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養孩子,不遵循這幾點,會毀了一個家庭
家長要如何富養孩子?當媽既是軟肋,又是盔甲。朋友轉發一個視頻給我,說:你不是一直說要富養孩子嗎?自己看看現在的孩子,都被富養成什麼樣了?!
視頻內容如下
一個長得肥胖的女孩,揪著一位環衛工的頭髮,不明真相的路人,紛紛跑過去制止。
通過她們的對話,才知道女孩,是環衛工的女兒。
而這個女兒,真的是母親「富養」出來的。
視頻里的母親,離異,在上海的一家環衛公司上班。一個月幾千塊錢工資,在上海那種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但要品質一點的生活,根本不可能。
視頻里的女孩,已經結婚,有了家庭,並且有自己的工作。在平常人認為已經獨立的年紀,仍會時不時向母親要錢。
這一次,母親確實沒有錢了,女孩動起手來。為了錢,對生自己養自己的母親暴力相向。引發無數人憤懣平:
「怎麼會有這種人,那可是你媽媽呀?」
「富養女兒,結果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周恩來總理曾說: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窮也不能窮教育。
富養孩子,結果養出了「白眼狼」,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之前蓮子媽寫過一篇可以參考:為什麼望子成龍感越重的父母,越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媽媽在家庭教育這塊,進行改革。育兒書籍參差不齊,每一本書都有不同的觀點。
有的媽媽在看完蓮子媽推薦的書以後,常常問我這一本說這樣養不可以,那一本又說可以,弄得我自己都不確定可不可以?
教育孩子,不管看多少書,聽多少演講,始終要堅持一個原則:立足於兒童的本身。學習的目的,是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內部結構,認清孩子的真實模樣——不完美!
富養孩子真的沒有錯,錯就錯在家長沒有弄清楚什麼是富養?
真正的富養是孩子有自己的三觀、格局、認知、以及高層次的教養、情商。換句話說:多見世面、有識人之明、會通情達理之術,撐得起大場面,融得了小團體。
富養重在內在塑造,而非外在物質滋養。
富養孩子的第一步: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
心理學家指出:每一個孩子都有自主的發展潛能,他們是鮮活而獨特,絕對不能被一視同仁或者一成不變的對待。
常常有孩子一降臨,父母們就把孩子當成「玩具」,濫用自己的情緒去操控孩子的行為。
開心的時候,覺得孩子是天使,會包容,覺得應當好好愛他,保護他;一旦孩子吵鬧,或者自己情緒疏通不暢,孩子就成了出氣筒,惡語相向,行為失控。
不把孩子當成獨立個體,不充分認可孩子有自主的成長規律,那就等於迴避了每一個生命發展早期的一個重要的歷史事實。
這種妨礙,一定會阻礙每一個孩子達到自我完滿的健康狀態。
第二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沒有見過世界的孩子,很難在早期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這一點蓮子媽有很深的親身體驗。上大學那會,第一次來到大城市,心裡除了對大城市好奇,還有對大城市的恐懼。
很多東西都得自己去學,去研究。每一個人,包括孩子,只有對未知的東西,才會有排斥和恐懼心理。
就目前蓮子媽觀察到的農村孩子和城市孩子區別,很能說明這一點。
城市孩子回到農村,滿腦子的新鮮感;農村孩子到了大城市,看到來來往往的車,來來往往的人,琳琅滿目的商品,眼神折射出的是一種恐慌和無所適從。
第三步:物質上適當的滿足,不能過度滿足。
上一輩因為物質的匱乏,在吃穿方面只能先滿足孩子,後滿足自己。現在時代不一樣,大部分家庭的孩子都能解決溫飽問題。
那麼問題就來了,特別是爺爺奶奶帶的孩子。
家長很容易把自己的感受體驗強加給孩子,因為自己曾經有過食不果腹,就縱容自己的孩子想吃什麼,買什麼;想穿什麼,沒什麼。
有的家庭,明明支撐不起孩子的花錢速度,但為了表示自己的「愛」,滿足孩子的一切物質需求。
其實,在這一方面,對待孩子一定要有分寸和界限。
當孩子看到自己喜歡又比較昂貴的東西,避免和孩子直接說:買不起,沒有錢。要委婉的告訴孩子,現在還沒有那麼多錢,但可以努力掙錢。
給孩子留一個美的期待。
第四步:給孩子個人空間。
越長大就越會發現,自己的個人空間是不可侵犯的。而有的媽媽對孩子的愛,就是無時無刻要和孩子在一起,要知道孩子幹什麼,甚至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
侵佔孩子空間,其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目前大部分婆媳關係,不和諧的本質原因:婆婆侵佔夫妻的私人空間。
給孩子個人空間,既能讓孩子完善自己,也能讓孩子學會適應生活。
第五步:道德培養,加強個人品格修養。知識可以讓孩子站得多高,但是道德、品格會支持孩子走得多遠。
有企業家說過: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
培養孩子的終極目的,就是培養社會人。孩子未來指向社會,不能適應社會的孩子,都會活得很艱難。
家庭若在富養這塊本末倒置,就會出現視頻里的那一幕。孩子無法自力更生,對父母索取無度。
所以給媽媽建議,以下富養萬萬不可取。
包辦型富養
愛孩子,就讓孩子什麼事都不要做,只管吃飯、睡覺、玩耍。不讓孩子參與到成年人的家庭事務中。
因為怕孩子受傷,所以拒絕孩子參與。長期在父母羽翼下生長起來的孩子,缺乏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能獨立思考。遇事容易驚慌失措,自我否定嚴重。
虛榮型富養
別家孩子有的商品,我家孩子也要有,不管這商品適不適合自己的孩子。
最常見的,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貴重產品贈送給孩子。
走親戚,或者逛公園看到別的孩子都有,而自己的孩子沒有,會覺得丟面子,抬不起頭。為了表示經濟實力,別的孩子有的,我家也有,別的孩子沒的,我的孩子最好也有。
張口閉口就是這個多少錢買的,那個多少錢買的。
孩子被潛移默化,喜歡攀比。一旦攀比上癮,孩子自我節制變差,遇事容易走極端。
寵溺型富養
有句古話叫:恃寵而驕。
生活中遇到小霸王類型的孩子,常常可以用情緒控制父母。這類孩子有兩種結果:一種是什麼都不怕,完全不聽大人勸說;一種是什麼都怕,躲在父母身後。
不管是自私自利的孩子,還是膽小怕事的孩子,都是家長不願看到的模樣。


※給孩子合適的玩具,家長少操心!
※你最頭大的教養問題,看看德國媽媽的教養鐵規則!
※關於0-9歲兒童敏感期,這篇文章一看秒懂!
※家有二寶不和諧?這些繪本幫你搞定!
TAG:親親寶貝網 |