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誕辰980周年——了解不一樣的蘇軾!
如果將蘇軾放到娛樂圈,一定是一個超凡脫俗、名曲好詞不斷的作詞家;
如果把蘇軾放在美食界,一定是一個想法新穎、口味獨特的廚師;
如果把蘇軾放在文學界,那就了不得了,安妮寶貝、郭敬明、韓寒未必能紅。
不過,即使在宋代,蘇軾一樣自帶走紅體質,走到哪裡紅到哪裡,甚至都能紅到國外!
才華出眾,一生顛沛流離,卻能夠自得其樂。很多人愛蘇軾,愛的不僅僅是他站在赤壁之上感懷「大江東去浪淘盡」的情懷,也不是他「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與他「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無關,更不是「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深情,愛的是他的魅力,一種由內而外的人格魅力!「陷於才華,忠於人品」——這就是蘇軾!(至於顏值嘛,被妹妹說成:「去年一滴相思淚,今年方流到口邊」咱也無從考究。)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他可愛,身處逆境,依舊能將生活過成詩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雖有官職,實則掛職,初入黃州之時,孤立無援,既無住處也無俸祿,僥倖得寺院方丈收留,三月閉門不出。
這個時候,蘇軾的頭號粉絲馬夢得趕來與蘇軾同甘共苦,馬夢得請求徐君猷,為蘇軾申請一塊城東荒地,這下把蘇軾樂壞了,把這塊地稱為「東坡」,而自己則自稱「東坡居士」。蘇軾購買了一頭牛和一些工具,開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
「投種未逾月,覆塊已蒼蒼。農夫告我言,勿使苗葉昌。君欲富餅餌,要須縱牛羊。再拜謝苦言,得飽不敢忘。」(出自蘇軾《東坡八首》其五)蘇軾很受當地農民喜愛的(畢竟有才),麥苗長得不錯的時候,有個農民朋友跑來跟蘇軾說:「第一年,你得讓牛、羊啃一啃你的田地,這樣麥苗就不會把土地的養分全部吸收掉,明年才會繼續有收成。」蘇軾一聽,有道理啊,就聽了農民朋友的話,果然,得以豐收。
蘇軾在黃州之時,生活與貧農無疑,日子過得辛苦,還要養家糊口,如此大的生活壓力並沒有讓他意志消沉,反而在逆境中尋找樂趣,感悟生活,據悉,蘇軾常常跑去集市、農田,與農夫、商人聊天,就連乞丐也不放過,纏著人家講故事,蘇軾心中沒有三六九等,無論是誰,都可以做朋友。他不拘禮數,為人洒脫,有一天,有個農夫朋友跑過來說:「家裡牛病了,我把它宰了,咱們吃了吧。」蘇軾一口答應,於是幾個人跑出城外烤牛肉、喝酒,結果晚點了,進不了城,怎麼辦呢?——翻牆回家!
蘇軾就是這麼接地氣,他沒有任何架子,年少時候的盛氣凌人,在被貶的幾年裡消磨殆盡,更加樂於接受生活中的一些善與惡。
一次回家有點晚,家裡小斯睡著了,聽不見敲門聲,換作常人,生氣是免不了的,但是蘇軾卻沒有,而是走到江邊,倚著拐杖做了一夜。看著江邊,來感覺了,作了一首詞:「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出自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第二天城裡面就傳開了,都說蘇軾作詩結束後乘著小船遠走高飛了,徐君猷一聽傻眼了,這哥們一跑,朝廷肯定會定自己一個監管不力啊,趕緊跑去蘇軾家找他一看,他在床上睡得正香!(自己掀起一片風浪而不自知,蘇男神的心得多大!)
余光中說:「我常常跟朋友說,如果我去旅行,我不會選擇李白,他太不負責任了,沒有現實感,我也不會選擇杜甫,他太苦哈哈了,可能會太嚴肅,但是蘇軾就會很好,他會是一個很好的朋友,蘇軾是一個很有趣得人。」
一名被文學耽誤的廚師
「話說黃州有三寶,爛磚砌牆強不倒,稻草系豬豬不跑。」豬很肥,跑不動,而宋朝時肥肉不被富貴人家喜愛,貧窮人家又不知如何烹飪,蘇軾就開始自己研究起來了,切成塊,慢慢煎,在放入湯汁里小火慢慢燉,成功以後,發現味道還不錯,肥而不膩,他曾將燒肉之法寫在《食豬肉》一詩中:「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出了名的「東坡餅」入口酥脆,外觀清透。蘇軾被貶期間比較喜歡和繼連和尚下棋,有一次,下棋到很晚,蘇軾問和尚:「有沒有吃的啊?我肚子餓了啊。」繼連看蘇軾很餓的樣子就喊了小和尚,吩咐其去廚房看有啥吃的沒,結果小和尚跑過去一看,就剩下了麵條,而且水都幹了。於是小和尚便將乾麵條沾了些麻油,放在鍋里炸,燒火的時候打盹了。蘇軾等不及跑去廚房發現都糊了,拿起來嘗了一口:「哎呀,味道還不錯!有點脆~」小和尚嚇得哆嗦,蘇軾卻開心極了。事後,找到一個作坊,讓老闆按照方法去做,於是非常著名的「東坡餅」就誕生了。
東坡餅是一種由陋而生的食物,卻展現出了蘇軾的美食天賦!他身處逆境,卻能將貧苦生活過得生趣盎然,蘇東坡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卻是做得最淋漓盡致的那一個!
被貶海南之時,因自知有罪加身,便不去買羊肉吃,只買羊骨頭,回家烤著吃,結果蘇先生一不小心又發明了一道菜:火烤羊脊骨!蘇軾還開心地寫信給弟弟蘇轍,告訴弟弟這道菜的製作方法!
如果不是文學造詣瞭然而被大家熟知,蘇軾應該會以廚藝而出名,活脫脫的一個被文學耽誤了的廚子啊!
心繫百姓卻不合時宜的好官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曾兩次被貶流放。
蘇洵帶著蘇軾和蘇轍一起去趕考科舉,運氣好的蘇軾,遇上了慧眼識珠的歐陽修,結果歐陽修看到文章後感慨:「這文章寫得好,酣暢淋漓啊!但是這些考生里,也就只有我的學生曾鞏有這樣的文采了。」歐陽修轉念一想,既然是自己學生,不好意思給第一名啊, 意思一下給個第二,結果打開密封線一看,居然是蘇軾!歐陽修對蘇軾刮目相看,從此蘇軾在朝中也是順風順水。
宋時朝政不穩,為極力挽救宋朝,王安石主張變法,並企圖與蘇軾合作,然而蘇軾認同是認同,但對於變法中一些弊病不能忽略。蘇軾就是個耿直boy,改不了直性子的脾氣,有啥必須要說啥,於是,一本奏章呈堂殿上,蘇軾被下放到了湖州。
任職期間,遭遇湖州洪水,蘇東坡指揮救災,效果非常不錯,得到了皇上的褒獎!那個時候,得到賞賜呢,是要給皇帝寫一篇「謝表」答謝皇恩,於是蘇軾就在這篇謝表裡寫道:「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出自蘇軾《湖州謝上表》)本意呢,是想表達這個皇上慧眼識珠,感激皇恩給自己這個機會,卻被曲解為皇上不識人才,結果一樁好事,被蘇軾搞砸了,皇帝一聽,那就繼續待在湖州別回中央了吧。
隨後不得志的蘇軾在湖州任職期間以寫詩來抒發內心苦悶,心想:山高皇帝遠,自己寫啥皇上也看不見。於是乎,好友家中寫作時,寫道: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出自蘇軾《王復秀才所居雙檜二首》)本無心之言,卻被朝中嫉妒蘇軾的小人得知,結果這人就把蘇軾的詩集呈給皇上了,這下龍顏大怒!
此時的蘇軾還不知道,自己還在家裡樂呵著呢,還是好友王冼快馬加鞭通知他,才知闖下大禍!就這樣蘇軾被捕關押在烏台監獄,這樁案子史稱:「烏台詩案」。經眾人求情,蘇軾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被貶謫至黃州,任團練副使,就是去那掛個職!蘇軾的顛沛生活與平常生活也就開始了。
謫居黃州五年後,被提拔派去杭州,在杭州期間,蘇軾站在高處眺望西湖,一片狼藉,百廢待興,於是聰明的蘇東坡就想了個法子,鼓勵百姓們挖淤泥,把淤泥甩到一起,堆積成一條長堤,在上面種上花草樹木,「蘇堤」就這麼誕生了! 西湖治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水草難除,蘇東坡又想出一個辦法,把西湖一些水域租給百姓用來種植菱角,百姓既可增加收入,又可以為西湖除去水草之患,另外,一些水域不適合種植的,蘇東坡在其中間設立了三個小石潭隔離開來,也就是現在的「三潭印月」。蘇軾隨便一條指令,就能成就西湖一大美景,大概是沒有誰這麼厲害!
不久,朝廷召回蘇軾,蘇軾一年三個月升職為三品大臣!地位可與宰相平起平坐!然而蘇軾總是與朝中言論唱「反調」!無論多久的官宦生活,無法改變蘇軾 「不合時宜」的作風,唯恐再被捲入朝政風波,蘇軾請辭,自降官職回到地方。他總覺得地方能為百姓多做事,在中央實在是學不會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之事。
後朝政混亂,開始清除變法餘黨,蘇軾便被貶去了海南儋州,古稀之年,被皇帝列為黑名單,世人不準收藏蘇軾的一切作品,然而徽宗自己偷著找,偷著看。(徽宗一定黑粉!)
這就是蘇軾,他心繫國家,生性樂觀,他的詩有著針砭時弊的諷刺意味,他的詞成為抱負與志向的寄託,他不拘小節,天真爛漫,仍銘記自身職責。在上不愧帝王,在下不愧百姓,為官時盡心儘力,為百姓時依舊能將生活過得有詩意!這樣的蘇東坡,你怎麼不愛?


TAG:學生薈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