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具備這五種能力,考分再高也成不了大器
每天十分鐘,成為自己家庭的教育顧問
小慧說:
培養孩子要具備這五種能力:一是自然能力,二是技術能力,三是知識能力,四是與社會和人打交道的能力,五是人的生理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1
自然能力
是指人能夠健康活著的能力,比如吃、喝、拉、撒、睡就是人的自然能力。吃的好、喝的好意味著你的身體健康,但並不意味著你能比我做出更多的事情來。所以人們還需要獲得很多的其他能力。其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就是技術能力。
對於一個有知識的人來說,什麼叫技能呢?比如說陳景潤研究數學,研究歌德巴赫猜想,最後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數學家之一,獲得了終身的榮譽,這就是知識技能。
2
擁有技能的目的最終是為了能自尊、自愛、自信地活著。
你想要自尊、自愛、自信地活下去,你就必須具有一定的技能,你可以用這種能力來換取世界上你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包括財富資源和生活資源。
有一技之長的人永遠是不會變成乞丐的。研究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一技之長。
比如有人專門研究民國歷史人物,這本來不算什麼,但是他研究的時間比較長,最後就被美國一家大學的教授看上了,邀他過去讀博士。他在美國讀了四年博士,寫了兩本研究中國現代史的專註,最後留在了那所大學當教授,憑著這個能力,他就可以換取自己生活所必要的資源,而且可以繼續潛心於自己的研究。
技能就是抓住一個自己最喜歡研究的東西,一直研究到底,直到人們公認你在這方面的能力為止,這時你就達到了技能的完美境界。
有了技能,再考慮知識。
我們教育體系一個缺陷是,從小學到大學給大家講了無數的知識,但老師卻忘了告訴大家上大學最後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上大學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份良好的工作,但是中國許多大學生畢業後卻找不到一份好的工作。
為什麼呢?因為在上中學到大學的過程中,老師們沒有強調你們在學知識的同時還需要掌握一技之長,而且這一技之長是你將來立足於社會所必須的。
知識本身是沒有用的,只有把它用於社會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那麼有人會問,既然這樣還要不要學習知識?
學習知識當然很必要,比如說文科的同學要學習理科的知識,理科的同學也要學習文科的知識,知識了解的越多、越全面越好。
3
但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所有國家把最高學位叫做博士學位,英文叫做DOCTOR OF PHILOSOPHY翻譯過來就是哲學博士。哲學意味著智慧,意味著是人生更加幸福的學問。
所以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智慧。沒有智慧的人生是灰暗的人生,沒有洞察力和判斷力的人生是沒有方向的人生。因此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對我們周圍的事物、對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做出自己智慧的判斷。
如果再把它加到技能之中去,這樣就既有技能,又有了判斷能力,當你進入社會的時候社會一定會歡迎你因為你就是一個既有智慧又有能力的人。
4
有了技能之後,人就要走入社會,而走入社會後馬上就會遇到下一個問題,那就是與社會打交道的問題。中國學生與人打交道的能力比較弱,因為從小學到大學從來沒有走進過社會。另外中國社會本身也正處於從無緒走向有緒的過程中,所以就顯得比較複雜和混亂。
中國的許多的大學畢業生一走入社會就開始迷失方向,不知道如何應付社會上的形形色色的人際關係,但是說到底進入社會並且在社會上成功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其實走入社會取得成功並不難。因為社會是由人組成的,所以只要學會和人打交道,就學會了和社會打交道。
那麼如何與人打交道、與社會打交道呢?方法也很簡單。
打個比方一個宿舍中有六個人,你是其中一個,與其它五個人之間的關係都不好,那麼問題的原因一定在你身上,你一定有很要命的缺點,但是你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就說明你不會與人打交道。反過來說,五個人與你關係都非常融洽,而且他們都非常願意採納你的意見,這就說明你會打交道,你懂得如何去利用別人的資源,你懂得去理解別人、團結別人,說明你將來會是一個有雄才大略、能做一番事業的人。
如果一個宿舍分為兩派,你參與其中一派,兩派天天勾心鬥角,互相說對方的壞話,這就說明你是一個胸無大志,鼠目寸光的無賴之徒。
實際上具有與人交道的能力非常重要。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學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是要學會在狼群中間生活。
狼有三個特點,一是即使剩下最後一隻狼,它也會勇往直前地去掠奪食物,也就是說狼具有勇敢性。
二是狼是群體動物,很少有一隻狼單獨地掠取食物,所以老虎即使見到狼群也會退避三舍,這就是群體的力量。一個人在社會上有所作為,他必須認識到群體力量的重要性,並且學會如何利用群體力量。
三是狼群能夠排除無能者。當狼群中頭狼老了的時候,年輕的狼會把它從頭狼的位置上拉下來,這樣就會保持狼群整體的強大。
人也是一樣,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勇猛,其次要能團結別人一起做事,最後要排除自己身上的缺點變成一個強大的人。
如果一個人能做到這些,這人肯定不會是一個平庸之輩。另外和人打交道需要具備另外一種能力,那就是諒解能力。你要學會諒解社會的缺點,學會諒解別人的缺點,但是不要諒解自已的缺點,當你發現自己的缺點以後一定要馬上改正。有了諒解能力你就會擁有一個廣闊的胸懷,你的眼光就會變得非常遠大。當你眼光很遠大的時候,你眼前的煩惱和痛苦就不會影響你對未來目標的追求。
5
一個人還需要具備心理承受能力。
什麼是心理承受能力?打一個簡單的比喻,一些麵粉放上水揉一下,然後一捏,麵粉很容易散開,但是你繼續揉,揉了千遍萬遍以後,它就再也不會散開了,你把它拉長了,它也不會散開了,只會變成拉麵,這就是它有了韌性。
人進入社會的過程就如同一團麵粉,被社會不斷地搓揉,最後變成非常有韌性的麵糰的過程。
也就是說你的心理承受能力要經過不斷的鍛煉,最後才能成熟。蹂躪、折磨、壓迫等詞都是形容對人的某種考驗,在這種考驗下,如果你鍛鍊出來了,那麼將來遇到了失敗、痛苦,你就能夠承擔接受,如果你沒有這個能力,你就承受不起人生的壓力。
除了心理承受能力,我們還要鍛煉生理上的承受能力。
比如說別人能每天堅持學習五個小時,而你能學習八個小時;別人做一件事一個月就煩了,而你能堅持幾個月也不會厭倦;別人不能專心去做的事情你能專心認真地去做,這就是生理承受能力。實際上做任何一件事情,你花得時間越多,投入的精力越多,你的收穫就會越大。
所以,我們要幫助孩子從小鍛煉自己明確目標的能力,鍛煉自己競爭的能力,鍛煉自己與人打交道的能力,鍛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生理承受能力,能為一個目標去拚命地奮鬥,最後取得成功。
有了這些能力,哪怕有一天你走入非洲叢林之中,你也會變成一群猴子或猩猩的首領。
如果沒有這些能力,即使把你放在社會的最上層,你也會被別人一腳踹下來,摔得粉身碎骨。
合作交流:2260738918(
)
萬媽媽家庭教育微課堂
《萬媽媽微課堂》是快速、有效的學習型社群
由萬媽媽攜100多位專家導師共同打造
一年300節即學即用的家庭教育實用微課
19.9元/年,即可加入父母365天成長計劃
點擊「閱讀原文」先入群,再付費。


※你今年捨不得「打」孩子,明年孩子就打你!
※有远见的父母,都带点绝情!(强烈建议有孩子的都看看)
※我有話說丨中國女人的四大不幸,你中招了嗎?
※揭秘孩子偷竊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TAG:家教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