軍官佩劍
這些寶劍不僅價格昂貴,而且大多是王侯將相身份的象徵。比如演義中經常出現的尚方寶劍,其實歷史上的確存在,漢代史書中就提到過「尚方斬馬劍」。在明朝的宮廷畫《出警入蹕圖》中,就有侍衛手裡扛著巨大的尚方寶劍跟在萬曆皇帝的身後。
▲《出警入蹕圖》中手持尚方寶劍的帶甲侍衛
皇帝的劍普通人無法獲得,自然物以稀為貴,是無價之寶。除此之外,文官武將所佩戴的劍被稱之為公卿劍,這些劍作為他們身份的象徵,雖然不像尚方寶劍一樣至高無上,但是也足以稱得上「寶劍」二字。
這些劍的價格昂貴,首先必然在於其劍裝的華麗。咱們已經不需要考慮這些劍的實際價格,單單看看劍身上的裝飾,您就一定能看出這玩意價格不菲。
其中一把傳世明早期的寶劍名為「鬥牛」。要知道,明初不尚奢華,審美也流行簡約。即便如此,鬥牛劍的裝具放在今天也堪稱頂級,看似平淡無奇,實則暗藏玄機。簡單說就兩句話: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
▲明代早期公卿劍,鬥牛
乍一看,平淡無奇,而且這把劍的劍鞘也從未展出過,想必是失傳了。但如果仔細看這把劍的劍柄、劍格、劍首,那麼一定會被其做工的精良和工藝的精湛所震驚。請看下圖:
劍首下方的部分和劍格部分都裝飾了錯銀龍紋。錯銀,即用極細的銀絲嵌入物體中形成花紋。這種工藝即使在現代工具的參與下都是非常繁瑣的。在古代,銀絲是拉出來的,從粗到細,完全依賴人力。拉成極細的絲後,還得用鏨子慢慢嵌,力道要恰恰好,不能有些許差池。
▲錯銀龍紋部分
▲劍格也是錯銀龍紋
錯銀還僅僅是邊角部位的裝飾。劍柄中部那一大塊的鏤空,才是這把寶劍價格昂貴的主要原因。在任何一個時代,鏤空都不好做,古代尤其如此。在劍柄做鏤空,不僅僅好看,而且還起到了防滑的作用,拿在手裡更穩。
而且,這可不僅僅是鏤空這麼簡單,這個鏤空劍柄還加了鎏銀工藝。鎏銀的成本更高,是將銀子加熱到一定的溫度,再放入水銀中溶解,形成銀泥。再將銀泥塗抹到器物上,等水銀蒸發,再用瑪瑙等寶石打磨。反覆多次,才能成型,而且耗費金銀相比較「錯」的工藝要更多。
這還是明代早期的公卿劍,已經算艱苦樸素好榜樣了!
到了明朝中期之後,從皇帝到文武大臣都崇尚奢華,所佩劍的裝具日益奢侈。雖然金銀裝飾少了,但是開始瘋狂的開始追求鏤空和雕工。
雕工集中在劍首和劍格,一般會雕個鏤空的山水、人物或者吉祥圖案,不僅華美,而且極富立體感,簡直是工匠在不斷炫技。劍鞘也往往有一些吉祥紋路,與劍首和劍格的風格相呼應,美感十足。
▲一把明代中期公卿佩劍的雕刻
▲到了明代晚期,商品經濟發達,奢靡之風日盛,就連劍鞘都會被雕刻出精美的花紋
明代的皇帝佩劍也有傳世,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永樂皇帝賜給西藏宗教領袖的「永樂大劍」。這柄劍現藏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被認為是該博物館的「冷兵器收藏品之首」,更是鎮館之寶之一。
▲永樂劍
這柄劍的裝具,用華麗、奢華之類的詞語來形容,那都顯得蒼白無力。製作這把劍的工匠,肯定是一群深度強迫症,全劍上下,從內而外,沒有一處不是精雕細刻。而且,所有雕刻的地方都有一層厚厚的鎏金。而且,其劍柄、劍首、劍格為一體製造,在古代,這可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劍格部分被雕刻成一隻藏傳佛教神獸「瓊」的形象,「瓊」的眼睛是用寶石鑲嵌的。不說別的,單單這兩顆寶石扣下來,就夠咱小老百姓瀟洒一兩年了。
▲永樂劍的細節
而且,永樂劍還是送人的,說白了,這還不是中國明代最高規格裝具的寶劍!
如果你僅僅以為古代寶劍只是裝具華貴,那可就錯了。在劍身的工藝上,這些「大寶劍」依然走在了時代的最前沿。比如永樂劍,其劍身便疑似採用了旋焊工藝鍛造而成。
旋焊工藝是摺疊鍛打工藝的一種,但是比普通的摺疊鍛打要複雜一些。要先相對精確的冶煉出含碳量不同的優質鋼材,然後放在一起反覆旋擰,通過加熱和鍛打焊接在一起。
旋焊工藝對金屬冶煉工藝、鍛造工藝的要求極高,不是誰都能玩得起的。但是製造出來的鋼材不僅性能優異,完全不輸名貴的烏茲鋼,而且打磨拋光後會呈現如同羽毛一般細膩的花紋,美麗的令人窒息。
▲一把傳世寶劍的花紋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說了這麼多寶劍,那麼明代同時期的普通劍到底長(you)啥(duo)樣(cuo)呢?明代有幅畫,名叫《礪劍圖》,大家可以感受下這幅畫中的劍的造型:
這還僅僅是畫,多少還存在美化的成分。那些傳世的明朝實用劍、民間劍,雖然劍身也採用了夾鋼等工藝,質量上也過得去。但是那些裝具,簡(han)單(suan)的都不像話。
▲一把保存相對完整的明朝普通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除了明朝之外,其他朝代也有不少寶劍傳世,但是留存的實物不太多。
大英博物館現存有一把漢代的櫑具劍,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漢劍。按照相關資料記載,櫑具,指得是刀身裝具尤其是劍首以木精雕而成,在漢代也是官員的佩劍。這把現存櫑具劍,無論是劍首、劍格、劍珌、劍彘,都堪稱是精美絕倫的雕刻藝術品。
▲現存櫑具劍
而且,櫑具劍在漢代還並不算規格最高的佩劍。漢代,皇室和重臣往往佩戴玉具劍,漢墓里也出土了不少玉劍具,雖然這些劍沒能完整的保留下來,但是通過精美的玉劍具,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們當年的華美。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玉的硬度很高,在古代加工難度極大,打磨拋光,絕對不是簡單的事。看似小巧的玉劍具,實際上不知要耗費工匠多少心血。
▲漢代玉劍具,從左往右依次為:劍珌、劍彘、劍格、劍首
咱們今天,總是把工匠精神掛在嘴上,總是嚷嚷著學習德國、學習日本的工匠精神。其實不用,把咱們老祖宗做大寶劍的精神學會,要啥工匠精神都有了。
註:本文為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原創,投稿作者毛錐。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可鎖定微信公眾號:中華冷兵器


※躲不開的「死神之刃」——自帶拐彎的衣索比亞彎刀
※宋太宗為什麼會選擇沉重的斧頭弒兄奪位?
※古代最佳防護兵器——盾牌
※經典老電影里的「奇葩冷兵器」盤點,有些你可能都沒看過!
TAG:中華冷兵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