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恢復全攻略,這樣「坐月子不留病根兒!
每個女人懷孕時的辛苦都在生產完的那一刻得到釋放,再也不用頂著沉重的大肚子了。殊不知,孩子生出來後才知道更艱苦的日子才剛剛開始,就是產後恢復。
如何將身材恢復到懷孕前?怎麼知道產後子宮的恢復是否正常?這些每一位產婦普遍關心的問題,究竟該如何做到呢?小康收集整理了這篇產後恢復全攻略,希望你收藏好,一定會用得上哦!
1陰道及盆底肌肉
順產會對陰道造成不可避免的破壞,比如陰道鬆弛、性生活質量下降等。不過陰道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復功能,一般會在產後3個月後自然恢復。
如果是陰道撕裂嚴重或者陰道周圍盆底肌受到損傷也很嚴重,恢復起來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這是因為在孕期及分娩中盆底肌都承受了過大的擴張壓力,容易失去彈性,發生肌纖維斷裂。在恢復期可以進行適當的運動和鍛煉。
小康推薦:Kegel運動(凱格爾鍛煉)
產後42天之後,可以開始做Kegel運動。
動作要領:反覆進行縮緊菊花的動作,先進行長而持續的收縮,然後放鬆,當每次收縮的持續時間能達到3秒鐘以上時。
時間安排:15~30分鐘為一組訓練,每日進行2~3組鍛煉。
2胸部
產後佩戴哺乳專用胸罩,對乳房的恢復有幫助的作用。很多女性在哺乳期容易忽視這一點,以為不戴胸罩餵奶更方便,這樣的做法是錯誤的,胸部沒有胸罩的支撐,尤其是哺乳期乳汁十分充沛,很容易造成胸部下垂。
小康貼士:餵奶的注意事項
餵奶沒喂好,很容易讓孩子溢奶、吐奶,還會導致乳頭疼痛。餵奶前,可以先用溫毛巾熱敷乳房,促進乳汁分泌,這樣寶寶吃起來不會太費勁,也能減緩媽媽乳房疼痛。
餵奶後,可以用冷毛巾擦拭乳房,幫助收縮血管,緩解乳房腫脹。切記要給孩子換不同邊的乳房來吃,避免兩邊乳房不平衡。
3子宮
產後子宮可以逐漸恢復到原來的大小,一般需要6周左右的時間。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最後無色,就是子宮恢復正常的信號。
如果6周產後檢查發現還是有不少血性惡露,就要做檢查看看是否子宮恢復不好,或者有胎盤胎膜殘留,並及時處理。
小康貼士:平時要及時排尿(減輕膀胱壓力),不能憋著。
4身材
媽媽為寶寶付出了10個月的黃金期和曾經傲人的身材,生完寶寶後留下的水桶腰、大象腿、妊娠紋都很難甩掉。要想產後瘦身成功,除了先天的體質因素外,個人的努力和堅持很重要。
小康貼士: 產後鍛煉要抓緊,還要記得管住嘴!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產婦只要按照正常飲食,就可以攝入足夠的營養,不必貪吃多吃,以免造成營養過剩。
為了產後恢復得好,從孕期就可以開始堅持運動,比如每天散步等,既能助力順利生產,還能利於產後恢復,當然產後更加不能偷懶。一般沒有產後併發症的產婦,生完就可以慢慢恢復鍛煉,比如游泳、散步、騎車、瑜伽等。
哪些人在孕期不能運動?
1、有明顯血流動力學改變的心臟病
2、限制性肺疾病
3、宮頸鬆弛或宮頸環扎術後
4、有早產風險的多胎妊娠
5、妊娠26周後的胎盤前置
6、中晚孕期持續出血
7、早產
8、胎膜早破
9、先兆子癇或妊娠期高血壓
10、重度貧血
▼產後42天複查,媽媽必須要做的檢查項目有
1全身檢查(體重、血壓血糖、血尿常規)
千萬不要小瞧了這些項目,它們能及早發現媽媽是否存在體重超標、貧血、感染等情況。產後高血糖、高血壓,缺血和攜氧量的降低都會危及媽媽全身的各器官組織。
2婦科檢查(傷口檢查、子宮檢查、宮頸檢查)
主要通過婦科內診、B超等手段,來檢查媽媽會陰、陰道傷口、剖宮產傷口、宮頸以及子宮的恢復情況。如果有惡露不幹凈的問題,通過B超就能看到子宮內膜的情況,判斷出血原因。
3盆底功能檢測
懷孕、分娩都會給盆底肌肉、韌帶等組織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容易出現漏尿、子宮脫垂等盆底功能受損的癥狀,進行盆底功能檢測是為了預防這些情況的發生。
媽媽產後如果出現尿失禁的問題,必須趁早接受治療。
複查時,醫生會跟媽媽溝通的產後問題有
1母乳餵養
我們鼓勵媽媽純母乳餵養寶寶到4-6個月,然後可以逐步添加輔食。
在母乳餵養期間,恢復月經並不會影響母乳的質量,還是可以繼續哺乳的。
如果媽媽母乳餵養存在問題或者乳房不適,可以諮詢專業的母乳餵養顧問和乳腺科醫生!
2產後性生活及避孕
產後要等到惡露完全乾凈後才能恢復性生活,同時還要注意避孕。因為在月經恢復前,媽媽也是有可能排卵並且懷孕的。
3再次懷孕的時間
順產的媽媽,要等到孩子一歲以後,剖宮產則至少要一年半以上再考慮懷孕。這樣才能保證媽媽的身體得到了很好的恢復,同時也降低了剖宮產後陰道分娩時子宮破裂的風險。
4 產後恢復運動的時間
順產的媽媽在產後1個月就可以恢復規律活動,如散步。2個月時可以恢復些一般運動,如快走。3個月時就可以恢復孕前的大多數運動,剖宮產則在順產基礎上適當推後15-30天。
寶寶必須要做的項目有
1 兒科問診
一般會詢問寶寶在家的狀態、吃奶睡覺等基本情況、有無患病及就醫、疫苗接種等,了解寶寶一些最基本的健康情況。
2常規檢查
包括測身高、體重、頭圍等的檢查判斷寶寶的生長狀況,還會通過心肺聽診、腹部觸診、外陰觀察等排除寶寶嚴重的臟器疾病。
3運動發育能力
檢查寶寶頸部力量的發育,先拉著寶寶的手臂,讓寶寶上半身直起保持坐姿,檢查寶寶能否自己用頸部的力量,固定住原本晃動的頭部。
再讓寶寶呈現趴著的姿態,檢查寶寶能否獨立通過頸部和肩膀的力量,自主抬頭。
4神經反射檢查
主要觀察寶寶的目光是否會隨著喜歡的人或物移動,這種行為反射的建立,可以證明寶寶的大腦處於一個健康的發展之中。
有句老話:百病「三分治,七分養」。分娩其實也一樣,分娩手術只佔30%,產後護理才是最關鍵的70%。術後護理不當引發一些不良反應或併發症,危害甚至會超越手術風險本身。
醫生可以幫你解決最棘手的問題,但是後期恢復還是要靠自己。至於身體恢復的好與壞,光靠感覺可不行。該複查時就複查,省錢決不能省在刀刃上!
本文系微信公眾平台「康復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更多康復知識請關注「康復匯」公眾號


※身體好不好,看鞋底就知道?這些鞋子千萬別穿!
※「健康真相」膝蓋痛,吃保健品管用嗎?
※老年骨質疏鬆性髖部骨折的康復治療
※坑人的 7 大痛風「神葯」,千萬別上當!
※肩周炎的自我康復訓練法,簡單又實用!
TAG:康復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